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韩保江: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站不住脚
返回列表
查看: 24|回复: 0
收起左侧

韩保江: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站不住脚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429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6 0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报告明确,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2024年还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等。

如何看待2024年经济目标的确定?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更好地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如何看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问:如何看待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韩保江:我国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有经验的,有现实需要的,也是有理论支撑的。

2024年我国经济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要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实现5%左右的增长,能解决现实扩大就业的需求,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1170万,按照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创造的就业弹性,1%大概能带动200万就业,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求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

问:2023年部分月份我国CPI同比出现负增长,外界对中国经济“通缩”的担忧增多。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韩保江: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在回应国际国内各种唱衰中国经济论调方面,给予了积极且权威的回应。

中国经济发展到如今规模,经济增速出现下行,是所有经济体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方面,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使得新增人口有所下降,经济增速会相应下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整体发展程度的提高,质的提升会对量的增长有一定替代作用,因此中国经济增速进入稳定期,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外界那些不看好中国经济的声音,往往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对中国经济治理机制不了解,他们是依据西方经济学对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形成的认识给出的判断。中国这样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其所孕育的发展能量和潜力是巨大的,是用现有工具和方法论难以阐释清楚的。

中国经济当前虽然遇到下行的压力,和需求不足、预期弱化的挑战,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是很好的。当前我国的物价很稳定,居民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企业盈利水平等都在改善,2023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乡村居民收入增速跑赢城镇居民收入,收入的增长是社会稳定、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今年的春节消费是很典型的例证,雨雪天气使得出行条件并不好,但是今年返乡、旅游的人数远超疫情前的2019年。这些领域释放的积极信号,与那些认为中国经济不行的论调是相悖的。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现在只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如果中国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7亿~8亿中等收入群体,到时候需求和投资倍增的效应会不同程度释放出来。当前中国还有4亿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口,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未来还将有1~2亿人到城镇来,释放的需求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可能都达不到的水平。当前中国已经实现小康,但是从基本的发展需求到更好的发展需求,中间消费升级的空间是巨大的。

当前对老龄化少子化出现一些担忧,虽然人口增量在下降,但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存量是很大的。随着人的身体素质的提升,通过政策优化,可以有效破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稳定劳动力结构的空间很大。中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的素质是经得起考验的,经过十几年市场化国际化培养了大批中国企业家,这些人力资本的优势也是今非昔比。

人才优势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在哪里?

韩保江:中央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以来,以AI、新材料、新能源、新模式等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的集中概括。中央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让大家把发展的聚焦点放在新动力上。但是,这并不等于否定传统生产力,那些有长久生命力的生产力也要保持好,同时要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在稳定中创新。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第一大优势是人才优势。我国有将近2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虽然国内国外有批评中国教育质量的声音,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对基本能力的训练,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实践和积累。

第二大优势是举国体制形成的,国有企业和非公经济相互配合、互有所长形成的合作优势。从整个国家战略来看,国有企业做好搭平台、做绿叶的事情,保障好国家安全、民生等重点领域公共产品的供应,为更多非公灵活的经济在平台上发挥创新作用创造条件。

2024年经济平稳增长有赖于扩内需政策发力

问:面对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风险上升的局面,2024年要着重推动哪些工作?

韩保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对2024年的重点工作进行明确部署。

首先,要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是整个经济的骨干,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国而言,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关键是构建与现代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构建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的消费体系。

第二,2024年中国经济能否平稳发展,关键在于扩内需政策能否真正行之有效。让人惊喜的是,中央反应很快,提出要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项政策若干年前曾使用过。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加强逆周期调节很有效的方式。固定资产投资最好的时候,就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当所有生产要素价格水平处于低位时,是企业重置资本的最好时机。这时可以顺应企业需求,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在大规模设备更新过程中的杠杆作用,比如给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贴息政策等,帮助企业在低潮时期加快技术更新。另外,当前全球产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周期处在最适合更新换代的时期,加快新技术的替代也是产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再者,这与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相契合,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契合。我国2005年开始推行家电下乡,很多家庭的家居家电产品有着智能化自动化升级的需要。因此,以设备更新撬动投资,以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消费,将有力撬动中国内需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要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很大,要让这些潜能变成现实生产力,关键是要持续推进改革。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让国内的循环畅通起来。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科研体制、市场体制、社会氛围,中国的市场环境若是能培育和容纳一批全球顶级创新人才,就不用担心创新活力了——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多体制潜力可以挖掘,需要向成熟市场经济体学习经验,建立起保护各类财产权、企业家权益、科学家权益,宽松的鼓励创新的氛围,法治化国际化高水平的经济体制等。

第四,要持续扩大开放。对于外部的恶意抹黑、贸易战等,肯定需要应对。但是整体来说,中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要继续跟发达国家打交道,还要与发展中国家保持更密切的联系,保持亲诚惠容、平等互利的关系。看待当前国际上的一些矛盾冲突,要从利益的角度看长远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非停留在过去“二元冲突”的老观念。

第五,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风险,我们推行系统性排查、主动拆雷、降低内部不确定性风险,这已经成为我国治理的实践经验。通过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来降低内部不确定性,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来以不变应万变。

第六,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这些领域都是我国经济腹地大、潜力大的体现。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整个生产生活体系的全面绿色化转型,提升民生福祉等,这些都能推动我国经济潜能的逐步释放,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问:我国居民消费和收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后续要如何推动消费和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韩保江:首先要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像2024年我国确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符合现实需要的,也有相应政策支撑。要持续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保证就业才会有收入保证。

从当前国民分配结构来看,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近年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稳步增长,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仍存在一定差距。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92万元,国民收入占GDP比重约为43%,而同期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50%,部分国家甚至高达60%以上。未来需要将国民财富更多分配给居民,同时政府公共收入要控制在适当的水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总需求会扩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税费负担比例适当下调,但是公共收入规模可能水涨船高。同时,要减轻居民的支出负担,比如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推动居民收入增加,这样居民的幸福感会进一步增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