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125] 2023/24年度美国饲粮产量预计为3.966亿吨,较上月下调180万吨,因为玉米和高粱产量调低。由于期初库存降幅超过进口的略微增幅,饲粮供应总量预计为4.36亿吨,较上月下调410万吨。供应下降导致用量减少,最终导致期末库存调低240万吨,至5642万吨。由于单产略微下调到173蒲/英亩,收获面积不变,因此美国玉米产量预估下调6950万蒲,至150.6亿蒲。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统计局(NASS)9月30日发布的季度库存报告显示,截至9月1日的美国玉米库存为13.6亿蒲,比9月份供需报告中的预估低9000万蒲。由于食用、种子和工业以及出口下调,2022/23年度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高于早先预期。这些调整导致2023/24年度期初库存下调,最终导致玉米总供应量降低至164.5亿蒲。由于玉米供应减少,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以及出口预估均下调2500万蒲。因此玉米期末库存下调1.098亿蒲,至21.1亿蒲。
2023/24年度全球粗粮产量预估有所下调。美国以外国家的玉米和黑麦产量上调,但这一增幅几乎被高粱、燕麦和混合谷物的降幅所抵消。根据国际贸易年度,美国以外国家的粗粮出口调整基本上被抵消。在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带动下,全球玉米贸易预估略微上调。全球高粱贸易下调。美国玉米和高粱出口调低。
美国国内展望
美国2023/24年度玉米供应下调,因产量和期初库存调低
美国农业部10月份产量报告显示,2023/24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50.6亿蒲,较上月调低6950万蒲。收获面积维持不变,仍为8710万英亩;单产下调0.8蒲至每英亩173蒲。截至10月8日,玉米收割完成34%;优良率为53%,低于五年均值60%。
基于季度库存报告,本月将2023/24年度美国玉米期初库存下调9030万蒲至13.6亿蒲,使得供应量也下调至164.5亿蒲。玉米供应下调预计将会导致用量减少,因此本月将玉米的饲料和其它用量下调2500万蒲至56亿蒲;由于本年度初期的出口需求疲软,本月将出口下调2500万蒲至20.25亿蒲。鉴于供应降幅超过用量降幅,本月将玉米期末库存下调至21.1亿蒲,较上月调低1.098亿蒲。由于供应收紧,本月将美国2023/24年度玉米农场均价调高至每蒲4.95美元,高于上月预估的4.90美元/蒲。
季度库存报告显示2022/23年度第四季度(6月至8月)的国内玉米用量达到27.6亿蒲,高于预期,但是同比减少2.2亿蒲,反映在农场外玉米库存降至7.56亿蒲,同比下降13%。
尽管2022/23年度美国玉米供应总量同比减少12亿蒲,但是2022/23年度下半年(3月至8月),美国玉米的饲料和其它用量同比增长近1.14亿蒲,这可能是因为玉米价格下跌,以及生猪存栏量做了向上修正。2022/23年度美国玉米的饲料和其它用量强劲(达到55.5亿蒲),抵消了食品、种子和工业用量(FSI)低于预期的影响,尤其好乙醇生产低于预期。
第四季度美国用于生产葡萄糖和右旋糖的玉米用量下调1140万蒲,淀粉行业的玉米用量下调1070万蒲。2022/23年度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行业的玉米用量为4.0931亿蒲,较上月调低570万蒲,因为消费者更为偏爱HFCS的替代品,因此2022/23年度美国玉米的FSI用量从66.1亿蒲下调到65.6亿蒲。加上16.6亿蒲的玉米出口量,2022/23年度美国玉米总用量为137.7亿蒲,较上月调高7400万蒲。2022/23年度美国玉米平均价格估计为每蒲6.54美元。
2023/24年度美国高粱产量和供应下调,因单产调低
本月调低2023/24年度美国高粱供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产量下调。高粱单产从每英亩60.9蒲下调至57.4蒲,而收获面积保持不变,因此2023/24年度高粱产量预估下调至3.596亿蒲,较上月调低2164万蒲。2023/24年度美国期初库存略微下调,供应量调低至3.84亿蒲,但是同比增长近1.5亿蒲,与五年均值持平。供应减少导致国内用量下调,其中高粱等饲料和其它用量调低至5500万蒲,较上月调低1000万蒲;出口也从上月预测的2.55亿蒲下调到2.45亿蒲。经过以上调整,期末库存下调至2890万蒲,较上月低了250万蒲。由于供需趋紧,本月将年度高粱均价调高5美分,从上月预测的4.90美元调高至4.95美元/蒲。
本月对2022/23年度高粱供需数据略做调整。美国农业部季度库存报告显示,2022/23年度高粱期末库存为2425万蒲,2023年6月至8月的用量为2870万蒲,较上月预估低了87万蒲。2023年8月的高粱进口和出口均低于预期,因此本月将2022/23年度高粱进口下调至8000万蒲,出口下调至1.091亿蒲。2022/23年度高粱的饲料和其它用量上调至4175万蒲,较上月预测高出175万蒲。2022/23年度美国高粱农场均价预计为每蒲5.94美元,较上月调低0.81美元。
虽然单产下调,2023/24年度美国大麦供应依然增长
美国农业部在9月底发布了小谷物年度产量汇总报告。尽管2023/24年度大麦种植面积下调88,000英亩至310万英亩,但是收获面积从240万英亩调高至256万英亩,从而抵消单产下调的影响,使得大麦产量调高至1.85亿蒲,较上月预测高出500万蒲。本月预计大麦单产为每英亩72.4蒲,较上月调低2.7蒲。期初库存上调使得2023/24年度大麦供应达到2.571亿蒲,较上月调高680多万蒲。由于供应上调,本月将2023/24年度大麦的饲料和其它用量上调1000万蒲,达到6000万蒲。在其他供需数据未作调整的情况下,期末库存从7230万蒲调低至6910万蒲。
2023/24年度第一季度啤酒大麦价格异常坚挺,平均达到每蒲7.64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每蒲6.86美元。饲料大麦价格走势正好相反,平均价格为每蒲5.70美元,同比下跌0.76美元。基于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的走势以及对全部大麦价格的影响权重,本月将2023/24年度美国大麦农场均价调高到7美元/蒲,高于上月预测的6.75美元/蒲。
单产上调导致2023/24年度燕麦产量调高
基于美国农业部的小谷物年度汇总报告,本月将2023/24年度美国燕麦种植面积调低3,000英亩,但是收获面积上调27,000英亩,达到831,000英亩;单产上调7.1蒲,达到每英亩68.6蒲,使得2023/24年度美国燕麦产量较上月调高了760万蒲。第一季度燕麦进口超出预期,达到2513万蒲,因此本月将进口预期调高到8500万蒲,较上月调高500万蒲。美国燕麦总供应量也相应调高1260万蒲,达到1.7685亿蒲。随着供应上调,本月将燕麦的饲料和其它用量调高500万蒲,从上月预期的5000万蒲上调至5500万蒲。在其他需求数据未作调整的情况下,2023/24年度燕麦期末库存上调760万蒲,达到3885万蒲。美国燕麦的年度农场均价预期维持不变,仍为每蒲3.30美元。
2022/23年度生猪存栏调整,导致谷物消费动物单位调高
2022/23年度谷物消费动物单位(GCAUs)估计为9978万单位,2023/24年度预计略微降至9966万单位。2022/23年度GCAU上调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猪存栏的上调幅度超过家禽存栏下调幅度。生猪、饲养牛和肉鸡存栏量下调导致2023/24年度GCAU同比下滑。
2022/23年度饲粮(玉米、高粱、大麦和燕麦)的饲料和其它用量预计为1.4413亿吨,较上月调高291万吨,主要因为玉米的饲料和其它用量调高314万吨,高粱调高4.4万吨,超过了大麦的下调幅度2.4万吨。由于2023/24年度GCAU同比降低,本月将2023/24年度饲粮的饲料和其它总量下调至1.46亿吨,较上月调低了84万吨,因为玉米和高粱的饲料和其它用量下调幅度超过了大麦和燕麦的上调幅度。
国际展望
美国以外国家的玉米产量上调,抵消了美国产量的下调
本月略微调高了美国以外国家的粗粮产量,因为玉米和黑麦产量上调,部分被其他粗粮产量下调所抵消。调高后的粗粮产量比上年高出1130万吨。美国以外国家的玉米产量上调,超过了美国玉米产量的下调幅度。
全球期初库存略微收紧,美国以外国家的供应上调
本月将2023/24年度全球粗粮期初库存下调150万吨。美国库存下调,而美国以外国家的库存上调80万吨。美国以外国家的玉米期初库存较上月调高100万吨,大麦期初库存调高10万吨,而高粱期初库存下调20万吨。乌克兰期初库存上调幅度领先,因为该国2022/23年度玉米出口下调。2023/24年度全球粗粮产量和期初库存下调,导致粗粮供应相应下调,但是调低后的供应仍然是仅次于2021/22年度的历史次高水平。
全球粗粮用量略有下调
本月将2023/24年度全球粗粮用量下调210万吨。许多国家的用量做了调整,使得美国以外国家的用量合计下调140万吨。其中下调幅度最大的国家为俄罗斯,因为该国大麦出口增加导致国内用量降至1410万吨,较上月调低110万吨。中国高粱用量预估也下调60万吨,因为进口减少。本月对阿根廷粗粮用量的调整几乎相互抵消,其中玉米用量上调50万吨,高粱用量下调40万吨,这是因为对阿根廷玉米和高梁的产量以及高粱出口量做了调整。
全球粗粮期末库存下调,但美国以外国家的库存上调
本月将2023/24年度全球粗粮期末库存下调130万吨,因为供应降幅超过用量降幅。虽然美国粗粮库存下调,美国以外国家的粗粮库存较上月调高150万吨。
美国以外国家的玉米期末库存较上月调高了120万吨,抵消了美国玉米库存下调幅度的一半以上。本月还将美国以外国家的大麦库存上调30万吨。
本月库存调整幅度最大的国家是乌克兰,其玉米期末库存上调100万吨,达到540万吨。以前只有在2021/22年度调高过乌克兰玉米库存,当时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谷物出口受到扰乱。上调后的乌克兰玉米库存表明供应过剩,有可能引发国内价格下跌,进而威胁到明年的种植意向。
本月将摩尔多瓦玉米期末库存上调20万吨,因为产量上调。欧盟和沙特的大麦库存各自上调20万吨,反映出这两个国家的供应量增加。
2022/23年度全球粗粮贸易上调,美国粗粮出口调高
2022/23国际贸易年度(10月至次年9月)全球粗粮贸易预期较上月调高80万吨,一些国家的调整部分相互抵消。全球粗粮贸易年度于9月30日结束,但贸易数据的公布往往滞后,一些国家(如巴西)发布数据相对较快,而另一些国家(如欧盟)发布数据的时间较晚。不过许多国家已经公布2022/23年度贸易数据。全球玉米贸易维持在1.806亿吨不变,为2019年以来最低值。
2022/23年度(10月至次年9月)美国玉米出口预估上调50万吨,达到4300万吨,但仍是2012/13年度以来最低值,那一年的大面积干旱导致美国玉米收成和出口减少。
美国统计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期间,美国玉米出口量为3960万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9月份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为300万吨。在大多数月份里,美国统计调查局的玉米出口数据高于出口检验数据,因为并非所有出口都需要检验。9月份美国玉米出口步伐高于早先预期,部分原因在于对墨西哥和日本的出口强劲,尽管一些竞争对手公布的报价更低。
基于乌克兰农业部发布的贸易数据,本月将乌克兰2022/23年度玉米出口下调至2700万吨,较上月调低100万吨。基于最终数据,本月将2022/23年度巴西玉米出口下调至5,370万吨,较上月调低30万吨,但是仍然是创纪录水平,不过巴西2023/24年度玉米出口预计更高,达到5,900万吨。2022/23年度阿根廷玉米出口调高至2,550万吨,较上月调高50万吨,但仍然是五年来最低,因为毁灭性的干旱导致玉米产量同比减少30%以上。阿根廷玉米出口上调原因在于,对智利、委内瑞拉和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出口的玉米数量超过预期。
本月将2022/23年度伊朗玉米进口调低到720万吨,较上月调低170万吨,因为玉米收成创下三年新高,促使伊朗减少从巴西进口玉米(巴西也将成出口重心转向中国),伊朗还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玉米。
本月将2022/23年度欧盟和孟加拉的玉米进口下调50万吨,分别为2400万吨和140万吨。欧盟玉米进口步伐放慢主要是因为乌克兰对欧洲的玉米出口受到扰乱,因为俄罗斯退出了黑海谷物协议;此外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限制从乌克兰进口谷物,导致乌克兰的跨境谷物贸易受到制约。2022/23年度巴西对欧洲的玉米出口量同比大幅减少,部分原因在于巴西正在调整贸易流向,将一些玉米出口到中国。本月调低了孟加拉玉米进口预期,因为印度出口放慢。
本月将埃及和墨西哥的玉米进口量分别上调80万吨和50万吨。基于近来的进口情况,本月将埃及玉米进口调高到600万吨,但是仍然是十年最低值。埃及的玉米进口继续受到宏观经济问题的拖累,包括外汇短缺导致进口放缓。墨西哥玉米进口预期值调高到1800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墨西哥比索升值到创纪录水平。
本月将2022/23年度全球大麦贸易上调80万吨,其中乌克兰出口上调60万吨,俄罗斯出口上调40万吨;澳大利亚出口下调40万吨,因为8月份装运量较低。大麦进口上调幅度最大的国家包括沙特(上调80万吨)和利比亚(上调50万吨),这两个国家最近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大麦。本月还将中国大麦进口上调20万吨,这是基于官方贸易数据。伊朗大麦进口下调50万吨,部分抵消中国进口的上调。
2022/23年度全球高粱贸易调高不足1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出口上调20万吨,但阿根廷的出口下调10万吨,中国进口上调20万吨。
2022/23年度高粱贸易略微上调不足10万吨:澳大利亚的出口上调20万吨,但阿根廷的出口下调10万吨,中国的进口上调20万吨。
2023/24年度全球粗粮贸易调整基本上相互抵消
2023/24国际贸易年度(10月至次年9月)全球粗粮贸易略微下调20万吨,因为高粱出口降幅超过玉米和大麦的出口增幅。由于全球玉米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加上价格下跌,本月将玉米贸易上调3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玉米供应上调,阿根廷和巴拉圭玉米出口上调。巴拉圭将通过边境贸易向供应短缺的巴西南部出口更多玉米。本月巴拉圭玉米出口和巴西玉米进口均上调30万吨。
本月将2023/24年度美国玉米出口预估下调至5250万吨,较上月调低50万吨,因为玉米供应调低,而阿根廷玉米出口上调。在9月至次年8月的市场年度,美国玉米出口下调至20.25亿蒲,比上月调低了2500万蒲。
本月将全球大麦出口上调10万吨,因为俄罗斯出口上调幅度超过澳大利亚的出口下调幅度。俄罗斯卢布贬值,加上来自乌克兰的竞争减弱,使得俄罗斯大麦出口前景改善。由于全球大麦供应减少,而大麦价格高企,2023/24年度大麦贸易预计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
本月将全球高粱贸易预估下调60万吨,因为美国和阿根廷的高粱产量下调导致出口调低。由于中国是美国和阿根廷高粱的主要目的地,因此中国高粱进口也下调了相应数量。(来源:博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