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进口玉米拍卖底价调整“威力”有多大?
返回列表
查看: 116|回复: 0
收起左侧

进口玉米拍卖底价调整“威力”有多大?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2-4 1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玉米市场一轮强有力的反弹之后,产区和港口价格“共振式”回落,主要缘于市场流出“进口玉米拍卖底价下调”的消息,该消息到底有多大“威力”,竟导致部分地区基层粮源出现“松动”。
伴随着一轮强有力的反弹之后,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尤其是东北产区的玉米现货价格走势近期呈现出些许疲弱态势,多数终端上涨势头明显放缓,个别地区终端因阶段性上量,价格有所回落。华北市场同样略显疲态,在上周乃至周末一轮集中到货之后,部分深加工终端也纷纷小幅下调收购价,16%水分潮粮主流收购价保持在2600~2700元/吨区间运行。
伴随着周末期间包括产区和港口几大主要价格标的点的“共振式”回落,玉米现货市场此轮反弹行情是否就此告一段落?
此轮回调根源:进口拍卖底价调整
周末之前乃至本周一(11月27日),玉米市场开始流出这样的消息:“本周进口玉米拍卖底价按照区域下调50~100元/吨,辽宁调整为2450元/吨,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调整为2600元/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调整为2650元/吨。”
纵览整个玉米现货市场,正是这样一则消息,叠加部分自媒体的“夸大其词”,使得部分地区的基层粮源开始出现“松动”迹象,叠加港口贸易企业的主动“压价”配合,进而形成产区和港口“共振式”的回落,进而对期现两市形成较为明显的抑制效应。11月28日进口玉米拍卖共计投放22.3695万吨,实际成交4.8844万吨,成交率21.84%。
抛开现象看本质。首先,从进口玉米拍卖的投放规模看,每周仅23万吨左右,其对于目前正处于新季上市阶段的玉米市场而言,即便每周全部成交,月度增量仍不足百万吨,极致推算到全年也仅1000万吨而已。且从此次投放的实际目的和意义来看,更多是进口谷物的一种去陈纳新的“轮换”行为。也就是将刚刚进口的玉米入库,将之前库存的陈玉米投放市场。其与我们在计算供需结构时将进口谷物全部算入有效流通补给粮源并无差异,只是投放方式和时间点的差异而已。

其次,关于进口谷物的参拍以及使用方式,需要参与企业具备进口粮食加工资质,即持有在有效期内的《进口粮谷加工/储备企业备案证书》或属于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官网最新《全国进口粮食加工企业》中的玉米加工企业;并持有在有效期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该证转基因生物原料包含玉米)。客观而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参与到进口玉米的拍卖,尤其是涉及到转基因玉米的加工许可,将可使用的企业范围进一步收窄。
最后,从拍卖价格的角度来看,辽宁拍卖底价为2450元/吨,按照底价成交计算,出库费用30元/吨,最基本的出库成本也要达到2480元/吨,加上短途运输费用等等,在不考虑进口玉米自身破碎率较高等因素的前提下,其与当前市场上的新玉米价格相比,并不存在任何的价格优势。
综合分析,此轮进口玉米底价调整所形成的利空效应更多是心态上的影响,一些自媒体的“夸大效应”,加上部分地区基层粮源惜售心态松动,给了部分终端下调价格的底气。但从此利空消息的本质来看,无论其价格、数量以及流入市场形成有效流通的实际能力,均无法对当前的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明显的利空,且拍卖区域分布多个省份,连短暂的阶段性冲击能力都不具备。
自身供给有缺口  进口补给受关注
回到供需基本面来看,虽然今年玉米整体丰产已成定局,但从全面的供需结构来看,玉米自身供应仍然存在缺口。毕竟其仍要供给相对庞大的下游消费群体,包括超过4亿头的生猪存栏,以及利润逐步好转、开机稳步提升的淀粉(2878, -14.00, -0.48%)加工产业,都将成为新年度玉米消费的刚性需求。在内贸替代品小麦 (价格没有优势)、稻谷(陈化稻谷基本投放完毕)大幅削减的前提下,单纯依靠进口来弥补玉米(谷物)供应市场的全部缺口难度着实不小。
在进口乌克兰玉米停滞、进口美国玉米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只能靠巴西玉米单一年度的丰产来补给整个年度,考虑到南北新年度玉米减产预期(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以及巴拿马运河当前运力的减弱等诸多因素,一旦出现阶段性甚至年度性的进口补给缺失,届时国内玉米自身补给能力的缺口很可能在传统的供应空档期(5月至7月)显露无遗。
当前市场隐患:全渠道低库存
“中间贸易商不敢建库存、下游需求终端不想建库存”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玉米市场的明显特征。不容否认,此种态势的确是新季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局面能否成为常态,是否会在某个时间段发生转变,或将是改变整个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如果成为常态化,势必造成5月至7月基层粮源的“毛细效应”(家家都有货,家家都不多),推动价格再度暴涨(复制今年8月至9月的行情)。反过来看,随着年关临近,考虑到东北地区春节期间售粮积极性不高的常态,节前备货是否会成为首次“被动式建库”值得关注。
以上这两种情形,对于当前处于低位的玉米市场而言,要么对近期市场形成价格推动效应,要么对远期的玉米价格形成巨大的助推力。总而言之,在自身供给存在硬性缺口的“共识”之下,想要让玉米价格本身处于相对低位的前提下,出现进一步下杀行情的概率的确不大。
整体来看,当前玉米市场仍处于多空激烈博弈、基层售粮心态与下游采购积极性对垒的状态,在现阶段多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左右阶段性的行情。在这种背景下更应保持理性,客观看待多空消息对玉米本身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盲目跟风只会让自身处于多空双方搏杀的“漩涡”之中,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全年供应存在硬性缺口这一 “共识”下,理性购销、合理布局才是上上策。(原文刊登于2023年11月30日粮油市场报三版)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