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专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经济仍处在恢复期
返回列表
查看: 241|回复: 0
收起左侧

专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经济仍处在恢复期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7-19 10: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在经历经济较快复苏的一季度之后,外贸、投资等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增速回落的情况,消费、房地产的修复进程似乎也有所减弱。进入下半年,经济恢复是否面临着新的压力?外贸出口能否继续对中国经济形成稳定支撑?如何恢复和扩大内需?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魏建国表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完成5.5%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下半年继续努力,全年的GDP增长目标有望顺利完成。当前中国经济仍处在恢复期,解决需求收缩是今年的首要问题。

他建议,当下要注重向制度要红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减少老百姓房屋消费支出,使老百姓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让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能够买房。

在外贸方面,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发掘“新三样”之外更多的新兴技术产品出口,推动贸易市场和贸易结构多元化。

在消费方面,中国不仅要恢复和保持传统的消费市场,也要发力“升级类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消费供给。在服务贸易上,要从“以商品为核心”改变为“以人为核心”。

需求收缩成突出问题

问:如何看待2023年二季度的经济恢复状况?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发布,市场上有声音称“经济复苏进入阶段性的瓶颈期”,如何看待这种瓶颈期的说法?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有怎样的预判?

魏建国:当前整体的经济情况,我称之为恢复期。这和瓶颈期还不太一样,因为之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中,需求问题已经更加突出。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都是需求收缩表现出来的问题,而且需求收缩主要体现在关键需求减弱,这是2023年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但是我不同意瓶颈期的观点,瓶颈期是指困难期比较长。受疫情影响,我们经济受到了冲击,这种冲击是外部冲击,不是内部的“疾病”,疫情影响真正消除后,恢复还是会比较乐观的。

问:这个外部冲击后的恢复期还需要多长?

魏建国:中央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金融方面的措施,应该会在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显现效果。我用“生病”来比喻这个阶段,我们受到的冲击是“外伤”,不是“内伤”,中国经济的结构和基础都很好,加上现在还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所以我认为3到4个月时间足够走出恢复期。

外贸转向多元化结构调整

问:从外需来看,今年3、4月份外贸持续回暖,但到了5月份增速有了较为明显的下滑,6月份更是增速转负,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如何看待当前的外贸形势?

魏建国:当月的情况不能说明整个外贸全年的形势。中国作为货物贸易的第一强国,外贸韧性很强,经得起风吹浪打。目前外需虽然有所减弱,但总量依然很大,我认为今年的外贸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

事实上,近几个月出口的减弱,主要是受到海外市场逆周期调节的影响。去年美联储多次加息之后导致了物价上涨,进而催生了美欧国家消费者的心理恐慌。美国零售商提升库存采购,将订单提前,以应对恐慌性消费,结果现实恰恰相反,美国消费没有出现大幅上升,库存积压导致了中国“金九银十”出口的大幅度下滑。不过,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再加上美联储再次加息形成的消费恐慌,去年那些库存逐渐消耗掉了,又加大了中国今年一季度的出口增长。到了近几个月,出口暂时难以保持较高增长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希望外贸企业能够积极走出去,继续抢订单,迎接下一轮增长周期。

问:目前中国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表现稍差。中国的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魏建国:目前中国的贸易伙伴弱的地方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韩。

中美贸易下滑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单边贸易主义。不过,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接连访华,也说明美国已经逐渐认识到“脱钩断链”的观念是行不通的,世界的经济复苏依然需要中国市场,之前的中美贸易困难可能会在今年三季度得到恢复。我估计下一步中美经贸关系会有一些改善。

欧洲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了居民消费购买力的下降,尤其是南欧的一些小型国家。目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在欧洲经济恢复进程缓慢的情况下,还会对中国的电热水器、电炉、铲冰车、服装箱包等商品产生更大的需求,这是一种危机效应。

中日韩之间的贸易虽然受到阻滞,但现在东盟与中国贸易规模日渐扩大,尤其是RCEP全面生效之后,亚太经济圈的发展可能会进入到加速期。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六大经济体,日韩一定要抓住与中国、东盟的合作,来谋求未来10年到20年以后的发展契机。

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属于发达经济体,购买力较强,需求较足,是中国外贸企业深耕的市场。不过,正如刚才所分析的,这些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可能会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改变。接下来,中国需要在维护旧需求的同时挖掘新需求,抓住新能源汽车等新的外贸增长点,并且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结合,稳外贸与稳外资更好结合,继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问:现在有人将外贸形势比喻为“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的贸易都在持续向好能否继续保持?这是否可以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下行形成对冲?

魏建国:对于新兴国家,我尤其看好两大区域。

一个是阿拉伯国家,这几年中阿经济合作取得很多重大成就,呈现增量提质的特点。同时,与海合会的中海自贸协定谈判进程也值得关注,该自贸协定或能成为继RCEP后中国未来外贸的又一增长点。如果谈自贸协定的两个伙伴经济结构相差越大,边际效应就越明显。所以,我看好今年的中阿贸易,总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美元。

另一个重要伙伴是非洲,非洲是全球外贸的新市场,而且与中国的贸易占了很大一部分。现有数据显示,1-4月份的非洲农产品向中国出口增加了三倍,中国的电动车、摩托车、电子设备、农用机械等产品也在大批地向非洲出口,今年的中非贸易增速可能会达到15%-20%。过去几十年,中非贸易接连跨越10亿、100亿和1000亿美元的台阶,目前是2820亿美元。我认为今年会达到3000-3500美元,这也意味着非洲将会进入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方阵里。

另外,俄罗斯与中国之间贸易此前多年一直徘徊在1500-1800亿美元间,今年对俄罗斯的原油、原料进口,以及产成品出口都有着较明显的增长,大概能够突破2000亿美元。

虽然目前中阿、中非和中俄的新增贸易没有完全弥补对欧美、日韩的贸易下滑,但是我们已经迈开了很好的一步,标志着中国迈向世界贸易多元化,贸易伙伴结构逐渐改变,未来会有一个更稳定可靠的世界市场呈现在中国面前。

消费导向要以人为核心

问: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从消费数据来看,上半年的消费恢复到了什么阶段?

魏建国:中国消费市场,上半年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服务性的消费比商品消费增长得快,但服务性消费方面,物流、出口外包等的领域的恢复,没有达到我们预期。从近期中央层面的一系列布局来看,宏观政策已经在发力了。目前CPI偏低,猪肉价格因素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这不是根本性的问题。

在发展服务消费方面,我们不仅要在短板上要突破,逆势而上,比如我们在养老、医疗等服务消费供给还不够丰富;在长项上也要趁势而为,一是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二是发展汽车行业的相关服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前期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包括增加充电桩、加快电池回收等内容,这不仅能够推动服务消费的增长,还可以进一步刺激消费者对于汽车等大宗商品的购买意愿。

问:目前关于内需不足的讨论,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震荡。当下有关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的声音也很多。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当下的困局?有哪些政策性建议?

魏建国:我个人认为,当前居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还是有的,特别是一线城市,购房的刚性需求是很明确的。目前市场主要有三大特点,也是三大不足。

一是消费者的消费购房信心不足,很多人习惯性地“买高买涨,不买跌”,部分刚需消费群体持币待购。

二是开发商购地建房预期不足,开发商在拿地和投资建房方面都预期不足,处于观望状态。

三是整个市场的期望不足,上半年有一些房地产调整政策出台了,但是市场反馈不明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房地产业规模最大、链条最长,上下游涉及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最多,其产值和增加值占GDP的7%,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也达到了14%,是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我认为,房地产市场早年的大规模开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政策的效果,应该会在今年的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会有一个翘尾,明年会迎来一个很好的开启之年。

当下,需求侧管理更为重要,要注重向制度要红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减少老百姓房屋消费支出,使老百姓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让一部分有刚需的购房者能买到房,比如一些要组建家庭的年轻人,还有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有在城市买房的需求。

如果下半年继续加大政策力度的话,我觉得政策切入口是在金融贷款政策方面,比如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等。另外,建议出台更多能够满足老百姓改善住房的免税新政策。

问: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稳增长政策重点在哪里?

魏建国:我认为,下一步政策发力的目标仍然是消费。很多人说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我不完全认同。消费是中国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未来整个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未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中国不仅要恢复和保持传统的消费市场,也要发力“升级类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消费供给。

我们的消费市场供给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摆地摊和吃烧烤,满足消费市场的创新产品还待挖掘。比如,我们今年出口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满足新消费需求的“新三样”出现。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市场也在改变。对于培育消费市场,一定要把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以商品为核心的消费,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消费,突出以人为本,优化消费供给。比如,我们的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还有较大的服务水平提升空间,消费潜力也还有释放空间。

我们现在整个服务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距离美国和日本发达等国家还有一定的空间。在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结构的调整上面,我们也还有很大的潜力。

所以说,我们的消费导向要从“以商品为核心”改变为“以人为核心”,这是一个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