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余向荣:经济开局良好,政策休养生息
返回列表
查看: 103|回复: 0
收起左侧

余向荣:经济开局良好,政策休养生息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3-22 0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余向荣系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以下观点整理自余向荣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33月)(第62期)上的发言
一、开局怎么样
年初是经济数据空窗期,市场想象空间比较大,出数据之后反而容易“见光死”。今年更加特殊,疫情政策调整后的经济修复不同寻常,难以依靠过去的经验或者模型形成准确预期。统计局公布的一二月份数据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疫情放开以来的一个数据验证,有助于锚定市场预期。
1、经济开局良好,但动力组合与市场预期有所偏差
大家一般认为,消费是疫情放开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个大方向没有错,但可能需要一点时间。社会零售总额从去年底负增长到一二月份实现了3.5%的正增长,但反弹不是太强。分类来看,接触类消费表现亮眼。餐饮收入经历了V型反弹,从去年底双位数收缩到前两个月接近10%的增长。服务生产指数也从负增长恢复到中个位数增长。这些符合疫情放开后经济修复的特征。但如果看商品消费,增长总体差强人意,各行业有各行业的困难。汽车销售深度下滑,这与税收等激励政策结束和退坡有关。电信类销售也很疲弱,因为智能手机升级换代需求结构性地收缩了。房地产相关产品零售有所企稳,但是家电家居还是负增长。
2、失业率有所上升
就业市场没有太多惊喜和意外。失业率略有抬升,2月份达到5.6%,这基本符合季节性特征,不用特别担心。从出行数据来看,春节后劳动力积极返城,参与到城市就业的洪流中去。欧美国家出现的疫后提前退休、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等“伤痕效应”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并不明显,劳动力供给处于相对健康状态。例如,2月份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是逆势有所下降的。另一方面,用工需求并没有出现大幅反弹,恢复可能需要时间。比如,餐饮收入改善很快,但是如果要开新店,招人需要一个过程。
3、投资修复好于预期
与此消费相反,投资活动比想象得强。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增长5.1%,今年初加速增长,达到5.5%。原因有二:一是之前稳增长的努力正加快传导下去。比如,基建投资还维持在9%的高位增长。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加码投资稳增长,其滞后效应随着疫情放开正显现出来。年初以来专项债发行也比较快,而各地也提前准备了各种重大优质项目。既有钱也有项目。今年基建投资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是问题不大的。尽管制造业投资受盈利和外需走弱影响,但政府推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和国产替代的力度丝毫不会减弱。年初以来,制造业投资也维持了8%以上的高增长。
二是地产相关指标显示出企稳的迹象。虽然房地产销售和投资还是下降的,但降幅已显著收窄。更加明显的是新开工,去年下降近40%,年初以来降幅收窄至10%以内。地产相关指标降幅收缩得比想象的快。
4、外需保持韧劲
尽管出口持续下降,但是从去年底接近10%的降幅收窄到中个位数6.8%,比市场预期得要好。在全球衰退和外需较差的阴霾下,降幅收窄反映了我国出口部门的韧劲。
今年开局的特征可以总结为:该强的没有比预期的强,该弱的没有比预期的弱。预期要强的是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实际基本符合预期;预期要弱的是地产和出口,实际比预期的好一些。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开局是比较平稳的。
二、后势怎么看
今年经济增长更多由内需驱动,靠自然修复实现内生增长。让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潜力将比政策刺激更为重要。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我预测今年GDP增速5.7%左右。今年增长形势将由以下两个关键变量决定。
1、消费和服务的追赶效应
根据我的测算,和线性历史趋势相比,截至2月份住户部门持有超额存款超过15万亿元。这包括疫情期间压缩消费结余下来的,也包括因风险偏好下降从风险资产转归到安全存款上来的,其中来自消费的有近5万亿元。后续随着储蓄行为正常化,来自消费的还是会回归到消费中去。在收入明显增长之前,超额储蓄就是消费重启的“燃料”。消费服务、出行旅游等相关行业年初以来经历了V型反弹,但收入并没有那么大的改善。购买力实际上是源于超额储蓄的初步支撑。剩下约10万亿元超额存款来自于住户部门资产组合的重新调整,如果风险偏好上升,可能回归到地产及风险类资产的投资上去,也有利于整体经济修复。
超额存款是今年经济启动的重要动力源,但这应是消费复苏的初始动力。后续消费增长还是要看就业市场和收入的改善。服务行业将是今年经济增长的引领板块。由于这些行业劳动密集型,用工需求将随之增加,并可能从工业或其他行业吸收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就可能使得雇主不得不给员工加工资。因此,服务业主导的经济重启有助于带动就业改善、收入改善,从而带来消费改善,实现一个良性循环;而这个良性反馈机制可能是后续消费复苏最大的、可持续的支撑。
2、地产在L端的底部企稳
去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支持政策明显加码,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转向。地产直接和间接贡献占GDP1/4,地产企稳是经济实现整体好转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推论,如果房地产行业没有企稳,政策还会继续加码,直到至少在L端底部企稳。应该说,政策托底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对于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上行风险要多于下行风险。疫情放开之后,如果居民信心改善,之前很多宽松的努力会加速传导下来。比如,按揭利率降到历史新低,首套房利率不到4%;很多城市限购政策也都取消了。年初以来房地产相关指标已经显示了改善迹象。
如果高线城市房价上涨,购房者信心可能会进一步修复,被抑制的需求可能会抓紧入市,从而使得此前的政策刺激传导下来。而我认为今年高线城市的房价可能确实会涨。这一轮地产调整周期和2015年相比,很重要的特征是库存本来就不高。去年所有精力都在保交楼上,新开工近乎腰斩。一旦销售企稳,高线城市可能出现没有新盘可供应的情况,去化就会改善。那时,开发商原来给出的很多折扣就不一定再给了,从而导致房价变相上涨。如果买不到新房,涨价效应就会向二手房市场传导。高线城市供需情况改变价格走向,其效应也会对中下线城市有带动效应,从而实现地产行业整体企稳。去年地产销售下滑近30%,投资下降10%,在政策加持下,对于今年行业在L端底部企稳我是颇有信心的。在这一基准情形下,今年政府对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的刺激力度有条件有所退坡,维持这两项高个位数增长就能实现整个投资大盘的稳定,从而锚定整个经济的增长态势。
3、今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生增长,而不是靠政策刺激
疫情政策的瓶颈解除后,经济活动正常化了,之前的政策刺激就会更加有效地传导下去。同时,在疫情期间持续的危机救助模式下,政策空间已经大大收窄了,尤其是地方政府急需恢复财力。所以,大水漫灌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财政政策方面,今年赤字率定在3%,比去年预算的2.8%高一点,但去年实际赤字率高达4.7%。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是3.8万亿元,比去年原先的3.65万亿也高一点,但去年年中又盘活了5000亿存量额度,专项债实际发行4万多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广义财政刺激力度是退坡的。去年组合式减税降费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5万亿元,而今年没有万亿级别的减税降费计划了。也有专家建议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或补贴来刺激消费,但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给出任何暗示。因此,无论是从广义赤字规模还是从重大政策措施来看,今年财政力度都可能比去年显著减弱。
货币政策也要逐步趋于正常化。一方面,在经济得到修复之前,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一个宽松态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吸取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训。疫情期间货币政策传导受疫情政策影响,在疫情放开之后可能才会加速发挥作用。目前的通胀水平还比较低,有节后的季节性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都会低。服务业价格占CPI篮子40%,从很低的水平上正常化之后,使得CPI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超过人民银行3%的警戒线并不会特别难。此外,近期硅谷银行事件让我们得到一个教训:利率今天走得越低,未来就可能需要走得越高才能使经济和政策回归正常化。目前,面对国外金融市场波动及其溢出效应,央行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信心。中期,我认为一旦经济回归正轨,人民银行可能会逐步趋于观望模式,并着手准备货币政策正常化,此后信贷扩张主要依靠信贷需求自然修复之后的有机增长。
总之,中国经济复苏将成为今年全球衰退风险的一个主要对冲,无风险利率和股市盈利增速有望抬升,人民币也不会是一个弱势货币。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