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4月金融数据。4月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维持低位,为经济恢复回升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但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不足等问题继续存在,下一步应采取更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回落,狭义货币(M1)同比负增长,受到关注。数据显示,M2余额在3月末突破300万亿元达到304.8万亿元之后,4月末回落至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月末回落1.1个百分点。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存款向理财产品分流。在M2中占大头的是企业和居民存款。随着近期理财市场回暖、投资收益率上升,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热情回升,居民存款加速转化为理财产品。同时,部分企业将活期存款投向理财产品,这也是M1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4月末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增速较上月末回落2.5个百分点。据测算,4月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
因此,M2、M1增速双双回落,并不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紧张、金融支持力度减弱。从短期看,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发行,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望保持稳定。从长期看,随着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比例提升,未来M2增速还将可能放缓。这在一定程度是融资结构优化、金融质效提升的体现,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降低宏观杠杆率。
从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看,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3%,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从4月单月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上月下降1987亿元。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从4月单月看,人民币贷款增加7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量7188亿元略有增长。4月是信贷传统“小月”,贷款实现同比多增,显示有效融资需求总体上保持稳定。一季度,国家统计局调整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地方政府通过督导存贷款提高金融业增加值的动力有所减弱,以及金融管理部门治理“手工补息”、资金空转等行为,都可能在短期内导致4月金融总量增速下行。总体而言,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分部门看,4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00亿元,是信贷增长的主要贡献。其中,4月票据融资增加8381亿元,环比、同比大幅增加,推动企(事)业单位贷款保持同比多增。同时要看到,4月住户贷款比上月减少5166亿元,同比少增2755亿元,环比、同比都呈现负增长。无论是住户短期贷款还是中长期贷款,增速都出现下滑。这与当前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有关,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仍然有待进一步提振。
从贷款利率看,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基本与3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3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7%,比3月低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48个基点。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住户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全面进入“3”时代。从信贷投向看,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结构持续优化。
应该说,居民部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是4月金融数据反映出的短板。下一步,应加快落实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到平稳发展的轨道上来,稳定居民住房消费预期。从全国看,应继续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一线城市之外的城市,应全面取消限制性措施;一线城市应放开非核心城区的限购、限售政策。金融管理部门应尽快明确宣布暂停实施房地产企业融资“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住房信贷政策方面,应放宽首套房贷认定标准,只要房贷已经结清,申请房贷即视为首套,适用首套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引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存量二套房贷利率,对多孩家庭推出三套房贷,进一步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同时,继续落实好新能源汽车税费减免、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大力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因此,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应在二季度继续实施降准、降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满足政府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对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继续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营造出更加适宜的金融市场环境;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一步减轻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利息支出,继续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促进宏观经济加快恢复回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