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周,新一轮较强冷空气携雨夹雪过后,大江南北全面开启冬季进程,华北、黄淮及华东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冰冻雪灾,陆路运输的大动脉京沪、京广等高速被迫中断。物流短暂受阻,露天蔬菜受灾严重,采摘上市量锐减,价格很快大幅反弹,豆制品加工和需求明显复苏。
时值年末,距离春节仅剩一个多月,豆源进入转化旺季的时间比常年需求旺季减少40天,预计食用大豆消耗量将比常年均值下降30%。也就是说,本该正常转化的约150万吨食用大豆将延迟到春节后,积聚的压力让未来豆市出现阶段性反弹的机会缩小。
当前,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作坊均有一定数量的待加工原料,终端市场经营主体销售量还没有增加,各地经营商去库存和补库仍在进行,非集中入市的概率较低。俄罗斯大豆入关量不仅在东北口岸有所增加,内陆港口分销也明显增量,而且价格优势日益显现;部分港口集装箱美湾大豆也先于散装船抵港分销,短期缺乏价格优势,替代不会明显。随着散运船期将至,未来价格下跌空间犹存。受上述因素影响,南北产区豆市反弹后劲不足。
收储减弱流通受抑 东北豆市缺乏支撑
随着国储收购陆续完成任务而停磅的库点增多,期货豆一远近主力合约更缺乏看点,跌破4900点仍不时下探,本周初已跌至4820点附近。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作为大豆行情的参照,其价格不断下跌,让持豆主体深感未来趋势不容乐观。俄罗斯大豆价格调整后,其优势凸显。大范围的冰冻雨雪天气,虽然使豆制品需求出现好转,但终端不同类主体均有库存待转化。产区铁路运能缓解,水运费率下降,而依赖汽运的灵活方便性,使其占需求主体的较大比例。恶劣天气使得流通受阻,让产区旺季难以正常出现。
国储收购逐渐淡去,之前拍卖的陈粮出库后腾出的少量库容也被充分利用。12月16日,内蒙古大杨树直属库有限公司巴彦分公司腾出空仓容量4400吨,便很快启动收新。在收购的具体时间公示前,仓库门外排队车辆所载的粮源就足以填满库容。黑龙江库点大多已停磅,剩余几家一周前就通知停止排队车辆的序号发放。由此看来,国储对东北产区的大豆行情支撑即将结束,而其他入市企业虽然仍在收购,但因其对蛋白要求严格,加上价格偏低,交粮主体较少。
弱弱的流通环境,引发压榨补贴、增加调节性储备等各种期待性政策传闻,按照往年惯例,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或全国“两会”前后,大的政策才会全面出台。
依正常年份,上周这种大范围的冰冻雨雪天气,或多或少会提振各产区持粮主体对豆市的看涨情绪,而今年却不同,购销均很理性。目前产区大豆收购价格不但不涨,反而小幅下调。以40%~41%蛋白含量的毛粮为例,运输优劣势区收购价格大多在4600~4800元/吨之间;塔选后的商品豆装车价黑龙江东部以4840~4900元/吨占主流,中西部区城同类商品粮装车价比上周小幅下调20~40元/吨,主流价格在4900~4960元/吨之间;41.5%~42.5%蛋白含量的商品豆不同区域价格在5100~5260元/吨之间;43%以上高蛋白粮源或6.5长孔分离的40%蛋白含量的大粒型商品豆价格在5300~5400元/吨之间;而不测蛋白含量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价仅5040~5100元/吨。
目前观察,东北产区部分豆农仍期待政策支撑,表现出惜售心理,贸易商在失去方向性引领后更不愿盲目增仓。经营大户持粮数量均视订单而定,中小商户多以循环增补的方式谨慎收购。玉米行情下行令许多持豆主体失去对大宗农产品看涨的信心,期货市场“跌跌不休”加剧了市场观望氛围。俄豆的价格优势日益显现,进口俄豆将减少同等数量的东北豆释放。不利因素增加,建议商户顺其自然。
关内失去价格优势 区域之间相互影响
综观今年的豆市,犹如上周的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范围扩大。主流趋势的体现,使得关内各区域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杂花豆”价格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厮杀”,目前看似企稳,但各地流通仍不见起色。
长江流域豆区相比东北豆的质量和价格均缺乏优势,江苏南通、盐城、淮安等地“大乳白”“翠扇”“黑脐王”等优等级粮源价格在国内食品豆市场遥遥领先,今年由于种植面积扩大,其行情自上市初期就一直“踩着”湖北豆价格运行。“大乳白”装车价6360~6400元/吨,“翠扇”6520~6600元/吨,“黑脐王”6300~6360元/吨,“杂花豆”区域差异较大,主流价格在5360~5600元/吨之间。北部的徐州和连云港周边,“杂花豆”装车价由初期的5800~5900元/吨下行至5600~5800元/吨,外运始终保持清淡,各地收购增仓量均大幅低于常年同期。
受江苏豆区价格影响,毗邻的山东、安徽“杂花豆”行情明显受抑,最近的区域双比重筛粮主流装车价跌至5400~5500元/吨,外围区域虽然报价5600~5700元/吨,但有价无市的现象使得流通更显“零星”。
河南漯河、许昌、周口等地上等“杂花豆”装车价5400~5500元/吨,驻马店普通粮源主流装车价4900~5100元/吨,各地收购主体均很谨慎,仅个别赌市商户有大批库存。
长江流域东部的皖南安庆以及鄂东的黄梅、武穴因收获期连续降雨,质量差异较大,许多初期收购入仓的粮源因过度挺价而滞留,装车价5300~5600元/吨,多呈有价无市局面。西部的湖北主产区及毗邻的湘北豆区手工“杂花豆”装车价6160~6300元/吨,流通较少;石首、公安、监利地区机收豆报价6000~6100元/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江汉平原的天门、钟祥、沙洋“杂花豆”装车价已有部分商户调整至5860~5900元/吨,但外发量仍较少;“早熟537”装车价7000~7100元/吨,“冀豆12”主流装车价6500~6600元/吨,过色选的装车价6700~6840元/吨,流通范围局限于当地其他地市和湖南、广西市场。
从关内各产区现状分析,各区域滞留粮源均大幅高于往年同期,农户经历较长时间惜售,价格不见阶段性上涨,反而不断下跌,待价而沽心理已开始松动,部分曾经认为大豆价格已“见底”的赌市户,入仓时毛粮价格远高于现在的净粮出售价,只能无奈地等待,价格欲重返初期高点希望渺茫。
特殊气候拉升需求 终端不缺粮源转化
上周,突如其来的大范围冰冻雪灾导致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没有采收的露天蔬菜严重冻毁,因积雪厚重压塌的蔬菜大棚较多,同时,各地陆路运输一度中断,许多二、三线城市蔬菜价格迅速反弹。涨上去的菜价难以回调或又继续攀升,明显拉升各地豆制品需求。
虽然需求得到改善,但各地市场经营商销量还没有跟进增加,其原因是自新豆上市以来价格持续下行,经营商之间怕亏损,相互向各自的加工网点以赊欠的方式“硬塞”,大点的加工网户待加工粮源较多。大型企业签约的订单,产区均不失时机地发送,企业库存充裕,轮到市场经营商去库存的时间要在元旦前后。由于产区没有挺价反应,终端主体主流意向以循环增补为主。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豆制品需求旺季姗姗来迟,节前一个半月的需求旺季也只是接近往年同期的转化量,持续数月的低迷已经把粮源压力集中后移,东北豆质量和价格优势在终端体现。40%蛋白含量的商品豆进入不同区域的加工企业仅5400~5500元/吨,看似价格已经够低,但连日来,俄罗斯大豆价格进一步下探,45%蛋白含量的净粮在东北不同的口岸报价已调整至5000~5100元/吨,而内陆港山东青岛43%蛋白含量的散粮装车价仅4850元/吨,净粮报价4950元/吨,与东北豆相比价格优势凸显。
天津、青岛港先期抵达的集装箱美湾豆已开始分销,早期订单4800元/吨的毛粮已开始执行,无订单随时采购的净粮装车价5000~5020元/吨,相比东北豆和俄豆已失去优势。由于散装船还没有抵港,12月底便有到港船期,不排除价格大幅下调,未来不同类进口粮源的替代,均会增加国产大豆的释放压力。国产豆主流价格稳中趋弱的格局继续延伸,大幅波动的概率较低。(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