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农业机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132|回复: 0
收起左侧

农业机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676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0-18 08: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形成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在持续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细数,中国农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从增总量到优结构,让机械化发展更高质
今年52岁的丁昌铭,至今仍记得干农活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将收好的水稻捆成捆,用扁担一担一担地挑到地头,累得腰酸背痛,但是没办法,必须得干,因为那会儿缺劳动力、缺农机,只有人和牛。”
改变在悄悄发生着。大约10年前,丁昌铭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徐集乡,出现了一些从江浙一带开过来的小型拖拉机、收割机,帮助农户开展田间作业,“机器换人”让农民轻松了许多。
“如今变化更大了!耕、种、管、收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标准作业效率高!早上还是地里的稻,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大型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成了主角,人只起到辅助作用。无人化、少人化的自动导航、智能农机逐渐突起。农民轻松了,农业也成为轻松的产业!”丁昌铭感慨道。
丁昌铭的感慨,随处可见。这离不开我国农机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机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农机总动力为10.7亿千瓦,较2010年增长48.8%。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机总量近两亿台(套)。全国农机装备产业企业总数超过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700家,农机装备制造已基本涵盖各个门类,能够生产14大类50个小类4000多种农机产品,满足国内90%的市场需求。农机进出口总额达到104亿美元,贸易总量占全球的20%。
研发是总量提升的关键。目前,我国拥有30多家国家及省部级农机科研机构,40多所高校开设农机相关专业,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程机械化科学试验基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研发项目。”沃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亮表示。“十三五”初期,国内高速插秧机市场基本被日本品牌垄断。星莱和、沃得等企业成功研制国产高速插秧机,有效提高水稻插秧作业效率和质量、节约人力成本。2021年国产高速插秧机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五成,实现了高速插秧机的国产化替代。
10年来,我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迈入大国行列,已成功研制玉米高速精量排种器等核心部件、搭载动力换挡的200马力级以上拖拉机、水稻精量直播机、60行大型播种施肥机、精量植保机械、6行智能采棉机、高含水率玉米收获机等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化等设备和技术。
增总量,还得优结构。装备结构合理优化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是实现农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环节。
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步凸显,尤其在大型大马力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小型适用农机“一大一小”两方面存在短板。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推动农机装备研制应用进入部门联动、中央地方上下协同、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产业链互动的新阶段。农机装备补短板由过去的地方自发、企业自为走向了组织化、系统化推进的新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结构不断优化。80马力以上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43.66万台、29.36万台和49.16万台;绿色农机保有量显著增长;智能化农机亮点纷呈,北斗示范应用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地面植保机、无人联合收割机等智能化设备应用更加广泛,植保无人飞机达到7万架。
从技术推广到形成生产力,让机械“活起来”
研发是起点,根本要看能否作用于生产,形成生产力。2010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2.28%,2014年超过60%,2016年超过65%,如今,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90%和84%。十余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步一个台阶,这离不开国家推广体系建设和农机补贴等政策的充分落实。
只有将最新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推广到农户手里,农户能开、会用,机械才能“活起来”。为促进机械设备和技术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近些年,我国鼓励用国产智能农机,以用促研。同时,我国地大物博,农业机械需采用分区域作业模式,根据各地地形、农作物生长特点与种植需求来合理配置农业机械设备和农机技术。
“前些年,我们用的都是国外大马力机械,差不多用了10年以上,也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秦泗君表示。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建三江垦区,土地连片,地貌广阔,旱田生产需要大马力机械设备。
近年来,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雷沃P7000拖拉机通过研发试制、试用定型、检测鉴定、试验示范等环节走向市场。去年冬天,建三江分公司到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去座谈。
“这款拖拉机采用240马力无级变速CVT发动机,比普通机型作业效率高20%,综合燃油消耗低10%,价格也比国外便宜。”秦泗君表示。
最终,根据机械的质量、性价比、是否满足当地生产实际,选购了雷沃P7000拖拉机。今年4月,中国首款商业化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雷沃P7000拖拉机,在建三江分公司胜利农场举行了交付仪式。自此,这款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开始批量驶进黑土地,守护国家粮仓。
针对“一大一小”短板,农业农村部推动黑龙江省、浙江省(与贵州、云南协同)建设推广应用先导区,打造应用场景、营造市场空间,为“一大一小”农机装备培育形成稳定、可预期、成规模的国内市场。加快推进农田、果菜茶园、养殖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作业及通行条件。改进品种选育、栽培和养殖模式,形成可复制、易落地的农艺品种农机融合配套技术标准体系。
农机补贴为农机推广应用提供了动力。“原本需要花费28万元才能购得的两台插秧机,现在享受国家购机补贴和县政府补贴后,只需15万元就能买得到。”今年4月,湖北省团风县郧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亚楠拿到农机购置补贴,提升了购机积极性,也加速了合作社的全程农业机械化发展。
截至2021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582亿元,扶持近4000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具近5000万台(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加,累计投入1839亿元,年均超过200亿元,扶持21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近2700万台(套)。
目前,我国已创建758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0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机电灌溉、机械植保等5项作业面积达到70.07亿亩次,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5.49%、58.98%和64.56%。薄弱环节棉花、花生、油菜机收率分别达到60.08%、49.61%、48.55%,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7%。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进展加速,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各业机械化加快发展。
“现在看,我们两家合作的还是比较好的,这款车用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我们准备今年秋天再引进一款收割机。”秦泗君表示。
从小农经营到农机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起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农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一代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今后谁来种地?
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帮忙解决。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小农经济是我国农业的现状,小农户拥有土地承包权,但缺乏资本、技术、装备和管理等现代农业资源要素优势。社会化服务可以打通资本、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与土地使用权的通道,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近年来,我国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2013年,原农业部首次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首次对农机社会化服务进行了明确定义,是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植保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有偿服务的总称。自此,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全国“遍地开花”。
7月中旬,农闲时候,远在重庆的永川区陶义农机股份合作社一点儿不闲着。“我们正在检修保养机具,为马上到来的高粱收割做好准备。”该合作社社长李刚表示,合作社共有收割机15台、拖拉机12台,主要服务周边300个种植大户,约1万亩地。
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能力持续提升,方式不断创新。订单服务、生产托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等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方兴未艾,“全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农机作业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到农业产业各个领域。
贵阳市修文县大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贵将自家的3亩地托管给了合作社。“以前,我们自己请人打田,插秧、收割,一亩地至少要花1000元,通过合作社全部实现机械化,500元就够了,节本增效,让我们更愿意种粮食!”由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保持了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无须土地流转,节省了流转开支,让农民愿意种粮,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们的农机服务从源头抓起,根据业主产业需求,进行规划,量身打造,从机耕、机播到机收,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李刚表示。除了在本省开展农机服务,每年农忙时节,合作社的农机手们还要赶到成都等地跨区作业。
放眼祖国大地,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力军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机服务组织达到19.5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7.5万个,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2.35万个、5.32万个。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到3615亿元。(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丽颖)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