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5月17日,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9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我国吸引外资仍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且引资结构持续优化,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从疫情影响中稳定恢复和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当。”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郝红梅指出,当前,中国继续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资增长、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从投资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投资促进、投资保护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专项政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主体的需求,政策的出台稳住了投资者信心。 实际使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从行业来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00.5亿元人民币,增长4.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7.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6%。 “高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不仅说明我国制造业发展潜力大,高技术制造业生态系统较为完善,也说明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告诉本报记者,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形成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大等综合竞争优势。当前,正在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竞争优势。依靠这种新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外资投资我国高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吸引力。 郝红梅表示,在投资产业领域,外资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加速布局,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生活类服务业成为外资进入的重点领域。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提供了有力支撑,高端制造业、智能生产体系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欧洲和日韩对华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67.3%、323.7%、68.1%和30.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中国处于日韩在亚洲投资体系的核心位置,中日韩经济之间的优势互补性、中国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所创造的市场活力及中国经济的成长性等,为日韩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经营空间和发展机遇。”郝红梅分析,RCEP间接达成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促进日韩对华投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郝红梅指出,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供给市场,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健康管理、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都有独特的优势。在中欧投资协定中,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开放承诺,纳入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有序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开放,如电信、私营医疗、生物医药、汽车国际海运、清洁能源车辆、云服务等领域的准入,对欧洲企业关注的市场准入问题提供了系统的解决办法。今年以来,中欧加强合作的意愿增强,欧盟机构领导人先后访华,欧洲跨国公司负责人也踊跃来华考察,对进入中国市场抱有很大的期待,可以说,中欧双向投资已走出疫情阴影,正在恢复和加快。 深化改革为吸引外资提供有力支撑 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是2023年利用外资的主基调。对于全年形势,郝红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会继续加大我国对外资流入的吸引力,我国吸收外资流量将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 赵福军也表示,今年,我国大力开展“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加快外资大项目落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会为今年吸引外资提供有力支撑。 郝红梅指出,目前,市场准入限制、监管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公平公正执法是在华外企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在技术和研发密集行业,需要我们做好国内相关改革。 “未来政策着力点应聚焦在上述方面,特别是要继续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郝红梅说,一是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确保各项开放举措落地见效,真正打开特定垄断领域的开放之门,落实外资企业在金融服务、政府采购、补贴政策等方面国民待遇。二是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建设吸纳优质资本、优质技术的世界级经济平台。(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