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韩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实施进展与进一步推进的基本要求
返回列表
查看: 2437|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韩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实施进展与进一步推进的基本要求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4413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12-6 13: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19-12-6 14:04 编辑

  12月1日,中国乡村振兴高峰会议暨首届“县委书记共话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作主题报告。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围绕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政策实施进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经快两年的时间了,顶层政策设计在不断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及2018年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一些具体的政策陆续出台。从地方实践来看,各地大胆探索,涌现出了很多好经验、好典型,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省、市、自治区的党委和政府,每年都要向党中央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的情况,市县报告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到今年年底,每个省、市、自治区都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制度,中央农办也在调度这方面的情况,推动尽快出台。
  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讲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的振兴、人才的振兴、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组织的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怎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靠在实践中去探索。这些顶层政策设计合适不合适,也要靠实践来验证。
  今天我想主要强调五个问题:
  第一,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我觉得现在强调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国正在经历人类城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城镇化进程。1978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只有17.9%,那个时候农村人口是7.79亿,到了1995年农村人口达到顶峰的8.6亿人。1995年城镇化率只有29%,到去年农村常住人口已经减少到5.6亿人。从1995年到2018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3亿人。现在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8.3亿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镇常住人口可能会达到10亿人以上。几年前,外国有个咨询公司叫麦肯锡,发布过一个《中国迎接10亿城市人口大面的浪潮》的报告。我们现在城镇化还在推进过程当中,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这是一个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现在农民向城市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按照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14.5亿,那时我国城镇化率70%来计算的话,今后10年左右农村的常住人口还会减少1.3亿左右。
  现在的问题是,城镇的常住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是户籍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慢的,户籍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2013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3%,到去年只提高到43.37%。也就是说,现在城市化率,按常住人口算接近60%,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不到44%。这里面还有16个百分点的差值。相差16个百分点以上,中间是多少人?是2.26亿人,这些在城镇常住的农民也很难认为自己是市民。
  现在全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有2.88亿人,其中常年举家外出务工经商的有3000万户。过去40年,可以说是2.88亿农民离开了土地,改变了就业结构,这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我们推进城镇化一定要回归到推动更多的人口融入城市这个本源上来。所以,还需要继续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力度,农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全面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跟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这个矛盾还是非常突出的。
  现代化必然是由现代的城市和现代的乡村共同来组成的。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的水平,但是农村仍有4亿多人口。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当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能够相互协调,形成双轮驱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好像农民进城,城镇化发展了,“三农”问题就自动解决了,其实绝不是那么简单。通过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能够让现代化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的具体要求。
  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我们现在讲乡村振兴一定要牢固地树立一个理念,乡村振兴离不开城镇化。因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当中,农业农村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到了这个阶段,新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必须要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我们必须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党中央明确提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三农”工作的重大原则。“三农”对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比较小的,确实不如工业项目来得快。在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还是向城市倾斜,“三农”工作往往是排不上号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个现象还是存在的。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落到实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大的原则和方针需要进一步细化,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还在进行深入研究。201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要实现四个优先。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优先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刚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该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同志们,这个话说的是非常重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在座的有不少县委书记,中央1号文件、《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都明确提出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条例》明确要求县委书记主要精力要抓“三农”,这是党中央对全国县委书记的一个要求。在乡村振兴的考核制度里一定要能够验证我们是不是主要精力在抓“三农”,怎么理解、怎么衡量主要精力抓“三农”,将来会有一些办法。《条例》提出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这是条例里明确要求的,今后要逐步地来落实。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要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长期以来单向流出的格局。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和集聚,释放农村发展的潜力。如果资金、人才、科技这些要素都不断地从农村流出,乡村是无法振兴的。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地区,如果要素持续地净流出的话,只有萎缩的命运,不可能振兴。《条例》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所以乡村五大振兴里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实现人才的振兴。很多省份已经出台了这方面政策的规定,在中央层面现在加紧完善这方面的顶层设计。我们最近在调度全国的情况,怎么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在县域里人才怎么统筹使用,这个制度中央已经提出来要建立。要建立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大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医生队伍的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造就更多的乡土人才队伍。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投入力度能够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中央也明确提出要调整土地出让收益使用的范围,要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更多地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这方面正在加紧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我们去年做过一个初步的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五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我们总的投资大约需要7万亿以上。尽管财政现在支出压力比较大,但压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同志们,最近两年,中央财政、各级财政对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是巨大的。乡村振兴最优先的任务是完成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大体算了一下,全口径的财政用于脱贫攻坚的投入5500个亿。金融对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就更大了,跟脱贫攻坚产业有关金融的投入力度也更大。在座的有几位县委书记,你们可以算一下,西部这些贫困程度比较深的省份,全口径财政用于脱贫攻坚的大约是2014年的十倍。脱贫攻坚完成以后,巨量的投入不会退出。要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因为脱贫攻坚的周期,比如跟异地扶贫搬迁的周期,跟产业扶贫的周期是不一致的。不能说到明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异地搬迁不管了,把产业扶贫的项目继续做好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做相关顶层设计。特别是金融,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原,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这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约束是很强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突出。
  四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现在农村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光纤网络、通4G的面在不断扩大,可以说基本上都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013年以来,我国农村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在把它称之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15年参加新农合的参保人数达到了6.7亿人,到2017年个人缴费达到了180元,各级财政投入达到了450元。中央和地方对新农合的补贴高达数千个亿,这就是拿钱买制度,是补人头,不是补砖头。农民在政策范围之内报销的医疗费用现在是60%左右,有的地方更高。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去年达到5.24亿人,过去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参加的是农民,现在制度并轨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领取待遇达到1.6亿人,待遇水平人均养老金150元。这个制度先建立起来,就像新农合一样,过10年、过20年保障水平会不断提高的。农村人均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但截止2018年底,全国还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的村庄生活污水还没有得到处理,拥有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只有48.6%,有1/3行政村内的道路还没有实现硬化。全面小康不能是光行政村通硬化路,如果村内农民出行难、运输难,农民也有意见,具备条件的自然村村内道路怎么硬化要重视,下一步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而从更长一个时段来讲,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任重道远。农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只有249元,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补贴每年每人840元,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每年5160元,城乡居民之间相差5倍。城镇职工月养老金去年了2251元,是农民每个月养老金的20倍。
  总之,我们要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我们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说到做到,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夯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些问题不是明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要久久为功,持续来看,我们也不要把预期抛得太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建设。我们的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第三,要以实现农民的生活富裕为根本,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村文明、生活富裕。我们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一句话放在最后一句话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最后一句话,生活富裕。现在前面四句话谈论的比较多,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也就是说,乡村振兴这五句话指向是不一样的,生活富裕首先要发展产业。
  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的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农业“四化”要求,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产业兴县强村,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一些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
  二是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习近平中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我们还要加强农产品产后的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在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
  我最近到各个省去看,每个地方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花了这么大的劲来抓产业振兴,最后统计的农业产值比重越来越低。今后我们要对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进行核算,现在很多省已经这么做了,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推演。农业在任何一个国家把全产业链的产值都算上它都是最大的产业,几乎都是这样,农业和食品产业。农村电商为城乡的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有助于带动仓储物流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质量溯源等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体系。我们讲到乡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最突出的是乡村的数字基础设施落后,乡村的数字服务体系落后。要培养大量的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人才,要赋予农民更多的数字化工具。
  三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的收益。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农业是“接二连三”,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去接二产、接三产,关键是完善各类利益主体的连接机制,要通过就业带动、通过订单农业、通过保底分红、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得让农民能够合理地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四是在粮食问题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生猪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一个产品的产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出现这种断崖式的下降,价格出现暴涨,这个是我们过去没经历过的。所以,现在我们要总结生猪生产的教训,举一反三,在粮食问题上绝对不能出现生猪这样巨大的波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的粮食问题还没有过关,在粮食问题上绝对不能够侥幸,绝对不能够折腾。一旦粮食出现了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粮食问题根本上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多年来,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就是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当农民种粮都吃亏的时候,粮食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要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粮食主产区产粮越多越是吃亏。我们制定政策始终要把这两点作为两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要切实落实责任,不能把饭碗的问题都丢给别人去解决。如果一个地方真的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这方面还需要有一些硬约束。
  第四,我们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传统的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城市审美为标尺来改造农村的做法,可以说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传统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在一些地方在快速地丧失,乡村文化甚至日渐荒芜。
  乡村振兴,首先是传统的乡土文化不能荒芜了。现在我们也看到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共同生产、共同生活的基础逐渐丧失,生存滋养的空间日益缩小,现在都市文化和工业文明冲击日益升级,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受到显着的挤压,一定程度上乡村社会空心化,相对衰弱,背后交织的是乡村价值的衰落。费孝通同志讲的乡村的差序格局视为乡土文化流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这是我们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地发扬广大。乡村振兴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不能光见物,还得见人,还得见生活。什么意思?就是让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生产的耕作、民俗的活动等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要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要从乡村风貌传统技艺和文化资源等方面复兴乡土文化,从整体上恢复乡村的活力,形成独特的乡村魅力,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乡村振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概念,乡村是有软实力的。乡村的软实力就是乡土文化。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上,我们要下”绣花“的功夫,要加大对古村落、古镇、古民居、名人物所等乡村物质文化的保护修复,留住乡土文化技艺。要下大力气保护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遗产,做好传承弘扬工作,要挖掘保护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戏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族活动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把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传承独特风格样式,赋予新兴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
  我们这里有很多县委书记,回去琢磨琢磨,这些资源丰富得很。在座也有很多企业家,农村这些文化资源是一个宝库,我们不去保护它,不去挖掘它,很快就荒芜了。因为一茬一茬的人从农村离开了,农村越来越空心化。1995年到现在近3亿人已经离开农村了,今后还有大概1.5亿农村人口要离开。所以,乡村振兴我们一定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二是要提升乡村的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的乡村文明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说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这些有背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一些地方农村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升级。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最近中央农办等八个中央部委,联合制订了《关于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是总结的这几年各地一些很好的经验,把它变为一个普遍的政策要求。
  三是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大家都在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有效的治理,就没有乡村全面的振兴。总的来看,乡村治理仍然是国家治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手段创新等方面综合用尽,以法治定纷争,以德治春风化暖,以自治消化矛盾,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今年,中央已经发出了一个关于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意见,中央农办等中央六部委今年6月份在浙江的象山召开了全国加强乡村治理工作的会议。现在正在部署这方面的一些试点示范工作,下一步要选择100多个县,以县为层面来开展乡村治理建设的试点,还要对这些在乡村治理方面做得比较扎实,在地方创建的基础上,选择1000个村庄、1000个镇,这叫示范村、示范镇,要总结他们的经验,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
  最后一个问题,乡村振兴要遵循乡村的发展规律,要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可以说我们的乡村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大的变局,这个变局可以说是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一个大变局。要看到现阶段农村的转型还没有完成,还处在演变分化过程中。有的村庄肯定要向城镇形态靠,像大城市郊区的村,有的村庄一定会长期存在。到地方看一下,几百年的村庄,甚至上千年的村庄都很多。有的村庄会逐渐的衰落,这符合村庄演进发展的规律。哪些村庄保留,哪些村庄整治,哪些村庄缩减,哪些村庄做大,都要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要针对不同类型村庄采取不同的办法。乡村振兴一定要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特别是不能够不顾农民的意愿,我们把建设城市那一套放到农村照抄照搬,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楼。有些村庄搞得越来越大,治理半径越来越大,基层组织离农民越来越远。甚至有村干部还认不全全村的农民,农民跟村干部之间也没有多少互动交流。村庄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扎实做好市县村庄空间布局规划。这项工作很多地方还没有做,要科学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型村庄规划。二是多规合一的实用型的村庄规划,要实现应编尽编,要注重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我们的乡村规划,包括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留乡土风情风貌,保存特色的乡土文化,重新认识不断挖掘田园和乡土的价值。我们要扬农村的长,补农村的短,要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的乡村。我就跟同志们汇报以上五个问题,谢谢大家。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8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