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数字化赋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返回列表
查看: 66|回复: 0
收起左侧

数字化赋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7073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5-11 09: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戴宏杰(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渔业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服务站)

11.jpg

在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一望无际的田地成方连片,呈现一派生机活力……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集精品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辐射、农业新业态培育、美丽农业展示、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于一体,承担了1万多亩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着力打造数字赋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基本情况

2017年1月,海曙区向农业部申报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2017年3月通过可行性批复,经过3年多建设,于2021年4月通过验收。如今,项目总投资近2468万元,建设总面积1.09万亩,其中核心区块面积985亩。项目以农机可视化、种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三化”为核心,将农机、农情、灌溉等设备结合新型的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无人驾驶等应用,实现全信息化育种、播种、防治、收割等一体化作业,进行数字农业的集成示范。

2020年夏天,数字农业核心区种下了隆平高科的5类优质水稻品种种子,现代化的数字农业园区结合高质量的水稻种子开启了数字农业与隆平高科合作的序幕。双方共同推进海曙区种植产业(水稻)信息化,建设“优质型超级稻示范基地”,开展水稻安全生产合作。


22.jpg

二、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最强保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保障数字农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和有效落地,海曙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职能单位、属地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相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议,就前阶段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机畜牧中心也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听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专题汇报,并现场办公,高效率指导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搭建智囊团队,形成“最强大脑”

在项目实施前期,海曙区与浙江大学、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委托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一同开展项目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此外,还引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集聚一批在农业信息化研究和应用领域方面造诣深厚、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全过程、全方位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服务。

(三)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最强扶持

项目概算总投资为257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40万元,其余资金由海曙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自筹。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海曙区着眼为农减负,专项调拨配套资金12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同时对于不足部分,古林镇人民政府将给予兜底保障。为了提升全区的水稻工厂化育秧能力,财政资金另投入近700万元新建育秧中心一个,其中育秧流水线总投资近300万元,库房建设380万元,采用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老师团队的水稻叠盘暗室育秧技术,单季可以满足1万多亩的供秧能力。同时对育秧过程进行补助,农户只提供水稻种子,其他如种子处理、育秧基质、秧盘等都由育秧中心提供,育秧中心向农户收费4元/盘,区财政补贴2.5元/盘,农户实际只需要支付1.5元/盘,比农户自己育秧的成本少1元/盘左右。

(四)引进“高精尖缺”,打造最强装备

一是配备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基础设施,包括配置升级农机装备、北斗地基增强基站、农机高精度自动作业与高精度导航系统。二是配备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包括水田精准整理和作业系统、精准养分管理系统、病虫害防控系统等。三是配备精细管理及公共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农机具远程监测装置、农机检测与协同精密作业服务集成系统、农机监测与决策平台、培训展示系统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项,新建催芽暗室270平方米,建设智能灌溉示范区800亩、无人机遥感示范区400亩,购置各类仪器设备584台(套),一大批高端农业设施设备在项目区得以应用。

(五)培育新型组织,建立最强主体

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项目的实施主体为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从事水稻种植已有10余年,现有成员63名,并聘请当地水稻种植、植保等农艺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合作社拥有管理用房及农机库房3000平方米,农资门市部192平方米,育秧中心2000平方米,各类主要农机具126台(套),农机总原值近2000万元,是国家级示范社。通过项目建设,合作社添置、引进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


三、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的成效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使用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地面传感网等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控、农情调度监测、精准收获,形成完整的水稻优质高效精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届时,农民通过移动终端指尖轻点,就能唤醒农机高精度自动作业与精准导航系统,种植、育秧、灌溉都可自动化完成,项目区劳动力用工可减少20%以上,还大大降低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并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例如,原来机械插秧,一台插秧机需配置2人,现一台插秧机只需1人就能完成驾驶和摆秧任务。植保无人机的使用也大大减少用工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园区内水稻生产耕、种、收、烘、植保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将达95%以上,并将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程度,建成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二)生态效益

一是改变传统施肥方法,利用侧深施肥机,在插秧的同时进行施肥,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引进缓控释肥,改“一基多追”为“一基一追”。以单季晚稻“甬优12”为例,亩产900公斤,氮、磷、钾施用纯量一般在22公斤、10公斤、18公斤左右,而利用侧深施肥和缓控释肥融合技术 ,氮、磷、钾施用纯量可控制在 18公斤、10公斤、15公斤左右,化肥利用率可提高5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减少15%,化肥成本减少30元/亩,减少施用人工费20元/亩。二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剂、孢子捕捉仪和虫情测报灯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检测数据融合,有效预测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无人植保机等器械准确、快速、有效防治,基地内病虫防治次数比全区防治次数减少1~2次,可减少用药25%,减少农药成本30元/亩,减少人工成本10元/亩。三是通过土壤墒情自动检测仪,利用智能灌溉系统,全季可减少农业用水10%以上。

(三)社会效益

水稻育秧中心采用叠盘暗出苗技术,该技术与传统育秧相比,一是成秧率提高15%左右,可减少水稻用种量15%;二是秧苗素质好,栽后返青还苗快,产量水平比普通育秧提高40公斤/亩左右;三是漏插率减少,可省去补秧等工序。以上3项可省工节本30元/亩,可增产增效100元/亩。育秧中心早、晚稻育秧能力可达2.4万亩,按每亩增产增收140元计算,总计可增加效益330余万元。同时,核心区内通过良种引进、高产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及数字化管理应用模式,水稻产量比全区平均产量提高20%左右,与其他高产示范地块相比也可提高8%以上,充分调动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未来,海曙区将进一步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提质扩面,通过大田种植数字农业示范项目与现有的天胜农牧精品园、智农茂新、生态稻米基地等建设协同融合,打造集水稻精准种植、新农村展示、生态涵养基地和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模式,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可示范模式。(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23年4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70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