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朱海斌:中长期国债收益率5月后或缓慢修复
返回列表
查看: 21|回复: 0
收起左侧

朱海斌:中长期国债收益率5月后或缓慢修复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093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3 09: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朱海斌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考虑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强劲增长及相关政策激励,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而在这之前,摩根大通今年3月底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9%调高至5.2%,并且认为,一季度强经济表现,主要是由生产拉动,一季度工业增加值达到6.1%,与近几年中国出口领域多样化努力紧密相关。

展望今年全年中国贸易出口前景,朱海斌认为,2024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与全球贸易增速基本持平,占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将维持在14%至15%之间。一季度可能是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一个高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经济逐渐放缓。美国经济环比增速在下半年会回落到1%左右,全年将出现负增长。外需大环境可能逐渐走弱,但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仍将持续。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各主要贸易伙伴的相关贸易政策。

不过,房地产问题仍然需要特别关注,尽管近期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但市场企稳还需时间,宏观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发力,以支撑经济稳定增长。

为何各大机构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工业增加值为何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亮点?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会改善市场情况吗?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原因为何?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发行,对债券市场利率有何影响?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未来走势如何?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变再变,如何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

朱海斌的主要观点:

上调全年GDP增长至5.2% 最大变化是财政政策比去年更加积极

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支持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

房地产政策找对方向 市场调整还需一段时间

M1 M2剪刀差持续扩大或与经济周期无直接关系

经济有所恢复但仍不稳固 保持政策持续性

今年国债发行速度比去年滞后 密集发行将在6-10月

中长期国债收益率5月后缓慢修复 三季度降准可能性较大

央行可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以维持流动性稳定

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导致美债美元持续波动

推进负债端成本下降 进一步打开降息空间

上调全年GDP增长至5.2%

最大变化是财政政策比去年更加积极

第一财经:海斌总好,首先我们看到在较早之前,摩根大通调整了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从4.9%上调到了5.2%,这个原因是什么?

朱海斌:无论从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来讲,今年跟去年实际上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去年5.2%经济增速的宏观环境是,财政政策明显在收紧,货币政策是相对偏中性。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财政政策比去年更加积极,去年财政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的这种负面影响,今年完全消失,所以对今年增速增长更加利好,包括像货币政策也更加强调,除了在常规的利率和信贷政策之外,央行要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

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支持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

第一财经:您认为工业增加值是今年拉动经济增长一个亮点,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朱海斌:从一季度的数据看的话,我们知道5.3%的实际增速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如果我们再细看的话,工业生产明显比消费还是要更强一点。因为我们消费服务业基本上是5%左右的增速,但工业增加值这一块,实际增长是6.1%,4月份在6.7%,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比的话,它明显是比整个宏观的经济增长增速要更快一点。当然我们如果看背后到底哪些力量推动的工业生产相对比较强的走势,我觉得主要两个:第一个是出口,第二个是国内一些政策支持下的,比如说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产业的强增长。当然出口强背后有几个共同因素,一方面外需情况在改善;第二个就是中国在过去几年一直所做的出口分散化、多样化的努力,应该说在最近几年的出口数据上也看到这些努力的一些成效,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份额在逐年上升。出口产品来讲,我们都熟知的新三样,从五六年前占整个出口比重大概1%左右,到去年上升到6.5%,而且今年维持了这种强势,所以这个是第二个原因。当然第三个就是说我们出口的很多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价格竞争力在上升。回到国内,我们讲制造业投资也是支持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10%的同比增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我们政策的推动,尤其最近谈的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升级,对于制造业的投资,尤其先进制造业、高新科技,绿色产业这方面的投资,以及最近在一些尤其像新三样的行业重新突破之后,这一方面无论从投资到生产都更加强劲。

房地产政策找对方向

市场调整还需一段时间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最近密集出台了各项房地产政策,限购、限贷等等这些政策都是有了相当大的调整,您怎么来看接下来这一轮调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想听您从短期和长期分别来帮我们分析一下。朱海斌:房地产应该说从这两年来讲是经济的一个比较大的痛点。所以年初到现在,我觉得从指标上来讲,并没有出现近期房地产会迅速企稳回升的迹象,这是我们理解的为什么这一轮中央对房地产政策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包括像5月17日我们看到四项政策,其中三项跟房贷政策相关,希望就是说能够拉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另外,是针对地方政府可以去购买一些商品房,已经建好但是没有卖出去的,然后把它转成保障房或长租房,3000亿的央行再贷款的这种支持。我想从短期来讲,这些政策毫无疑问是积极的。我觉得这次从过去重点提保交楼到现在既要保交楼也要去库存,去库存的方向,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所以这是我们想强调的两点积极的意义。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讲,房地产市场调整还是需要有一段时间。需求端仍然较弱,比如说买房的相对应的中高收入的群体,收入预期非常疲软,并没有完全复苏;第二,大家普遍还是预期房价会继续下降,自然很多人的心态就是我在持币在观望,一些民营开发商预售下的房地产项目,大家还是担心交楼的问题。另外从供给端来讲,无论是已经建好但没有售出去的,或者说还在建还没有售出去的,再加上在已有的二级市场上,大家已经持有的房地产,空置房可能会释放出来。如果把这三块加上去的话,库存数量还是挺大的。并不是说我们短期通过现在的政策马上就可以消化,所以我觉得这个大方向毫无无疑问是正确,但是整个市场企稳回升可能还再需要一段时间。第一财经:对我们不要太急躁,起码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它的过程。朱海斌:对,如果说接下来几个月房地产市场走弱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相信还是会有进一步这种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出台。

M1 M2剪刀差持续扩大或与经济周期无直接关系

经济有所恢复但仍不稳固 保持政策持续性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其实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 M1、M2一直出现剪刀差扩大的情况,今年这种情况继续加剧,怎么来解读它的发生?朱海斌:传统上大家拿M1跟M2的增速差,我们说剪刀差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周期的一个先行的指标,从最近的M1和M2剪刀差加快,当然很多人担心目前比如说内需不足,然后经济周期仍然处于一个慢慢的底部企稳,但并没有到进入扩张期阶段,这是一种解释。但另外一个,我觉得也要关注到,最近M1和M2的剪刀差加剧,其实也跟我们当下的一些金融市场的一些新现象,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存款利率持续走低,我们看无论是居民的存款还是企业的存款,其实存款的期限长期化在最近几年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活期的存款利率太低,所以大家很多是倾向于把存款定期化,这个可能跟经济周期并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我们一月份的开局是比较不错的,经济很多领域都是在复苏,但这个复苏的势头目前并不是很稳固。比如说我们看单月的数据变化,一二月份转好,但三四月份尤其4月份有明显的走弱,所以无论从货币端还是从财政端,都是要根据我们说三月份的两会的基调和四月底的政治局会议的基调,为稳增长提供更可持续的支持。

今年国债发行速度比去年滞后 密集发行将在6-10月

中长期国债收益率5月后缓慢修复 三季度降准可能性较大

央行可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以维持流动性稳定

第一财经:我们再看看财政政策,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开始发行了,势头很猛,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会对固收领域的利率有什么影响?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在持续走低,未来走势怎么看?朱海斌:其实我们看到中国的利率曲线已经出现了一个倒挂,因为我们一年期的MLF是2.45%,现在十年期的现在二点几,它是一个倒挂的利率。当然四月份有它的技术性的因素,因为四月份我们知道如果看社融的数据的话,政府的债券发行包括企业债券发行这两块都很弱,政府债券这个是净下降的速度。所以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来讲,首先债券的供给端是明显在缩小,另外有很多中小银行因为处于一个资产荒,对买国债是有需求的,所以造成了4月份中长期国债利率迅速走低,应该说五月份以后慢慢在修复。一旦财政端,政府债务的发行速度开始往上提以后,密集的发行期按照我们判断在6-10月份之间,所以接下来的话就是说债券市场供应会上来,五六月份以后可能会重新注入流动性,除了我们通常讲公开市场操作,三季度我觉得降准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再加上最近大家也在热议,央行是不是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实从全球来看也是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一个常规的操作,等于说给央行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箱。如果说流动性出现问题的话,它可以通过以往的手段,再加上公开市场买卖国债这类维持流动性的手段,所以接下来中长期的国债利率基本上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第一财经:接下来是不是投资者需要注意一下波动性怎么来配置?朱海斌:对,我觉得当然金融市场的整个配置来讲,银行现在其实是购买国债的主体,2/3以上都是银行,如果说银行基于一个原因就是我不愿意放贷,然后我出于资产负债表,我要再继续追加债券的这种配置的话,这个应该说是央行并不希望看到的。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导致美债美元持续波动第一财经:再聊聊海外的市场对我们的影响,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已经是一降再降了,之前最多的有预期到6次,到现在为止半年过去了还没有发生,而且有人预期是两次到三次,甚至有人认为今年不降息了,所以这一系列的波动性的判断怎么来影响市场?朱海斌: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你刚才讲就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是变而又变,波动非常大。当然中间很多是有一些事件性或者数据的推动,但我想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要关注在这个变化的背后哪些是不变的,第一个是通胀、第二个是就业。所以我想无论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尽管预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两个美联储降息的基本逻辑是没有变化的。金融市场上其实最近已经做出了一些反应,包括去年年底大家预测美联储6-7次降息的时候,那时候美债长期利率迅速走低,然后美元走弱,到今年,从年初到现在以后就重新又掉头,10年期美债利率重新走高,美元重新走强。所以这个当然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对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其实直接、间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推进负债端成本下降 进一步打开降息空间

第一财经:我们怎么来应对呢?有没有什么应对方式?朱海斌:货币政策应该做的一个部分,但具体的时间点跟步骤和力度我觉得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银行净利差出现了迅速收窄。也就是贷款利率下降的速度比存款利率下降要更快,所以两边利差在收窄。如果这个趋势一直持续的话,央行在降息上肯定会更加谨慎。因为净息差如果再跌,可能会带来银行金融系统稳定性的这种担心,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第一个因素。就是银行的净息差能不能够尽快稳定,银行有没有一些方法把负债端成本也降下去,这样可以打开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这是国内的一个制约因素。海外的话,我觉得美联储的动作,未来的这种降息的节奏和时间点,当然主要关注对于中国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如果说这个市场我们说higher for longer(维持更久的高利率),但是对汇率这块没有带来太多的影响的话,对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影响会小很多。但如果说因为大家对于美联储的判断变化,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再进一步走强,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再进一步加大的话,这时候央行可能会更加谨慎。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