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返回列表
查看: 55|回复: 0
收起左侧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716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3-29 1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田鹏颖(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论纲,概括了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阐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两个结合”的深刻认识,宣言了继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前提,为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把归根到底是“一个行”发展为“两个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反映了从归根到底是“一个行”到“两个行”重要论断的演进逻辑,凸显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道,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何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好的理论红线。从归根到底是“一个行”到“两个行”,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本源规定不断承续转化与具体化实现的过程,又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实践基础的守正创新,并进而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条科学的指导性线索。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地吸收并进一步发展了人类思想的一切建树,是在世界文明发展大道上形成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一方面能够吸收并进一步发展同中世纪封建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18世纪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能吸收并进一步发展19世纪初那些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经济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辩证法),这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性和它的力量,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科学上最新成就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真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科学阐明了人类通达美好未来社会的实践路径,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科学道路。同时,马克思主义本身“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了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本源规定。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化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源规定。马克思主义不是悬置于世界之外,也不是高踞在世界之上的抽象理论,而是反映现实、表征现实、引领现实、体现科学抽象的具体理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的研究走出了一条先前经济学家未曾洞察、未曾走过的新道路,也走出了一条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新道路,即从现实具体出发,经过科学抽象,到理论具体(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新道路。在马克思看来,这条道路“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在这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条新道路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具体。同时,又由于现实具体的生动性、复杂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体只有不断地重走具体化道路,不断地成为具体理论,才能使蕴含其中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本源规定得到确证、彰显、转化。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是自我封闭的,不是远离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道的,相反,在其自身的方法论意旨上,要求以具体化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来彰示其存在意义、明证其理论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过程,直接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理论创新中具体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向提供了本源性规定,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根与魂。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基本原理、真理追求,并且在历史的特殊性中,以具体化的理论形态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普遍意义。从现实上讲,正是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征途才能行稳致远,由此创造出的伟大实践成就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明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在守正创新中拉近了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的距离。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迸射出强大的实践能力。作为科学彻底的“批判的武器”,马克思主义理所应当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但“批判的武器”终归不是“武器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虽然为指引人类文明远景、构筑人类未来文明大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远景(大厦)本身,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实践能力要在实践中得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质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丰富和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给出的在实践中守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径。在实践面向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觉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守马克思主义之正的过程中创马克思主义之新,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接续回答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迎面而来的种种问题,不断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实践能力、科学真理性质在中国与世界得到了具体明证。同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发展的。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直接实践经验”的理论凝华。这一“直接经验”深刻确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外域“间接经验”的科学性质,同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在场性,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同实践相激荡,以理论光照实践,在实践中活化理论。

实现从提出“两个结合”到具体化阐明“两个结合”的新跨越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段话具体化地阐明了“两个结合”的科学要义,浓墨重彩地揭示了“两个结合”的具体内涵,为有针对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旨在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非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简单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时代。具体而言,就是不能教条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不能套用马克思的只言片语、具体结论、简单词句来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中国实际问题,把握时代客观要求,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更充分、更科学地指导中国实践。实际上,教条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只能制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空间。列宁指出,“恩格斯在谈到他本人和他那位著名的朋友时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经典性的论点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而忽视那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实际任务,即可能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的一定实际任务之间的联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起落沉浮充分证明,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的一些具体结论当作“圣经”,不但显示不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威力,反倒会造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倒退,进而在实践中造成历史性的灾难。正如,经受了巨大历史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便是在摧毁廓清了教条主义的遮蔽后,方才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正确道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自觉回答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一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实践向前推进的过程,不是一路畅通的坦途,而是问题丛生的荆棘路。经过长期实践奋斗,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由量到质的实践转折期,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造破实践之问。二要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改革的任务、发展的使命、稳定的重担,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难题中接茬推进。经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探索,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造解改革之问。三要直面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前,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着不少难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造答人民之问。四要正视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这一变局正加速演进,南北贫富差距、国际恐怖主义等老问题还未解决,全球生态治理、医疗健康等新问题又频仍发生,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造释世界之问。五要回答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得到有力推进,但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斗争本领、实干精神仍有待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待整治等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造解党建之问。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义在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发展同中华文化发展逻辑契合。从马克思主义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的“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文化凝化。一旦马克思主义的“通晓性”被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地自觉,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会被自觉地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从中华文化发展来看,中华文化内含着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中华文化起源呈现“满天星斗”分布态势,新石器时代存在有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等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文化形态,最终众多文化融合共生,形成了融多元于一体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既融通少数民族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由此形成的中华文化的这种发展逻辑,前提性地决定了来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有可能融入中华文化的时代建构。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从文化背景来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确实迥然相异;但从文化的价值立场上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彼此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饱含着对人的生存处境的极大关怀,蕴含其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体现着“重人事”的基本价值立场。而马克思主义在其思想的前提上,是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世界观立场的,从而在其理论序列中到处投射着对人的发展权益的深刻关怀,“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主题。这样的价值立场,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心有灵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破除“中华文明落后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融通程度,就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全面审视中华文明。从西方中心论的视野来看,仿佛唯有西方文明才是现代文明,中华文明只能属于“前现代文明”,属于落后文明。这样的中华文明落后论曾广为流行。实际上,中华文明并不是远离“现代”的一种文明形态,相反,中华文明的历史流变本身展现出一种现代性前景。只是中华文明的现代趋向,根本有别于西方文明道路。如果说,现代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进程中,使利己主义价值全面张开,那么,中华文明所孕育的反封建探索本身包含着“无私”的集体主义畅言。正如明清之际黄宗羲主张废皇帝“一人之私”,满足“万民之私”,晚清时期陈天华、孙中山等人又阐明了民权思想、大同思想。但近代世界历史的风雨,截断了中华文明现代性的自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文明的现代性价值被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接续与创新推动。尤其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中华文明时代价值既凝结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又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中凸显出来。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中华文明高度,拉近中华文明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距离,客观评价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自信底气。

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研究出发点”,在集成意义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时代转换与守正创新。这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创新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当代中国”“二十一世纪”得以生机洋溢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复现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守正创新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站立在“首先”的认识论高度,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挈领,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表达,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性质的深刻诠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底色与突出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观上的创造性运用,对疫情的科学防控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建成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畅言。“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全环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要始终自觉坚守理论的人民性,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坚持自信自立。回看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振兴史,从失落中奋起的中华民族,在走自己的路中开辟出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现成的,不是对“西方方案”的亦步亦趋,而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是标刻有鲜明中国印记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亦是党领导人民独立前行、自主奋斗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折射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中国问题、解决世界难题的自信气度,体现着自信自立的鲜明品格。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坚持自立以立人,自信以他信,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书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新篇章。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本源规定的逻辑应然,是明证马克思主义真理价值的实践必然,是破除教条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当然,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实然,体现了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自觉。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普遍性方法论意义,自觉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守中华文明之正,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新、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在守正创新中大大深化与提升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既要坚守真理,又要敢于破立,从新的实践出发发展新的理论。

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回答时代之问中得到发展。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面向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重重风险考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具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当前,治国理政的问题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复杂了,这就要求以理论的主动把握问题,以理论的创新回答问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要敢于直面实践新问题、发展真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社会重大问题、党的建设自身问题,在回应解决问题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系统观念。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世界表现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处在无穷无尽的联系当中。只有着眼普遍、把握系统,才能真正洞察事物的发展规律。系统观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守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内容全面、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彰显着系统性思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要以系统观念为挈领,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现整体性跃升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包含着全世界、全人类,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理论主题。中国共产党既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又致力于人类发展的大同未来。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在全球风云中把握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实现了“站在世界看中国”与“站在中国看世界”的思维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了新时代的中国实践,并且深刻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展现了立足中国而又通达世界的深邃理论眼光,饱含深厚的天下情怀与责任担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要进一步深刻洞察时代之势,回应世界人民之需,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升华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到“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飞跃一致性与历史贯通性,突出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历史地位的深刻洞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在理论飞跃问题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本身是理论飞跃的过程。“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列宁曾指出,辩证法这一内容更丰富的发展学说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强调发展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式的、革命的;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量转化为质。也就是说,真正的发展必然是飞跃式的发展,包含着从量到质的转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断飞跃,也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断在飞跃的意义上实现理论发展。而且,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宏阔历史时代的科学总体把握,因而马克思主义具有宏大的增量空间。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是在“同质”基础上的“量变”。正如,20世纪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仍然服膺于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规定。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其核心要义就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发展,也就是要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理论飞跃问题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具有历史贯通性。从百年党史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过程并行不悖,具有历史贯通性。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但其理论视野却关乎全世界、全人类,体现为一种科学的世界历史眼光。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笃信、笃行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从精神被动转向精神主动,从背对世界历史转向直面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视野拓展的过程,是中国积极面向整个世界的时代性问题的过程。因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时代、属于世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就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时代化’”。正如,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同时探索回答了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课题,成为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飞跃,同时接续回答了两制并存与较量中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把握“更重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任务,以“两个结合”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飞跃),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标识性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创立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守正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守正创新;规范和引导资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创新,等等,这些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饱含“民为邦本,民说无疆”的民本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天下大同”的协和智慧;生态文明思想秉承“道法自然”的天人之道;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是表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新高度……这就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现代性价值,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概言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形态,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同时,也标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飞跃”,因而得以既现实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升华成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历史进程中,在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厚重的人民至上情怀、深远的世界历史眼光,准确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新阶段,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向新高度。要在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中,体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洞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总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史性成果,又是面向未来发出的理论创新动员令。只有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使命任务。(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3年2月下)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小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714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