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宏琳(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自2003年我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至今,东北振兴持续深入推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明确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今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新时代赋予东北地区新的使命和责任,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将东北振兴战略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格局,推动东北实现全面振兴。
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应“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积极履职尽责”,这是赋予东北的重要战略使命。东北实现全面振兴,必须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着眼点,立足全国一盘棋,跳出东北看东北,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审视东北、定位东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需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广泛与其他区域板块和区域重大战略对接交流,积极加强区域间合作,强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区域特色和优势,把握好新的重大机遇。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自立自强的理念反映了国家追求科技创新以赢得国家发展主动权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东北地区科教和产业优势明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培育和发展新的动力源,有利于东北地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并以此引领本地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激发产业创新潜能,共同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积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紧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以及整个东北亚等经济区域的发展交流中,吸取他们在资源分配、发展模式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经验与智慧,有助于东北地区发挥好区域优势,在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全方位提升东北地区的发展水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动的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应将本地区的振兴发展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自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克服各种困难,壮大区域实力,为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东北地区应加大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促使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企业等创新主体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其他创新要素的协同作用,推动实现更快速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东北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能够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为改善农民生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辟新路径。现代化大农业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水平的农机装备,是拥有高技术密集度和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农业形态。在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农民能够获得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技术。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如铁路、航空、船运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东北地区应进一步加强统一规划和布局。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的基础上,东北地区应强化区域合作,促进政策、产业、创新和开放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四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带动作用,实现东北振兴的聚合效应,促进地区发展。在国际合作方面,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等地区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常住人口减少等因素,导致东北地区面临人口老龄化、人才外流等问题。为此,东北地区应采取多种措施,优化生育政策,积极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以减轻家庭在生育和子女教育方面的负担;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的“引育”政策,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各类激励措施,广泛吸纳高素质人才投身东北地区创业发展。
努力构建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培育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在产业布局方面,东北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是“工业不强”以及由此引发的“低值低智”问题。推动实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需要通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加快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发掘并激活内源式产业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集中力量推动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的工作,努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融合、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