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徐勇:自主的知识生产:立场与能力
返回列表
查看: 128|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徐勇:自主的知识生产:立场与能力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0-27 0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现在谈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意味着还不那么自主,或者缺乏自主自觉。结合个人研究谈点体会。近几年推动田野政治学构建,主要有两点:从田野实践中获得自主性,从理论构建中获得知识体系;将田野带入政治学,用政治学概括田野。

自主是一种立场,反映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自主地作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立场是出发点和目标,是一种历史方位。立场的获得是一个过程。人一开始并没有自己的立场,更多的是以他人的立场为自己的立场。只是随着人的成长和人的自觉才建构起自己的立场,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现代社会科学发生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学者更多的是学习和追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将中国的社会科学置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方位中,并获得立场自觉。这就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方法、方案。”现在谈立场、观点和方法较少。事实上,当下的立场处处可见,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公开挑明。有不同立场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交流、沟通、宽容,而不极化。

立场是知识生产的起点,体现着知识生产为谁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立场意味知识生产以中国为出发点,所要生产的产品是为了满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需要。这种立场的获得需要在充分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才能获得。反思的重要来源是实践和事实。

立场是一种历史方位。任何知识生产者都处于一定的历史方位中,所生产的知识都会受到其立场的制约和影响。

现代社会是人们相互联系的“世界历史”。一方面,知识生产产品的传播会进入世界;另一方面,知识生产者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东方专制主义曾经是西方人对东方国家政治的基本判断,集大成者是德国的魏特夫。这一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有其认识价值。但仅仅用这一观点概括东方和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从而得出“西方是自由的,东方是专制的”结论便失之偏颇。针对这一观点,本人基于中国事实提出东方自由主义的观点。

知识生产者除了国家立场以外,还有社会立场。知识生产者是社会中的一分子,通常被称之为精英,由此有了精英和大众之分。相对知识精英来看,农民大众无疑是知识较少,理性化程度较低的社会群体。但农民大众也不是动物一般的存在,他们的行为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但中国是由众多的中国人构成的,其中农民占有多数,农民工在创造中国奇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从知识生产看,很少有对农民工的行为作学理解释。本人由此提出“农民理性的扩张”,从积极的意义认识农民这一长期被认为是“保守者”的作用。如果没有大众立场,便很难生产出这样的产品。

自主的知识生产,除了立场以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生产能力。如果没有生产能力,生产的产品不能为人所接受,自主性也难以体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提升自主的知识生产能力。

一是提升设置学术议题的能力。学术议题是知识生产所生产的对象,是学术讨论的问题。问题是学术研究的起点。从一般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看,出题目者处于高位阶。老师出题目,学生应答,判分为标准答案。但标准答案并不能概括所有。长期以来,西方得以在社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重要原因是具有强大的议题设置能力。但应该看到,西方学者设置的议题有相当的限度,并不都是超越时空为他人所需要追逐和接受的。西方的政治权力资源的配置以普选制为条件。选举必然涉及到选民的构成,选举、种族、性别等成为西方政治学的重要议题。而这些议题并不能构成中国政治学的主要议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提升议题设置能力,一方面要立足中国,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设置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议题。

二是提升范式建构能力。人们的思想意识一旦形成,很容易被固化,形成固定不变的认识范式。现在写论文的规范是建立分析框架。殊不知分析框架也容易将人的思维格式化。一种议题能否接受,与认识范式相关。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在个别西方人看来是新殖民主义,这在于殖民主义范式的规范。中国近年来为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共同缔造自己的美好家园。但与西方的社会动员、社会运动、社会抗争等理论很难“接轨”。重要原因是西方相关理论蕴含的是个人权利本位的自由主义范式。中国学者以中国实践为对象设置议题,需要进一步建构相应的认识范式,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群众动员的认识范式在于促进个人与集体的融合。

三是提升学术认识能力。建构认识范式,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只有通过事实才能改变人的思维定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要以中国为观照。如何认识中国,则有待探索。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何以中国?一是超大规模,二是超长历史。两大特性带来相应问题。一是规模问题,地方差异性大,发展不平衡。二是历史问题,新与旧的历史纠缠。由此产生相应的学术议题。如社会的多样性与政治的“大一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周期律等。

四是提升学术表达能力。有了立场,还需要通过学术逻辑和形式加以表达。在毛泽东看来,“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与东方专制主义的定义显然不同,但还需要从学术上加以论证。东方专制主义论断的重要论据是治水社会。这种治水主要是由政府发动和组织的大型水利工程。但在中国,除了大型治水以外,更多的是小型治水。这种治水更多的是当事人的自主行为。在东方中国,存在着广泛的社会自由,并构成东方自由主义传统底色。

五是提升方法选择能力。方法是知识生产为达到目的使用的工具。知识生产使用何种方法,应该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避免方法论拜物教。衡量学术成果,在于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西方的社会科学经历了一个方法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规范研究到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中国的社会科学不仅起步晚,而且经历了一个曲折阶段。在社会科学发展中,面临着多种方法选择的问题。这种选择应该基于研究的内在需要。从总体上看,中国正处于历史大变革之中,定性方法是基础性方法。只有在科学的定性研究基础上,再选择定量研究。

六是提升学术判断能力。知识生产需要有国家立场,但面临的是世界知识市场。一方面它要从人类知识宝库中汲取知识资源,另一方面它要面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知识生产者因此需要有自主的学术判断能力,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是简单照搬还是创造性转换,都要自主判断,科学选择。国际期刊发表是知识生产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但不是评判知识生产成果的唯一标准。这在于国际期刊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偏好。 (来源:乡村发现转自:作者2023年10月14日在长春由《开放时代》杂志举办的“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知识生产”研讨会上的发言,经作者修订)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744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