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全方位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返回列表
查看: 24|回复: 0
收起左侧

全方位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886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乔金亮

  眼下,南涝北旱特征明显。针对部分地区旱情,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抗旱三级应急响应,财政部下达4.43亿元支持抗旱保夏播。面对各类风险,全方位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很有必要。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农业风险虽有突发性,但并非不可捉摸。随着发展加快、投入加大,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各类风险系数往往更高,可能的损失也越大。农业风险既包括自然灾害等传统风险,又包括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还交织着公共卫生、地缘冲突等突发事件传导的风险。农业风险大多作用过程短,但产业恢复周期长。

  先看自然灾害。我国地域辽阔,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历来多发。其中,气象灾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有12个年份出现粮食减产,其中7次主要由旱涝灾害引起。近10年,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多亿斤。这两年,极端天气偏多,干旱洪涝频发,病虫害呈重发趋势,农业防灾减灾形势复杂严峻。

  再说市场波动。我国农业面对全球农业发展大环境,身处国民经济大格局,风险日益多元。当前,多数农产品价格偏弱运行,对农业稳定发展带来压力,要妥善应对。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的外溢风险加剧,一些国家遇到风吹草动就限制粮食出口,这些都会影响农产品贸易。此外,公共卫生等领域风险也可能传导至农业,导致供应阻断和市场异常。

  妥善应对农业风险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农业补贴总量有所增长,但其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和人均补贴水平依然偏低,提升空间较大。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单体规模小、实力弱,全产业链增收能力较低。此外,应对农业风险的政策工具还较单一,各类工具衔接还不紧密。可以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难就难在如何科学应对各类风险。

  统筹发展和安全,意味着要增强风险意识。对农业来说,关键要构建农业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要坚持底线思维,从坏处着眼,做周全准备,把不利影响估计得更足,把基础设施、科技推广、保险期货等方面机制构建得更完善,重点是发挥不同风险管控工具的优势。

  基础设施是“拦洪坝”。不少地方农业生产还是靠天吃饭,自然风险突出。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离不开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方面,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装备也很关键,比如有了履带式收割机可下到潮湿的田间,借助烘干塔可更快达到收储条件,这些都可以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来实现。

  科技手段是“千里眼”。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有以现代化预警能力和手段武装农业的可能。要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其在预警预报、抗灾减灾、生产恢复中的作用。例如,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可第一时间发现灾害苗头。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可全面提升服务有效性。

  保险期货是“保护伞”。鉴于农业的公共性,既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弥补市场失灵情况;也要发挥保险、期货等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增强产业自愈力。增加政策保险覆盖品种,提高商业保险保障水平,发展再保险和大灾保险,探索“信贷+保险+期货”等模式,让农险解渴、管用。尤其要加大市场推广,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利用市场化工具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能力。(来源:经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81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