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赵福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还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县域是城乡、东中西区域联系的重要纽带。未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链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和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主导产业
当前,县域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面临的环境正在改变。现有竞争更多体现为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企业投资落户不再是只看土地、劳动力等几个要素,更多看重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完备性、人才、创新发展能力等产业链生态系统发展情况。与地级市、省会城市相比,县域虽然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一点,但既没有吸引人才、科技创新、研发、金融等优势,也没有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优势。要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闯出一条路子,只有差异化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造出独具竞争力的产业。
做好“选择题”。县域在打造独具竞争力的产业上,是选择立足当地资源,还是通过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弯道超车,来发展县域经济呢?与省会城市相比,县域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面临人才、创新等短板。如果县域单纯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其劣势必然更加凸显。为此,县域经济要扬长避短,既要克服自身不足,又要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在选择主导产业上,既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基础,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让主导产业与当地各种资源建立积极联系。我国资源丰富,有绿水青山优势,且各地都有各地特色。随着收入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对生态环保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县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绿水青山优势,探索绿色发展路子。
打造特色品牌。在发展主导产业中要打造县域经济品牌。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我国各地都有自己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发展特色,力争形成“一县、一特色、一品牌”。比如:湖南浏阳、醴陵在烟花产业上已形成品牌,并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继续做大做强做优。
县域经济在依托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同时,还须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县域,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绿水青山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在农业种植基础上,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探索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在种植农产品的基础上,发展加工制造业,并不断衍生出相关产品和产业,比如:发展以种植业、制造业所需要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进而衍生出金融、咨询、技术等服务业发展,形成服务业与农业、生产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还可以依托绿水青山、农业种植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把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在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种植、加工制造、销售、研发等每一环节进行监测,发展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等;在农业种植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育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收割等,探索运用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运用,发展高科技农业。
分类施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在全国经济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六成以上比重。另一方面,即便在一个省内,县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省会城市周边的县域经济普遍发展好一些。
厘清各县域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区位优势呈现的差异性。我国各县域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有所差异,有些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些地方是农业大县,农业基础较好,而有些地方有较好的工业和制造业基础;在区位条件上,有的县在省会城市周边,交通便利,有区位优势,有的县处于省与省交界之处。
针对各县域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区位特点,分类施策打造主导产业链。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应针对县域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和不同发展阶段、区位条件,选择好主导产业。有旅游资源的,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农业资源丰富的,可以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积极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在农产品加工制造基础上,发展服务业;工业制造基础不错的县域,要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在省会城市周边的县域,既可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制造等产业,也可以充分挖掘省会城市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县域旅游,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事实上,一个县域可能有多种资源,不仅有农业资源,还有旅游资源,还有生产制造基础,因此,在发展主导产业时,可以逐步挖掘这些资源,不断培育形成县域主导产业。
打造县域经济“点、线、面”发展格局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推动实施“千万工程”,就是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发展县域经济时,要打造“点、线、面”发展格局。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主导产业后,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产业链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线”。“点”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区,包括我国很多县域在发展经济时建立的经开区等园区、旅游园区、乡镇和县城等。“面”就是县域经济整体。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集聚区的火车头作用,通过产业链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要充分发挥各类经济集聚的载体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延伸和拓展主导产业链方面,如果能够将主导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园区内集聚发展,则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如果主导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种植、生产制造、研发等若干环节,园区内难以承载产业链所有环节,则可以把主导产业链的生产制造、研发、检测等核心环节放在园区内,将原材料种植等环节放在农村,农产品种植相关技术服务站、公共服务集中放在乡镇上。这样一来,形成园区辐射带动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发展县域旅游的,也需要打造好旅游景点落地载体,方便旅游。
积极推动不同区域县域经济合作
积极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合作。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生产制造能力较强,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当前,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县域要充分把握好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部分县域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县域在已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创新、研发等产业中高端,为中西部地区县域在承接生产制造中提供相关服务,形成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也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东部地区县域则提供相关创新、研发、金融、知识产权等各种服务,帮助中西部地区县域提升发展能力,带动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比如广大中西部地区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起来,不仅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也能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省内县域经济合作。在一个省内,可以尝试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合作园区,推动形成合作共赢格局。比如:江苏省苏州市与宿迁市合作建立苏宿工业园区,在江苏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中,始终保持第一,实现“十三连冠”,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来源:湖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