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23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总体产出景气水平保持稳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员文韬表示,从2023年指数的全年走势来看,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结构向好发展态势;2024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向好。 需求回落致使制造业景气度下滑 “2023年12月份制造业景气度下滑,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8.7%,比上月下滑0.7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偏弱。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称,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达到60.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另外,当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5.8%,比上月下行0.5个百分点,创年内最低,显示外需收缩加剧。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从全球范围看,2023年以来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持续收缩,12月份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分别为48.2%和44.2%。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海外订单减少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制造业景气水平虽有波动,但仍有多项指数表现稳定。生产端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生产指数虽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0.2个百分点,达50.2%。至此,制造业企业生产已连续7个月保持扩张。 分行业来看,2023年12月份,代表新动能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2%,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继续保持扩张;木材加工及家具、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4.0%,相关行业生产增长较快。 此外,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稳定。2023年12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9%,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这表明目前制造业PMI仍处于小幅调整阶段,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升 2023年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扩张有所加快。 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在春节假期前加快施工进度,建筑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赵庆河表示,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5.7%,2023年以来始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建筑业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稳定向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建筑业扩张加快,主要与基建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有关。近日,国家发改委与有关部门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清单,共涉及增发国债项目9600多个,拟安排国债资金超5600亿元。截至目前,前两批项目涉及安排增发国债金额超8000亿元,大部分已落实到具体项目,资金来源到位有助于基建投资增速反弹。 2023年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景气水平与上月持平。“服务业PMI与上月持平,一方面受近期寒潮等因素影响,部分与出行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市场活跃度偏弱,其中水上运输、航空运输、住宿、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46.0%。”王青表示,另一方面,PMI属于环比指标,前期高基数也有一定影响。这意味着尽管近期服务业PMI持续下行,且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但不会改变服务业同比高增态势,仍会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后期市场有望回暖 2023年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9%,高于2022年全年均值0.8个百分点。“从指数年内走势来看,制造业PMI在一季度运行在50%以上的较好水平,显示在疫情影响消退后经济快速恢复;二季度指数回落,显示在积压需求快速释放后经济回升势头有所放缓;三、四季度指数均值运行在49.5%左右的水平,显示在各地积极落实稳经济促增长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我国经济保持相对稳定运行。”文韬如是分析。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记者注意到,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4年九项重点经济工作的第二项,作出了全面政策部署。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也表示,下阶段,要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推动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展望后期,王青称,在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内在修复动力,宏观政策将加大稳增长力度的推动下,2024年1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有望低位上行,但回升至扩张区间还需要一个过程。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2024年,伴随经济循环的持续畅通以及宏观政策的继续支持,疫后“伤疤效应”将逐步淡出,居民商品消费将向常态修复,由此带动行业复苏不平衡逐步收敛,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将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推动制造业逐步摆脱低迷。此外,国内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适度加大,叠加季节性服务需求推动,商务活动有望继续保持扩张。(来源:国际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