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宋乐伟(中共宿迁市委副书记) 一、以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为重点,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供给端优化和价值链攀升
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聚力培大培强六大百亿级产业,加快农业与加工、文旅、流通及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壮大产业发展特色。依托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形成的产业分布和项目主体,促进基地再靠拢、产业再集聚,连片再扩大、规模再提升,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空间格局,兴起一批“单打冠军”产业。目前,沭阳县已成为全国花木主产区之一,泗阳县建成全国第三大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泗洪县建成全国最大的河蟹出口示范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干果产区,宿豫区建成全省唯一的肉禽特色产业基地,宿城区建成上海市蔬菜主供应基地。强化项目引建,补强产业发展短板。将农业重大项目招商、建设作为补强产业短板、推动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农业招商机制、重大项目“月统计、季调度”机制、项目帮办“五个一”机制和农业重大项目考核机制。目前,全市累计竣工农业重大项目257个,完成投资73.4亿元。正大、德康、润易等一批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投产,带动产业整体质态提升。深化三产融合,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重点实施三项行动:园区提档升级行动,对标国家园,加快各省级园的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和公共载体平台,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引进科研单位17个,建成“三新”示范基地1.3万亩,建成农产品仓储、交易市场264万平方米;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行动,重点在优势特色产区配套完善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成省级加工集聚区4个,累计入驻企业133家,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建设行动,创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15个、主题农园14个,初步形成环中心城区休闲农业产业带。
二、以创新驱动和品质提升为关键,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传统种养向现代生产转型
坚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强化现代装备武装,发展科技农业。以机械化、信息化为导向,制定出台《宿迁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机器换人、兴机富民”强农惠农工程,泗阳县获全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完成农业大数据平台一期工程建设,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推行“7×24”小时农技云服务,初步形成“O2O”农技推广模式;建成2个国家级虾蟹种源基地和14个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基地,加快健全农业推广示范体系。实施全程标准生产,发展精准农业。突出抓好基地设施标准化,制定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3年规划,明确“五统一”要求,将高标田建设标准提至2500元/亩,高标田占比达64.6%;组织实施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行动,累计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76个、建成标准化鱼池36.84万亩、建设生态养殖小区6个。着力抓好生产过程标准化,出台农业标准化建设方案,组织制(修)订地方农业标准40项,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21个。建立生态治理系统,发展绿色农业。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禁养区养殖场搬迁关停,整治“小散乱”养殖场(户)3175家,省级及以上规模场治理率达96.6%。有序推进退渔还湖工作,累计压减湖河围网养殖面积16.87万亩,骆马湖提前1年完成省定拆围任务,洪泽湖完成70%以上。加快化肥农药减量施用进程,在3个县组织开展轮作休耕试点,建成万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3个、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2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9个。系统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推进秸秆还田,拓展“五化”利用途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建立健全“县有收储加工中心,乡有回收站、村(园区)有回收点”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建成回收点211个,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3%。
三、以育强主体和拓展市场为抓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突出做优主体、做强品牌、做活产销,加快构建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高值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力建设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架构。按照“转方式、强龙头、促产业、强联合、增效益、带农富”的发展思路,通过扶持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一批农业企业挂牌上市、建设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构建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架构。目前,全市共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55家,苏北花卉等6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认定市级产业化联合体17家,链接家庭农场、合作组织461个,带动农户5.2万余户;培育市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1家,其中国家级33家;培育市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85家,其中省级182家。积极构建以“宿有千香”品牌为核心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线上,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店”提档升级工程,运营“宿有千香”京东馆、天猫馆,构建品牌线上展示展销平台;线下,与上海市、苏州市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建立政府间的“菜园子”直通“菜篮子”渠道,建成上海市蔬菜主供应基地3家,在上海市农贸批发市场设立直销档口20余个,同时依托专业运营团队在宿迁市、南京市、上海市等长三角城市布局建设品牌体验店、旗舰店3家,加快完善线下营销网络。2019年,“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产品销售额超9000万元。全面架构以共享共富为导向的利益联结机制。本着“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农民变股民”的方向,不断深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模式,大力推广订单生产、“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模式,推动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和产业联合体,切实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发展快车。目前,全市订单生产面积超50万亩,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637家,入股农户10.12万户,入股面积46.6万亩。
四、以要素供给和政策保障为依托,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快推动要素聚合放大
全面汇聚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建立优先配给、覆盖全程、综合配套、高效便捷的新型现代农业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土地供给水平。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出台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全面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有序推进村庄撤并搬迁,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目前,全市累计回收集体土地资源33.3万亩。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市县两级均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级每年切块4500万元专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针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问题,通过搭建“宿农贷”平台、推动农商行开展“阳光信贷”惠民工程、推广“苏农担”等措施,为广大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额度大、成本少、门槛低、效率高的金融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加大人才支撑力度。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将农业人才纳入县区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予以重点倾斜;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工人队伍。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15万人。
总体看,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三产融合水平、区域协同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实力、要素支撑保障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短板。下一步,全市将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系统化思维、工业化理念为指导,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以六大百亿级产业培育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