版块   产业振兴   如何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返回列表
查看: 78|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如何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429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0-18 08: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内蒙古敖汉旗乡村振兴局 王金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而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是示范引领、合理监测、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抓手和前提,对于各地区各部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
从20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时间跨度是12年,这12年,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通过各级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农村工作现已进入了全面振兴阶段。相对于新农村建设方针,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是从注重发展产业,到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是生产发展的跨越;生态宜居是从村容整洁美丽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治理有效是在时限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过程中,更加注重治理效率;生活富裕是生活宽裕的进一步,是向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的转变,是全面小康的要求和根本目的;二十字方针没有变的只有乡风文明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丰富了“三农”工作的内涵,提升了层次,是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明确以下几个理论性问题
一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是农村。农村就是农村,城市元素不适应农村,乡村振兴不是乡村变成城市,也不是简单的逆城镇化,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逐步缩小城乡的不平衡和差距,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
二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乡村振兴的前途命运应该掌握在农民手中。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中必须摒弃越俎代庖思维,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必须处理好政府、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做到是助力而不是添乱。
三是乡村振兴的内容是系统性的。需要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广义和狭义、内涵和外延的全面理解,是不能仅仅以发展产业、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所能替代的,乡村振兴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提升。
四是乡村振兴的模式是多样化的。乡村振兴需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的多样必然是建设的多元,只有借鉴没有复制和简单的粘贴,必须警惕乡村振兴“样板化”、建设主体“错位化”、发展取向“非农化”倾向。要做到我村我业,我村我品、我村我家,我村我根。
五是乡村振兴必须遵循乡村振兴基本原则。乡村振兴需要运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用市场手段和价格喜好,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产业布局、融合方式和路径。
六是乡村振兴需要全方位政策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放任不管,而是需要积极主动、正确地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关系,高度关注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并加大包括人力、物力扶持和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
三、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民生之道、发展之要,赶超之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三农”科学健康发展,必须遵守规划先行,试点试验推行的办法进行,即先试点建设,成功后再全面铺开,切忌大呼隆。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全面布局示范村建设。
(一)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的产业价值一要体现生态上,二要体现通过农业生产增加收入上,三要体现实现就业创业上。产业兴旺不仅仅是上项目铺摊子,其重点工作应包括培育经营主体、做强产业链条、打造新兴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壮大产业集群等。要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基本原则,科学布局畜禽鱼养殖、粮草药菜果种植,突出生态、绿色、有机、环保,并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促进小门小户逐步迈向现代化农业,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共同发展,打造全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示范区、产业带。要在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耕地土壤地力质量保护、充分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一是家庭经营是产业兴旺的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效益优先,大力扶持。农民不能没有农业。要引导和鼓励农民以户为单位,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农业生产循环系统,形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三统一”。政府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两个“衔接”,加大“无偿”、贴息等财政扶持力度,“扶上马并送一程”,通过家庭经营发展“藏富于民”、夯实乡村产业的基础。二是集体经营是产业兴旺的发展阶段,必须突出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要引导农民通过流转、托管、入股等方式,通过加入合作社多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壮大主导产业,通过整合乡村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色资源、人力资源,实现农户参与组织化、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智慧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发展,实现农民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效益“一体化”,努力构建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局。政府在扶持上可以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但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注重风险防控,对扶贫“三类户”等其他需要扶持的农户以外,不得无偿使用,应该按照投入收取5%左右的收益金,5—10年内还要做到返本,从而实现政府资金投入滚动发展。三是合作经营是产业兴旺的高级阶段, “三产”融合发展是最终目标。要在夯实产业基础、健全组织化程度后,强化县域统筹,推进乡(镇)域产业聚集,促进乡(镇)村联动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要因村而异,或自办高端企业、或企业部落联盟、或挂靠企业集团,加快优化产业升级,落实一、二、三产业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产业链双向延伸,集链成群。农民通过企业直接将农副产品变成商品,并获得租金薪金股金,企业通过农民的加入获得长远发展,实现“双向共赢”。政府在引进合作企业时,要充分尊重农户和合作社组织的意愿,对破坏农村生态、损坏本土产业,没有经济和社会效益或者没有利益联结的中小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人为地通过所谓的引企入村,必然是折腾了农村,伤害了农民,也危害了农业。
(二)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态已经得到充分重视,但广袤的农村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农村,由于组织人员配置和管理监督运行机制不健全,生态风险日益加大,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如小造纸作坊,污染严重的养殖企业大批涌入农村,生态旧账未结,又添新账;而资金投入少,农民参与性不高,效益和政绩体现不容易导致推进难。一是坚持绿色生态底色,树立“绿水青山”新理念。要在乡村振兴各环节、产业兴旺的全过程,种养加流的各阶段,全面落实人的发展与山水林田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绿色村庄和综合田园生态园区,打好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化肥农药地膜减量,粪便秸秆无公害利益,实现农民富与生态美。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庭院“四大革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二是根植农村居住形态,构建农村绿色环保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乡村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乡村是适应农业生产的一种居住形态,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比乡村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居住形态。要根植于农村,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挖掘地域民俗文化和生态开发利用,在农旅等方面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发展与自然节拍相吻合的体验观光、康复度假、休闲娱乐的有魅力风情的旅游文化产业,实现用生态赚钱致富。三是注重提升保障能力,延伸生态宜居的外延和内涵。在绿色、整洁的前提下,大力实施道理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线路优化等“四化”工程,医疗保障、休闲康复、普惠学习等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理念,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生活宜居品质。同时,通过乡村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民宿等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增加动力。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外部形象。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农村内在和外延的软实力,是民族文明、风俗、民风、民居要素的组成部分,是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是农村灵魂所在。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教育引导、坚持实践养成、强化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评比表彰活动,用先进先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大爱、大德、大情怀,让人们从心底迸发对善的敬重、对美的向往。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先进文化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农民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推动家风、家教、家庭形成良好生态,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注重用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使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滋养农民追求美、创造美、践行美的心灵。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其最大限度地融入乡村振兴中,使之在新时代的文明框架里、在现代和传统的交融中,吐出新的“芳华”。三是传承优秀文化、移风易俗。近年来,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大有愈演愈烈倾向。农村振兴,没有富裕脑袋,光有富裕的口袋是可怕的。要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更要用乡规民约规范人情往来、婚丧嫁娶,既要传承传统文化新内涵,又要移风易俗,构建以家风正气、民风朴实、乡风文明的软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的整体水平。
(四)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需要创造一个遵规守矩又充满活力和谐生存、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加强“三治”融合。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充分发挥以民主管理、村民参与和“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为基本前提的村民自治,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的德治,以落实家庭赡养抚养责任和平安建设的法治,在农村逐步形成办事依规、行事有德、处事靠法的“三治”氛围,全面构建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二是坚持人才兴村战略。注重培育农村发展“领头羊”和农民信赖的“头雁”,理性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大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业技术人才领办合作社,注重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在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要优化体制环境、出台制度政策、实施保障措施,积极培育和招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教育人才、社会治理人才、文化事业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变他日人才“东南飞”为今日“凤还巢”。三是加强智慧“农村”建设。建设有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街心公园、老年幸福大院(日间照料中心)、电子商务网点、文化活动场所、便民服务机构及红白理事会等“八大平台”;建立健全弘扬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传承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四德”诚信体系;运用智慧手段,将治理嵌在农村发展经济、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中,公开透明,群众参与、心底无私,建设善治乡村。
(五)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一是千方百计把农民钱包“鼓”起来。通过发展生产使农业基础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创业增收渠道拓宽,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充分挖掘并稳定增长,农民有着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人民共享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丰硕成果。二社会有保障体系健全完备。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和享受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快捷完备的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充分享受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更加充分、更加均衡地享受改革发展给予的“红利” ,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三是让生活有品位、有品质。彻底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各类人才有施展的天地和空间,人民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人民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全体人民生活在家庭和睦,邻里友爱,经济富有,精神富足的“桃花源”。
四、着力发挥党委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作用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中要把握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乡村振兴突出矛盾和瓶颈,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一)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一要坚持注重规划先行,分类推进要以国家战略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基于乡村本身的基础及发展特征,在城镇规划体系基础上,突破传统村镇结构,重新架构规划体系,进行系统的规划编制,构建既区别于城市,又与城市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乡村规划新体系。要充分挖掘资源、生态、文化等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依托区域差异、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循序渐进,不畏难不进又不能冒进。二要注重协调各方,全面推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积极推动工作力量、政策举措、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乡村振兴战略与其他工作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三要健全振兴机制,长久推进建立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机构、人员、编制和权责,积极探索完善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等机制,实现长久有效。
(二)把培育新农民作为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任务。人是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一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要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开展符合农民需要和实际的能力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快速形成能够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农民,使高素质农民成为产业振兴生力军。二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政策体系。重点建立健全育好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长效机制,让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农业后继者向乡村汇聚,在农村大显身手,成为新型农民的又一有生力量。是培育人才支撑体系。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科技人才,用人才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补齐农村农牧业技术短板,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使人才价值体现得更充分、更有价值。
(三)把下大力气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硬道理,发展不仅仅的花多少钱上多少项目,发展是全面的。一是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三保障、四不摘”等相关政策,巩固好过渡期。二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让农村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在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供给侧体系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构建起产业链条完备、功能业态丰富多样、利益联结紧密、产业融合协调的新格局。三培育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立足市场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强产业集聚,发展高质量高效益新产品,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现代产业园区、骨干乡镇,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产业与市场无缝链接的新模式,实现竞争力显著提升,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活力显著增强的新业态、新模式。
(四)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雁飞千里靠头雁!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离不开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只有五级书记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才能避免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才能真正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才能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两委”干部能示范。将有政治和经济头脑、思路开阔、作风正派、公正无私的外出务工专业人才、本乡本土大学生、种植养殖大户推荐到“两委”或合作社带头人队伍,通过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激活了农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二是培养产业带头人。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作用。将农村能人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合格党员,用身边人影响带动身边人。三是打通优秀农民成长通道。制定优秀农民、农村干部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制度,让他们有奔头,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总之,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以实施的有效抓手,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县(旗)乡村三级基层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合理规划,重点实施,合力推进,掏真心、用真情、使真力,把示范村打造成产业兴、环境美、民风正、治理好、百姓富、有示范效应的新乡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8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