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社会科学网: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反贫困的终结。从现阶段而言,中国在反贫困中需要实现哪些方面的转变?
林毅夫:2020年,我国所有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超过了国际贫困线,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但反贫困斗争是永无止境的。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总会存在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会有一部分人群的收入水平在整个社会当中处于相对底部。虽然我们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他们的平均收入与国际的贫困线相比已经算高了,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收入差距问题不解决,那么永远会存在相对贫困的人口。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提出共同富裕。要让整个社会共同富裕起来,就要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只有在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大家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下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网:要消除贫困就要发展经济,您认为目前我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哪里?
林毅夫:要消除贫困,最重要的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各个地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比较优势总是会存在的,但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并不相同。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考虑各地方不同的发展程度、发展水平以及地方特殊性,思考它的比较优势是什么,然后来选择产业,并把这个产业发展起来。
产业兴旺是基础。怎样让产业兴旺起来,要根据各个地方的禀赋条件,找准它在哪些产业上符合比较优势。然后在政府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把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它们的竞争优势。这样就能够创造就业、创造财富,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当地方经济发展好了,收入提高了,储蓄增加了,资本就会从相对少变成相对多,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就要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就要解决下一步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瓶颈。要思考各地方发展的瓶颈限制是什么,是在硬的基础设施,还是在软的制度安排。硬的基础设施包括灌溉、电力、交通、电信等。软的制度安排包括:有没有好的教育体系,能否培养有能力在新的产业就业、采用新技术的职工;有没有好的金融体系,能够把分散的金融资源整合起来,投资于新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有没有好的法律环境,能够在规模经济越来越大、市场范围越来越广时,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在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总的原则是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也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来解决企业家解决不了的瓶颈限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认识到哪些瓶颈限制是不同的。要将比较优势的一般原理与各个地方的实际相结合,经济才能够持续向好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我国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可以采取哪些长效机制?
林毅夫:首先,政策必须按照各个地方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来调整。总的发展方向不能变,所谓一张蓝图绘到底。其次,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的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第三,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安全就不可持续。在明确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总体的目标下,要结合各个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来调整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且要兼顾生态、兼顾安全。这样,我们的发展就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所有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网 闫琪 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