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3月份物价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均比2月份有所回落,走势整体较为温和。由于一季度CPI平均值与去年同期持平,PPI延续同比负增长,那么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可能延续为负值。整体来看,我国的物价水平保持在较低的温和水平。
一方面,受春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的影响,3月CPI属于正常的季节性回落。具体来看,经历了春节期间消费价格短暂上升,节后主要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高位回落,尤其是飞机票、住宿费、旅游价格显著下降。这些领域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完全在预期之内,基本符合往年季节性波动特征。虽然3月份CPI涨幅明显回落,但仍然连续两个月保持在同比正增长区间,告别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连续4个月负增长。这就表明剔除季节性波动以外的物价中枢逐渐抬升,意味着整体需求状况正在改善。
另一方面,我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确保了物价保持在温和水平。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型国家,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链较为完备,工业中间品、工业消费品供应都很充足,物价保持温和的基础非常牢固。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了农产品和食品供给充足,鲜菜、猪肉、鸡蛋、鲜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均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始终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一季度央行例会,将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且,我国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在于供给端,新增货币供应量主要投向生产端扩张,不会直接抬升消费价格,反而可能通过扩大产能形成抑制物价的效果。而美国前几年大量释放流动性更多地投向消费终端,甚至通过直升机撒钱的方式直接拉动需求扩张。由于流动性泛滥,供给能力跟不上需求扩张,通胀就成为必然结果。即便美联储已将利率提升到高位,但从最新公布的CPI涨幅来看,其去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可能还将延续较长时间。
此外,物价水平持续处于低位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降幅均有所扩大,工业上、中、下游价格整体走势均较弱,表明总需求不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CPI处于低位,尤其是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4%,剔除食品、服务以外的终端消费需求偏弱。主要受房地产业持续调整的影响,PPI延续负增长,钢材、水泥等建筑产业链产品价格走低。锂电池、新能源车整车等供给增长较快的领域出现价格下行,表明部分新兴产业出现供给过剩,需要引起关注。
为了提振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今年中央和地方将实施一系列举措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目前各地正在抓紧落实,有望促进总需求逐渐改善。二季度专项债发行将提速,加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普通国债的发行,并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将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有助于推动需求扩张和增长动能增强。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已对2024年粗钢产量调控工作进行部署,部分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在各项积极政策的推动下,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需求不足问题将逐渐改善,有望推动我国物价中枢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受去年二季度猪肉价格走低的影响,基数作用下预计今年二季度猪肉价格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对CPI的拖累作用将减弱。年初以来生产端回暖势头较好,有望带动工业中游和下游价格企稳。因此,在需求持续回暖的基础上,随着二季度翘尾因素上升,预计CPI可能略有上升,PPI同比降幅适度收窄。(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