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明年经济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重大信号
返回列表
查看: 115|回复: 0
收起左侧

明年经济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重大信号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31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2-19 0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01
NEWS
总体基调和形势判断:
经济恢复基础不牢,三重压力仍然
存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稳增长
至关重要
会议充分肯定了经济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形势极为不易,对下阶段形势的判断是:“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对我国的影响加深。”
当前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行,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核心矛盾,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形势的严峻性不亚于今年:伴随全球经济下行,出口增速连续两个月负增长,11月已下行至-8.7%,外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风险仍未完全释放,纾困政策尚未见效,投资、销售降幅进一步扩大;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仍需时日,消费总体低迷;第一波疫情高峰短期将冲击供给和需求,一季度经济将面临重大压力。因此,稳增长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
02
NEWS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需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债务,
强调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债务
风险防范
会议指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一是明年财政政策基调是“加力提效”,力度和规模置于效果之前,稳增长的意愿强于今年和去年。相较今年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和2021年“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更接近2020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基调,与2019年的“加力提效”一致,意味着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赤字规模和专项债总和仍会保持一定强度,进而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强度,带动总需求回升。
二是“加力”并“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是当前和明年经济形势的需要,是顺应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目标的顺势而为。有必要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意味着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专项债规模。
三是强调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要求更高的财政政策效果和多渠道筹措财政资金的能力,考验财政服务多目标任务的能力。其一,财政服务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是首要目标,这需要财政从规模、结构和使用效率上做文章,通过较大强度的财政规模促进需求回升,持续优化的支出结构投向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促进高质量发展,完善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其二,财政可持续性是近年来反复强调的,这事关财政空间以及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财政工具箱,事关当代人对子孙后代的责任。要通过多渠道盘活资金、提高支出效率来实现。其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近年来随着减税降费进行和疫情反复冲击以及房地产持续下行,地方债务到期和付息压力叠加,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形势矛盾,三保问题突出,影响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进度。有必要通过提高国债规模和占比,再转移支付给地方,逐步解决地方政府的压力。
2023年的经济形势仍是严峻复杂,不确定性较大,对财政政策的要求更高。财政政策既要对冲经济社会风险,更要确保自身风险可控,兼顾多重目标: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减税降费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平衡、短期经济社会稳定与长期内生增长动力的平衡、民生福利改善与科技强国的平衡。我们预计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2.4%左右(低基数导致,并非实际的高增速,不要根据数字误判形势和决策)。基准情形下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突破3%提高至3.5%左右,当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65万亿元左右(详见前期报告《负重前行的财政,逆势崛起的基建——2023年财政形势和政策展望》)。
03
NEWS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结构性工具支持小微企业、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第一,货币政策基调由去年会议的“灵活适度”改为“精准有力”。一是当前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全球经济下行引发出口回落、疫情反弹制约消费、房地产市场风险拖累房地产投资,需要更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二是货币政策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而是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滴灌、正向激励。
第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内、外部均衡。
第三,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更好落地生效,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发挥其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继续投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三项专项再贷款,加快推动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落地生效;并行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学有序支持碳减排。
04
NEWS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时期的
重要工作,短期靠刺激,
但中长期靠收入分配改革、优化
财政支出结构等改革
十九大报告对消费和投资的定位就比较清晰,分别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再次对此做了强调。
从中长期发展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有效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优势的选择;也是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扩大内需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安全性的举措。
从当前形势看,我国需求端的外需已逐步下行,内需中的消费面临居民收入下行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约束,扩大内需是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11月商品消费和餐饮消费为-5.6%和-8.4%。
从扩大内需尤其是提振消费的方式看,不是局限于短期的发放消费券等方式,而是立足长远提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前者由就业和收入决定,后者由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短期的消费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但是这更可能是消费节奏的转移,而非消费总量的扩大。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包括企业居民和政府收入分配改革、推动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除后顾之忧、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完善流通体系等。
05
NEWS
房地产:化解房地产风险,
迈向新发展模式
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第一,“房住不炒”的主基调没有变。供给端强调“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改善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需求端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不会过度刺激而透支居民购买力。
第二,稳地产政策将持续发力。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仍未有效化解,12月15日刘鹤副总理讲话表示“正在考虑新的举措”,预计未来还将继续推出支持房企融资、化解房企债务、鼓励和支持居民购房需求的政策措施。
第三,房地产业迈向新发展模式。房地产市场从增量为主转向增量存量并重,房企从高杠杆、高周转的野蛮生长转向合规经营,房地产供给从商品房为主转向租售并举,市场交易从投资热情回归至居住为主等。
06
NEWS
提振信心:平台企业、民营经济、
外资外贸
会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一,平台经济由规范监管转向支持发展。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第二,亮明态度,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二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第三,稳外资稳外贸。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二是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近期已有多地政府带队组织外贸企业包机组团出国抢订单。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