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中国经济依然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返回列表
查看: 68|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经济依然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676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27 14: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近期,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反复唱衰中国,“中国经济崩溃论”等论调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在实践和理论层面,这些观点也在不断地被证伪。中国的确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走向衰退。从经济实践出发,科学分析中国经济的新形势、新趋势,既是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关于中国经济的形势和未来,本报记者采访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Margit Molnar)。

积极获取改革红利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世界上很少有经济体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对于此类声音,莫尔娜表示,需要分清长期增长潜力和短期周期性波动。莫尔娜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她表示,要了解中国近期和未来的增长,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要了解其潜在的增长路径。

莫尔娜认为,诚然,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保持长期高速增长。趋同理论(convergence theory)认为,收入较低的经济体会加快增长速度,追赶发达经济体,但在追赶的过程中,其增长速度也会放缓并接近发达国家的增速。如果管理得当,人口激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投资都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只有由创新驱动的生产率增长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经合组织的发达经济体增长都相对比较稳定,同时也相对较低,因为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资本积累对增长的贡献也不大,决定其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创新驱动的生产率增长。

莫尔娜告诉记者,中国已度过人口激增期,并通过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提高人口技能成功收获了人口红利。此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推动了经济增长。虽然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资本存量仍然相对较低,但投资仍可能是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她补充道,投资需求主要与绿色转型有关,但也需要对地下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铺设更多的市郊铁路。

莫尔娜分析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压力。她表示,十多年来,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在下降,这种趋势很难遏制,更不用说逆转。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明显,这意味着增长面临压力。事实上,到2050—2060年左右,中国的人均收入将与经合组织发达经济体趋同,增长率也是如此,将逐渐达到与发达经济体类似的水平。

但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莫尔娜表示,尽管面对如此压力,中国在获得改革红利方面依然具有很大空间和潜力。改革红利是指结构性改革对潜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提高经济效率,提升增长潜力,从而在人均收入向发达经济体靠拢的同时,减缓由于老龄化和经济趋同造成的下行速度。通过实施进一步改革,中国不但可以抵消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影响,还能将增长维持更长的时间。此外,中国如果能将不断的创新转化为生产率的切实提高,也能继续保持增长。

莫尔娜进一步阐述了可以采取的举措,从提高企业活力的角度来说,她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需要提高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大创新力度、完善公司治理。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淘汰不具备生存能力的企业,促进资源重新配置。莫尔娜建议,可以逐步破除行政性垄断,以增加服务业的竞争压力。她认为,行政性垄断通常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存在于市场准入、价格控制、政府采购等方面,极大地损害了竞争,也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以加价率来衡量,中国制造业的竞争较为激烈,但服务业的情况并非如此。另外,她还建议加强消费者保护,这也是健康的竞争压力来源之一;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切实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加强社会保障,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消费,进而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中国有条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有的西方媒体将中国和日本相提并论,认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也会在中国发生。莫尔娜表示,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那么现在中国出现这一现象时,一些西方媒体就推断中国未来也会像日本经济一样,增速一路下滑。

对此,莫尔娜认为,有必要指出两国在发展阶段上的关键差异。一方面,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陷入低增长和通货紧缩的下行螺旋时,日本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相比之下,中国属于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两国房地产繁荣的情况、泡沫的规模和破灭的程度等都有很大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国的经济体制和制度环境差异较大。

有实际证据表明,进入老龄化之前已经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后10年与前10年相比,经济增速略有下降,而未富先老、还处于追赶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后的经济增速依然在提高。当使用中国国内省市数据来分析时,结果同样如此。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市,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没有下降,这一点和人们的通常印象截然相反。

莫尔娜表示,处在类似发展水平的国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还包括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经济增长不稳定、收入差距过大、创新不足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甚至停滞的状态。莫尔娜表示,机会之窗十分狭窄,因此更需要充分利用。莫尔娜等人进行了一项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是最有条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之一,因为与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本存量相对较大,劳动力受过良好教育,而且更加注重创新。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

莫尔娜说,从长远来看,只有生产率的增长才能有效、持续地推动经济增长,而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创新。中国的创新成果在多个方面都可圈可点,然而,同样重要的是它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提升创新成果的利用率和商业化程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莫尔娜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她认为由创新驱动的生产率增长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创新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这一点已得到充分认识。中国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十分可观。截至2023年底,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莫尔娜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在专利申请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领先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成果还未能转化为强有力的生产率增长。莫尔娜认为,知识产权和生产率脱钩的原因可能在于质量和相关性的问题。虽然专利数量飙升,但发明数量不足。例如,只有一小部分专利是发明专利,代表着真正的创新成果,而大部分专利是实用新型专利,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专利的商业化程度相对有限,尤其是那些由大学或研究机构注册的专利更是如此,这就凸显了相关性问题。因此,莫尔娜认为,需要改进专利相关的激励制度,进一步鼓励专利的使用,而不仅仅将重点放在专利的注册上。

除此之外,莫尔娜也曾提到,数字化是提升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具有优质且覆盖范围极广的数字基础设施、顶尖的大数据专家、大量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青年技术人才、日益完善的数字化相关制度,都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充分的基础。具体到商业领域,莫尔娜表示,中国一直是商业数字化领域的领跑者,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并推动经济增长。(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