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值此年关之际,回顾新豆上市初期,在豆农、粮商的热切期盼中,迎来了2022年新季大豆。自湖北地区早熟豆开始,诸多气候方面的不利因素就开始萦绕着今年新豆;紧接着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新季芽豆开始进入市场,应了当时“高开低走”这一说法;随后,河南、安徽等地陆续开始收割,尽管今年南部地区新豆质量尚可,蛋白含量与往年几乎持平,丰收丰产本应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近几年我国疫情反复,使得我国市场消费水平不断下滑,经济衰退明显。 时至今日,我国国产大豆购销形势严峻,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那么现阶段豆农、粮商应该关注的重点应该在哪,新豆后市就这么一直萧条下去,再无逆转了吗?让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政策:国家政策宏观调控 当前新豆余粮充足,加上前期中储粮拍卖增加,即使成交率并不高,但对于今年过盛的产量来说,也给市场造成一定的挤压。现阶段新季大豆消耗约有两成左右,对于一直处于低迷的现货市场来说,后期压力巨大。前些日子有传言,黑龙江省储将收购20万吨新豆,或以竞价采购形式进行。姑且不论收购价格和收购形式如何,仅此收购量也可以缓解一部分市场压力。若后期中储粮可以增加库容量,也势必给今年粮质不佳的东北新豆一丝喘息的机会。鉴于当前阶段部分地区地储暂未开通收购渠道,但若后期国家出具相关政策加以干涉的话,那么我国今年新豆后市也并非一蹶不振,或许对于目前的形势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期国家鼓励农户种植大豆,那么待到一定时机,一定会采取相应政策进行调控,断然不会让广大豆农、粮商丧失信心。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实时掌握国家政策信息,关注各地基层政策变化,及中储粮后市购销政策调整。 环境:疫情政策不断优化 近期,我国政府不断更新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率先落实施行。虽然经济恢复不会立竿见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必然将趋好发展。待各地陆续恢复运输状态,货源流通逐渐畅通,加工厂开机率也会大大提升,给当前疲弱的市场带来短期的利好消息。 年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豆制品的需求也会减少,叠加今年淡季提前,时间拉长,且入冬后蔬菜价格一直偏低,后期市场消耗也有待加强。总的来说,尽管今年大豆购销不尽如人意,但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调整,后期市场经济还将逐渐得到好转。豆农、粮商们切勿操之过急,盲目看淡后市。 外因:进口大豆到港数量 今年的新豆市场可谓是“内忧外患”的一年。不仅仅是我国自身经济状况不佳,疫情不断,外加进口大豆不断冲击我国国内市场。前期,进口大豆受制于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运输时长增加,到港时间不断延后,导致我国前期进口大豆价格一路飙升,后期和国内新豆价格持平甚至高于国内豆价。但当前进口大豆逐渐到港上量,价格在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各港口不同程度掉价。 截至12月7日,天津港口美湾豆净粮分销价为5760-5770元/吨;山东港口净粮分销价为5860元/吨左右。鉴于前期美湾大豆吃紧,乌拉圭大豆作为替代品消耗过量,现阶段多数地区港口处于缺货状态。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么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类似质量的豆源价格将承受巨大压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后期豆农、粮商们需要重点关注进口大豆到港时长是否增加,能否持续供应国内市场,如若后期进口大豆到港量出现断档,那么或会阶段性的给新豆价格带来一定支撑。 自身:适时转变库存结构 现阶段最为重要的还是我们豆农、粮商们自身的一个心态调整。多数地区豆农们手中余粮还是占较大比重,尽管近期中储粮收购价格下调,部分豆农惜售现象有所缓解,但目前市场销售停滞,货源外发量有限,且市价不足以支撑贸易商前期的采购成本,所以贸易商采购状态不积极,抓紧时间消耗库存。 如果今年新豆大量堆积到年后,价格一路走低的话,2023年度新豆种植面积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到时候新豆种植量减少,后期市场供给不足,那么一定会收购陈豆作为库存补充。所以对于当前市场情况来说,广大豆农、粮商们要适时调节库存结构,无须过分囤积,更不必彻底清库,酌情保证一定的市场供需下,采购优质粮源作为储备。不论何时,优质豆源始终受市场关注与追捧。 说到这里,笔者相信,虽然当前豆市低迷,不尽如人意,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利好因素将给豆市带来新的曙光。所以,当前全国各地的豆农、粮商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控制市场风险的同时,依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库存结构,切勿盲目跟风。(来源:粮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