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期,印尼政策“变奏”再次引发油脂市场波动。 去年印尼曾突然实施棕榈油出口禁令,导致国际油价狂飙不已;业界对此仍心有余悸,印尼是否会再度大幅收紧出口?历史会重演吗? 年年岁岁油相似,岁岁年年“招”不同。 今年印尼食用油市场有一个新登场的重要角色:低价保供油“Minyakita”;它正成为市场各方的关键博弈点,也关系着印尼未来的政策走向。 出道前后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老百姓吃油理应是不存在问题的。但具有讽刺性的是,从2021年底以来,印尼国内市场屡屡出现油价飞涨的情况。 特别是在2022年初,印尼民众排长队抢购食用油的景象频频登上媒体头条。 印尼政府为此绞尽脑汁,先后出台了补贴、限价、出口许可证、提高出口税费等政策,乃至在4、5月间实施了极端的棕榈油出口禁令,但都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短缺和涨价现象有增无减。 在2022年7月,印尼贸易部推出了“Minyakita”品牌包装油(意为“我们的油"),零售价限定为每升14000印尼盾,当时市场油价已触及每升25000印尼盾。 “Minyakita”实质上是一种低价保供产品,它是印尼贸易部注册及拥有的商标,授权给印尼各地棕榈油及食用油加工企业使用,以便这些企业履行“国内市场义务(DMO)”。 DMO可以理解为印尼油企的内贸保供责任,即必须先向国内市场供应一定数量的低价棕榈油,才能获得相应比例的棕榈油出口配额许可。 以前油企向市场供应的保供油是散油(市场限价为每公斤15500盾)。但印尼国土由十七万多个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散油的运输和分发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 相比之下,“Minyakita”包装油更卫生、安全,并且可以更迅速便捷地运送到印尼各地的社区、农贸市场,也能进入超市等现代零售渠道;因此印尼政府鼓励油企逐步用“Minyakita”油替代散油,以履行内贸保供责任。 换言之,印尼油企在国内生产和销售低价“Minyakita”的数量越大,可获批准的出口配额就越多。 随着越来越多厂家加入到生产“Minyakita”的队伍中,印尼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规格(从1升、2升、5升到25升),各种包装形式(袋装、瓶装、桶装) 的Minyakita 产品。无论是品质还是外观,已与当地知名品牌包装油不相上下,可谓是真正的“价廉物美”。 于是,“Minyakita”油受到日益广泛的追捧,购买者不仅限于低收入人群,一些中产及富裕家庭也成为了“Minyakita”的用户。在印尼的各个热门电商网站,“Minyakita”也是热销流量商品。比如TikTok(抖音)就有人直播销售。 “Minyakita”市场表现是无疑成功的,但也带来了问题。 短缺与调控 时间来到2023年1月底和2月初,“Minyakita”油开始出现短缺和涨价现象。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抱怨买不到Minyakita,即使能买到,价格也超过了每升14000盾的限价。许多地区已达到每升16000盾,一些零售网点的售价高达每升18000-20000盾。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捆绑销售的现象,比如必须同时购买肥皂或其他品牌的食用油;经销商们常常拿不到货,库存也变得吃紧。 长期依赖低价保供油的消费者及餐饮商贩,不得不转向传统的低价散油;而从1月中旬开始,印尼国内散油价格已开始迅猛上涨,外界推测可能是由于印尼要在2月1日开始实施B35生物柴油政策引发的。 总而言之,印尼国内的油价又出现了集体上涨迹象,这令管理当局如临大敌。因为印尼即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假日:斋月与开斋节。(今年为3月23日-4月24日)。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高达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斋月与开斋节虽然是伊斯兰教节假日,在印尼却相当于西方的圣诞节与华人的春节,期间包括食用油在内的各类民生物资的消费量都会大增。 印尼政府往往会在这一时间节点出台系列措施,以保障和增加民生商品的市场供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稳定市场物价。去年印尼实施棕榈油出口禁令也正是斋月期间。 对于今年油价再次出现上涨,印尼官方认为,主要是由“Minyakita”短缺引发的,有两方面的原因: 1、“Minyakita”供不应求。 政府推出低价“Minyakita”,本意是配给低收入民众,保障他们的食用油供给;但没料到广受青睐,甚至在超市等现代零售渠道及网上商店热销,目标受众群体出现了偏差。 印尼有业内人士称,曾在Minyakita推出前,建议政府将其包装及颜色设计得更俗气、大众化,销售应仅限于传统市场和农贸摊位,不要进入现代零售业;如果这样,中高收入阶层消费者就不好意思去摊位抢购这种低价油。 2、“Minyakita”供给不足。 因为棕榈油加工企业不愿意生产,这也是出现短缺的最主要原因。 2022年6月之后,国际棕榈油价格步入下跌通道,再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棕榈油需求低迷,印尼的棕榈油出口量出现了下降。 现在印尼油企并不缺出口配额。因为出口困难,据说已积压了近600万吨的出口许可证,因此油企完全没有动力去生产“Minyakita”。 况且生产销售低价“Minyakita”面临亏损,不但得不到政府补贴,反而要靠出口收入来弥补损失,赔本的买卖自然没有人愿意做。 为了在斋月前尽快平抑油价,增加国内“Minyakita”供给量,印尼管理当局又出台或准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从而掀起了国际油脂市场的阵阵波澜。 目前已采取的调整政策包括: 一方面限制需求。Minyakita包装油采取限购,每人每天限买2升;散装低价油的购买限制在每人每天最多10公斤。 印尼政府同时也要求包括TikTok在内的各大电商网站禁售、下架Minyakita产品,删除所有商品链接。 另一方面增加供给。主要目的是提高油企的生产动力,措施包括: 将DMO的内贸低价食用油(包括散油和包装油)供应量提高到每月45万吨,而此前是每月30万吨。 将DMO的内贸与出口配套比例由1:9,压缩至1:6。什么意思呢?油企生产1吨Minyakita,以前可出口9吨棕榈油;现在只能出口6吨棕榈油。 冻结部分油企已获得的出口配额,但可在开斋节后、5月1日之后继续使用。油企只可以使用现有出口许可证总量的三分之一。 为了激励油企生产更多的低价包装油,而不是低价散油,对生产Minyakita设置了激励乘数,简易袋装的激励乘数为1.5,其他瓶/桶包装的激励乘数为1.75。 ...... 接下来会怎样? 距离斋月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据说印尼散油价格已有所下降,但Minyakita的短缺和涨价现象还没有明显改观;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假冒Minyakita产品以高价出售。 若后期油价仍居高不下,不排除印尼进一步出台收紧棕榈油出口的政策,比如继续压缩DMO的内外贸配套比例。但限制棕榈油出口,并不是印尼政府的真正目的。 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产量的三分之二供出口。棕榈油是印尼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事关千万人的就业;国内外大集团竞相在印尼开发棕榈园,印尼十大富豪中至少半数是与棕榈油产业有关。 印尼也是全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国家,人口已达2.7亿,目前被世界银行评为中低收入国家。棕榈油关乎基本民生和社会稳定,政府有责任保证棕榈油的供应,帮助人们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 这正是资源大国常常深陷的“资源诅咒”: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纷争和矛盾。在出口创汇与保供国内、商业利益与政治利益、行政干预与自由市场之间,很难做出兼顾各方群体的两全选择,这也许是印尼调控政策总是多变,屡屡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 眼下而言,印尼的棕榈油产量并不存在问题,反而是出口低迷、加上限价政策打压了企业的生产动力;印尼在行业治理方面仍存在政策调整的空间。 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印尼政策的调整与去年出口禁令相比,对市场的影响相去甚远,预期再度引发全球植物油价格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印尼棕榈油出口政策仍会是影响未来油脂市场的重要因素,且看“Minyakita”的故事将如何继续。(来源:oilcn油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