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小麦止跌企稳确实也给市场带来了短时的安定,但随着小麦的再次下跌,令市场开始担忧小麦的行情要“悬”了。确切地说,担忧的并不是小麦会再次失控大跌,虽然供强需弱的格局下,小麦确实看不到什么利好,但是大跌的几率依然不大。
一方面,可以看到,今年整体粮食格局都发生了转变,即由过去的大起大落回归到理性常态,而这是一个动态震荡调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大幅波动的过程。小麦从去年的平均1.62-1.65元/斤的位置落到了1.55-1.58元/斤后,已经有了不小的回落了,再大幅下探的空间已经不大。另一方面,玉米卖压下降后,市场余粮变少,即将进入上涨的模式中,而以玉米与小麦的价差关系,玉米只要不大跌,其对小麦的底部就有较强的支撑,小麦大跌的空间也就有限。
而真正担忧的是,小麦二次下跌后,不仅加重了市场的看跌情绪,而且也客观反映出小麦供强需弱的格局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扭转,甚至可能一直会延续至新麦上市。
首先是面粉、麸皮双双走弱。面粉走弱已是事实,而其副产品麸皮也弱势难改,尤其前一阵小麦止跌企稳后,麸皮也未见起色。虽然之前麸皮也曾出现过几次比较大的下跌,而且这次的跌幅也并不是最厉害的,但是后续走势预期却依旧难改。主要是猪价走弱,叠加猪瘟影响,饲料需求下滑,再加上豆粕价格不断走低,甚至有跌破4000元/吨的趋势,也使得麸皮需求更加弱势难改。面粉、麸皮双双走弱,使得面粉企业利润缩水,开机率下降,部分更是出现了“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其次国际小麦不断走弱,小麦总体供大于求。近期国际小麦行情也不断走弱,美国农业部3月的供需报告中,将全球2022/23年度小麦产量调高至7.8894亿吨,其中主要是多个主产国小麦产量都预期上涨。例如,俄罗斯小麦将迎来创纪录地丰收,而继连续两年创下新高后,澳大利亚小麦也将迎来第三年丰产。再加上黑海港口的顺利续签,使得乌克兰这个受冲突影响严重的主产国也称,没有必要限制2023/24年度的小麦出口,因为冬小麦产量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于是,国际小麦价格不断回落,使得进口小麦的性价比优势凸显,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国内小麦的进口力度。
而从国内小麦整体的供需现状来看,并非只是阶段性供强需弱,而是贯穿全年。去年小麦丰产增收,总产量为13772.3万吨,而总进口量为987.32万吨,超出配额。而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2/23年度我国小麦食用消费量约为9380万吨,饲用、种用及工业消费则为3395万吨,合计消费总量为12775万吨,主粮地位较为安全。
在整体供需格局下,小麦有点积弱难返,需求方面恐怕短期难有明显改观,后续只能重点关注小麦的产情变化了。(来源:新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