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孙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副研究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是布局未来的“先手棋”,是塑造国家科技战略人才队伍的基础工程。 当前,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战略布局不足;基础教育偏重知识传授,而对学生科学兴趣、创造力培养有限;英才培养规模较小,培养体系不健全……我国有规模宏大的拔尖创新人才苗子,要全面、系统地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英才。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已有较长探索历史。1956年起,在华罗庚、苏步青等老一辈数学家的倡导下,我国举办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1985年起,我国选派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赛,其后又组队参加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国际赛事。此外,我国还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考察、科技夏令营等活动,促进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走进大学,为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储备力量。2020年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重点破解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一些人才培养专项和学科竞赛活动还不够,亟须促进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领域协同育人,加快完善党政统一领导、科教部门具体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期待把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规划,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制定专项计划,加大STEM教育、英才教育的投入。支持建设一批科技高中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的衔接,畅通拔尖创新人才苗子进入高水平教育机构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教学、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土壤 中小学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孕育期。应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尽早发掘具有突出创新潜质的儿童,并尽力给予其最合适的教育,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首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规律,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改革,在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中,更加注重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指导,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其次,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实验室建设。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最后,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的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广泛开展少年科学院、流动科技馆、流动青少年宫、科技节等活动,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 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增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复合型的科学类课程教师、科技辅导员。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鼓励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科学类课程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城区教师和乡村教师分享教学经验、课程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源,丰富彼此的专业认识。建立教师多元评价机制,切实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学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 坚定不移发展青少年英才教育 多项研究表明,超常儿童潜藏着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更多可能性。英才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为超常儿童提供的一种特殊教育。无论从青少年成长规律、国家发展需要,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有必要积极发展英才教育。 到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已覆盖23个省区市、58所实施高校、283所参与中学,推荐包含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内的600余位优秀科学家担任导师,已选拔培养9000多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为国家输送了一批青年人才。“中学生英才计划”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建立了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积累了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有益经验,为青少年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当前,我国英才教育规模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建议更好利用“中学生英才计划”探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模式,推动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结合区域内高水平高校、研究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教资源,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的区域均衡发展。汇聚全国优质科教资源,支持中西部、边远地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让更多青少年获得拓宽视野的机会,参与科研训练,更好地服务人才强国建设。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科技高中开展教育实验,探索分层、分组、加速、充实、融合等教育方式,满足优秀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明确我国英才教育模式和指导方针,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系统化的培养模式。比如,除了在普通班级内培养优秀学生,还可在一些中小学设置专门的数学和科学强化班。制定英才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制度、教师培训计划,提高学校识才、鉴才、育才水平。优化各类科技竞赛、科技营等青少年科技活动,扩大覆盖面,提高活动实效。(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