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丁安华: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带来哪些警示?
返回列表
查看: 150|回复: 0
收起左侧

丁安华: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带来哪些警示?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3-27 09: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丁安华商银行首席经济学、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硅谷银行事件,并非孤例。即便没有偶然因素,即便硅谷银行管理层没有失误,即便高盛的融资服务没有“失手”,倒挂的收益率曲线仍然会给银行业带来持续的冲击和难以承受的利率风险。从目前美联储的应对策略看,就是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让受影响的银行把已经出现浮亏的国债抵押给美联储换取流动性支持,以避免银行被迫在公开市场抛售所造成的可怕后果。
当前对美国的中小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活下来,活下来情况就会有所改变,毕竟收益率曲线倒挂不可能无限延续下去,而流动性危机本身就是一个活下来的问题。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丁安华表示,前海和横琴的“金融30条”支持政策意义重大,其中一些金融改革条款如能落地,将对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开放格局带来重要的变革。
11.jpg
丁安华,自2017年至今,担任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招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1992年,丁安华外派赴香港招商局工作,历任招商局集团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招商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等职。
丁安华拥有多年大学、央企和金融机构工作经验。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他加入香港中资机构,参与谋划该集团的战略重组;曾辅助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中方代表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工作,负责“能力建设小组”年度报告的起草。他还曾领导国内最佳的卖方研究和销售团队,机构投研佣金分盘业务收入曾排名全国第一。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黄埔)经济峰会”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就美国中小金融机构倒闭风波和大湾区金融改革开放等话题对他进行了访谈。
美国银行业已浮亏6200亿美元
南方周末: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我们认为,美联储激进加息是导火索,核心原因是硅谷银行资产负债错配和管理层操作失误。你的观点是什么?
丁安华:是的,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类中小银行的挤兑危机。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联储具有双重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实际运作当中,当两个目标出现矛盾时,控制通胀是优先的政策目标。
因此,在2023年1月份美国CPI数据公布后,美联储态度变得非常鹰派,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越演越烈,两年期国债收益率竟然高于十年期超过100个基点。这对以“借短贷长”或“借短投长”为基本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一种颠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大萧条以来,第一次出现了M2存量(货币供应量)负增长。按市场价值估算,美国银行业在国债和MBS上的浮亏大约6200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在记账上是按照持有到期而非按市值体现,但谁都知道是浮亏。如果流动性出问题,银行不得不因卖出债券而兑现浮亏。
硅谷银行等3家银行倒闭正是在这里出了问题。流动性紧张时,它拿出一小部分债券在二级市场变现,兑现了18亿美元的亏损。随后宣布资本融资计划,但高盛在没有安排好投资者的情况下,仓促公布了它的融资计划,市场马上就崩了。
但是,即便没有上述偶然因素,即便硅谷银行管理层没有失误,即便高盛没有“失手”,倒挂的收益率曲线仍然会对银行业带来持续的冲击和难以承受的利率风险。从目前美联储的应对策略看,就是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让受影响的银行把手上的债券抵押给美联储以换取流动性支持,以避免公开市场抛售造成的可怕后果。
短期活下来最重要
南方周末:浮亏虽不体现在会计报表上,但客观存在。如何解决?
丁安华:如果是持有到期,就不会出现在账上。因为美国国债持有到期是没有风险的,但如果流动性出现问题而被迫提前出售,就会兑现损失。我们判断,与2022年的持续快速加息相比,2023年美联储的加息斜率将走缓,美国可能难以逃避一场经济衰退,这样的话利率将会掉头向下,虽然何时回落仍有不确定性。所以我说,当前对美国的银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活下来,活下来情况就会有所改变,毕竟流动性问题本质就是一个短期能否活下来的问题。
南方周末:危机还会继续传染吗?
丁安华:还会有一些小银行出问题。2008年以后,美国对大型银行出台了针对流动性管理的附加监管措施,将这些大型银行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但是这次的风险出现在中小银行,此次危机反映出这些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而且,中小银行的风险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中小银行要形成资本内生机制
南方周末:这次危机事件带来哪些启示?
丁安华:一是收益率曲线倒挂是对银行商业模式的颠覆。利率倒挂幅度越大、时间越长,对经济和银行体系的冲击破坏越大。
二是2008年以后执行的宏观审慎监管仅针对大型银行,却忽视了中小银行也会造成系统性风险。
三是美国存款保障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无法给企业储户提供足够的安全堤垫,从而出现企业挤兑。
四是道德风险问题没有很好的应对之策,救助银行仍然极具争议。
南方周末:我们应该有哪些反思?
丁安华:对我国的中小银行而言,可能是一个警醒。我们现在也对大型银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事实上,我国众多的中小银行,还需要形成资本内生机制。。
2021年,国家发行了2100亿的专项债来补充中小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的资本金。这2100亿补充进去,推升了中小银行风险资产和贷款投放。只是他们资产质量普遍有待提升。
不过我们与美国完全不一样。我们的风险处置工具更加丰富,方式也更加多元。
大湾区5-8年实现2035年目标
南方周末:回到目前比较热的话题——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三地融合发展需要突破性的政策支撑。三地融合发展,还有哪些软件建设需要改善?
丁安华:近年来,粤港澳之间越来越开放,制度方面提供了很多便利,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等方面。但同时应看到,金融监管和资本管制上面仍然有很多限制。从银行的角度,我们很多客户每天都有跨境支付和跨境投资的需求,在满足资本流动、资本管控和反洗钱合规等要求的前提下,如何简化相关程序,其实是一个蛮大的挑战。
南方周末: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是深圳无论金融还是科技发展速度都相当快。他们未来如何竞合?
丁安华:我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在国家各类文件谈到中国区域性重大发展战略的时候,粤港澳大湾区是排除在外的,它没有跟长三角、京津冀或者成渝经济圈放在一起谈,而是在港澳章节表述的。也就是说,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还是在于港澳这样的存在,它是我们港澳政策的一部分。
香港和澳门的特殊性是不能抹去的。香港保持开放自由港的地位,恰恰是它的特殊性和优势所在。大湾区内地部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深圳的辐射作用仍然不足。在广东省,深圳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深圳的经济发展很快,体量上甚至超越广州;但是,在广东省内,深圳的辐射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历史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市场推动的,它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机制。如何把顶层设计的政府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真正融合在一起,挑战巨大。
我以为,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把政府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市场活力结合起来。不可否认的是,这里还存在无形的鸿沟,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的城市,都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跨越这一鸿沟。
南方周末:你预判2035年大湾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丁安华:2035年是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节点。从全国看,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大湾区内地部分看,我相信再过三五年应该可以提前实现。事实上中央也有这个要求,比如对深圳已经要求率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这个角度来讲,大湾区的主要城市,有条件提前实现这个目标。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