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王忠宝:激活文化遗产价值 赋能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158|回复: 0
收起左侧

王忠宝:激活文化遗产价值 赋能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680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22 09: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浙江省龙泉市委书记 王忠宝

浙江省龙泉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拥有“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黑木耳之乡”等17张国家级金名片和龙泉灵芝种植系统、黑木耳栽培系统等5个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农业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龙泉市依托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优势,创新“农遗+”新实践,在保护好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深挖多种功能、释放多元价值,有效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增加值同比增长4.2%,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23.3%、42.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6.4%,位列浙江省山区26县第一,荣获浙江省首批“神农鼎·铜鼎”。
聚力农遗保护传承
深挖传统农业内在价值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利用,挖掘农遗时代价值,彰显农遗时代魅力。大力实施农遗文化溯源工程。聚焦龙泉灵芝、黑木耳、香菇等特色产业古法种植技艺和传统民俗底蕴,进一步完善农遗普查目录、内容和标准,开展全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识别、大挖掘、大普查,全面查清龙泉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历史文献、传统品种、农耕技术等基本情况。挖掘和整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其复合系统等遗产名称、地域范围、历史起源、遗产特征各类材料,建立“龙泉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同时,结合龙泉特有的剑瓷文化,挖掘农遗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多元价值,系统阐述龙泉的特色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实施农遗文化阐释工程。依托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食用菌、茶叶等产业协会,全面加强灵芝种植系统、黑木耳栽培系统等5个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其他重点农业文化的研究,厘清文化脉络,讲好龙泉农遗故事。组织成立“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农业文化遗产(农耕文化)专家组龙泉工作室”,邀请国家级、省级农遗领域权威专家入驻,协助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标准研制、管理办法制定、项目评审、学术研讨等方面工作。鼓励引导社会、企业广泛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技术攻关、学术研究并献计献策,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大力实施农遗文化弘扬工程。加强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保护宣传,积极组织农业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村庄、进社区、进展会,利用春耕备耕、丰收节等农耕时节,举办民俗表演、农耕体验、科普研学等活动80次以上,打造沉浸式农遗体验场景。特色编撰龙泉灵芝文化、灵芝歌谣、菇民防身术等多元素科普书籍、图册50种以上,全面讲述龙泉传承至今的人文精神、民俗风情、农耕文明等。持续办好“中国(龙泉)灵芝大会”“龙泉灵芝源文化研讨会”“龙庆景毗邻乡村百山祖国家公园香菇文化节”等会议活动、学术论坛,充分展示龙泉农遗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聚力农遗创造转化
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底盘充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种质资源、产业升级、景观旅游等方面功能价值,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把农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的发展胜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品质农业扩容提质。充分发挥农遗资源和山地生态优势,做优做强“竹茶菌蔬蜂果药渔”等传统特色农业,全域布局龙泉黑木耳、龙泉灵芝等农业主导产业,提升打造食用菌、茶叶等6条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和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因地制宜发展道太紧水滩养鱼、龙南高山蔬菜、城北黄牛养殖等绿色精品农业,积极打造农业产业生态精品集聚区。加快推进森旺二期、双益二期、中国南方食用菌(农林产品)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扎实推进产业基地示范引领。围绕打造全市“一心二带三核四区”现代农业新布局,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特色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打造一个、成熟一个”的原则,全力推进食用菌共富双创园、浙八味道地药材标准化基地、“唯珍堂”铁皮石斛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切实通过聚焦优势产业产区、强化全程质量控制,高标准创建一批示范基地,以标准化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丰富龙泉香菇博物馆、灵芝文化园、兰巨梅地野生灵芝园等优质载体平台,打造更多农遗展示窗口。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龙泉黑木耳栽培文化、灵芝文化、磨石栏茶文化、香菇文化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拓展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青少年拓展等文旅产业,打造农业特色景区。着力推动“时节上畲”情境乡村、竹垟横溪农业观光体、宝溪高山避暑农家乐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农遗产品大比拼,发布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纪念品、伴手礼等,将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采摘农业、文化体验等内容串联起来,打造具有龙泉地方特色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农遗研学旅游产品10个以上,推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着力构建核心景区引领带动、和美乡村百花齐放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聚力农遗体系支撑
助推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把建立健全农遗保护传承工作体系作为强村富民的突破口,全面实施“万名低收入农户奔富”“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系列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山区共富方法路径,以农业文化遗产厚植共同富裕底色。强化政策保障。组建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办公室,建立健全“1+N”协同推进机制,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将农遗保护利用纳入地方发展总体布局,系统开展农遗普查、规划制定、保护传承等工作。因地制宜设立以凤阳山(龙南乡)、披云山(宝溪乡)为核心的“浙江龙泉灵芝种植系统”保护区,以八都—竹垟为核心的黑木耳栽培系统保护区等5大核心保护区,全力推动“浙江龙泉灵芝种植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强龙泉地域特色的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一区一馆一厅三库”格局的省级药用菌种质资源库,收集保藏大型真菌种质资源500份以上。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与上海农科院、浙江大学、黑龙江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院校合作,联动发挥新一轮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和省级农事服务中心作用,布局建设辐射全市的农事服务体系,提升农业创新能力与应用水平。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两进两回”行动和农业农村领域的“双招双引”,引导共富能人、农创客、优秀大学生等来龙创业创新,助力产业振兴,带动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抓好农民素质培训提升,以乡村振兴和发展壮大乡村文化人才为导向,分级分类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5000人次以上,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加快建立本土农业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品牌打造。高效运营乡村振兴公司,加快“龙泉红”“龙泉黑木耳”“龙泉灵芝”等区域地理标志培育注册、专用标志使用和保护,打造具有鲜明龙泉辨识度、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农遗良品”5个以上。充分发挥龙泉灵芝、龙泉灵芝孢子粉公用品牌全国同类第一的价值效应,持续组织开展生态精品农产品展销会、斗茶赛、农博会、新媒体直播等线上线下系列推广优选活动,持续擦亮“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黑木耳之乡”等国字号金名片。健全“龙泉黑木耳”“龙泉农师”等公用商标品牌使用管理机制,引导鼓励农合联会员、龙头企业以及社会个体用好品牌、维护品牌,实现以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4中央一号文件专刊)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