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关于产能过剩的话题较热,对于这个问题应理性看待。产能过剩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相对的、更是结构性的过剩,也是经济发展中供求关系自然调整自然平衡的过程。笔者认为,产能过剩应具体行业具体分析。产能过剩本质上是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预示着市场供求关系需要新的平衡。 产能过剩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是产能利用率。当一个行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就意味着存在大量的闲置产能,该行业就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2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低于76%-80%的合理区间。有关分析提出,2023年下半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程度低于历史中枢水平;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表现较弱,与高技术制造业的重合度较高;原材料行业产能利用程度也有不足,集中于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工相关行业;消费制造行业中,无论是医药、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必需品,还是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皮革制鞋、纺织业等可选消费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利用不足。可以分析,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应理性看待。 近日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访问哈佛大学时驳斥了“中国产能过剩论”,从国际上看,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焦虑过剩。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证明优质产能不仅不过剩,还能带动更多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以印尼雅万高铁建设为例,最初有人担忧客源不足,雅万高铁建成后不仅客流需求旺盛、一票难求,还带动了沿线地区高铁经济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硬联通”,也推动了两国人民“心联通”。 分析产能结构型过剩的原因,从经济规律来看,产能周期往往滞后于经济周期,新增产能可能恰逢需求回落时,就可能出现短期的产能过剩;从需求来看,存在人口拐点到来、房地产下行、外需转弱等因素;从供给角度看,如2021年以来外需推动化工、医药行业等行业大规模扩产,但2023年以来全球需求趋于回落;从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来看,绿色转型是大趋势,新能源建设加快,绿色先进产能加速,落后产能消化较难;从技术创新激励的政策引导来看,如新能源、新能源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半导体行业产能快速增长、竞争白热化等。 正确认识影响因素,才能进一步引导解决结构型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各种海内外博览会、跨境电商等等,可以说都是在解决结构型产能过剩问题。有观点指出,结构型产能过剩,特别是落后产能,应主要通过补贴、奖罚等经济政策引导。实际上对于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或将是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的一个阶段。 经济发展到工业化、规模化的阶段,每个国家都会面临产能相对结构性过剩问题,这也是经济比较优势以及商品贸易之根源。理性看待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有全球型的视野,充分尊重经济比较优势的原理,加强互补与合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的绿色发展与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随着全球贸易的加快发展,绿色贸易的内涵不应仅仅是产品的绿色低碳这一个标准,更应整体考虑降低经济与贸易的成本。从整体上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角度来看,对于结构性产能过剩,应有更为完善的解决策略。绿色优质产能,对全球经济发展来说,目前还是相对不足的。 回到产能过剩问题,从供求关系需要新的平衡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我们更需要利用大数据,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信息,从供给的角度加以引导,促进供求关系更为均衡。总而言之,对于产能过剩问题,须具备多重理性视角。(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