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陆岷峰:关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养老金融制度设计
返回列表
查看: 819|回复: 0
收起左侧

陆岷峰:关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养老金融制度设计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455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6-30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陆岷峰(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金融税收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文献综述
   (一)养老金融概念的研究
  养老金融和其他的小微金融、扶贫金融、科技金融概 念的表述相类似,即后缀词金融是为前置词养老而服务的金融活动。养老金融概念表述尽管各异,但关键词只有三个,即养老、金融和服务,核心问题就一个,即养老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陆越晟(2018)认为养老金融包括三个层 次的内容:一是养老金金融,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的有关养老金制度规定及对养老金管理的金融活动;二是养老服务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包括为老年人服务的商业性金融服务活动,诸如“以房抵贷保险”养老金融等;三是养老产业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而进行的投资及相关的金融活动。甄新伟(2019)认为养老金融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 而不断丰富变化的,目前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基本养老保 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关于养老金融的界定,演变 成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养老金融指的是以满足直接或间接 以养老需求为目的的所有的金融活动。
  (二)养老金融存在的问题研究
  从目前养老金融存在的问题来看,关键问题或主要矛盾表现为养老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微观经济主体的参与度和市场化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导致养老金融发展滞后。陆越晟(2018)认为养老金融对于各金融机构而言还属于一种新型业务,特别是养老产业模式尚未固化或尚未有较成功的健康商业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的积极性。甄新伟(2019)认为目前养老金融政策杠杆运用不到位,政府对于金融机构从事养老金融业务也没有制定或出台相应的考核奖惩、激励约束以及监管引导政策。李超(2018)认为养老产业的商业价值到目前还没 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
  (三)养老金融发展路径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针对如何加快养老金融的发展,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建议。骆沙鸣(2019)认 为金融机构要尽快开发适合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加速、 岁数高龄、性别趋女性化占比高等特点的养老模式,设 计适用性强的养老金融产品,有效发挥财政、税收杠杆,激发个人参与养老基金积累的积极性与活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结构、相对完善的养老制度管理体系。娄飞鹏(2019)认为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并应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绝对与相对规模增长加速、规模巨大、 应对政策准备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建议要不断扩大养老金融的服务范围,优化养老金融服务渠道,持续提高养老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对养老产业的投资力度。赵周华、张春璐(2020)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承办养老金融业务政策、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开 发力度,保险机构可以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此外还要加大对老龄群体在养老金融方面的教育,培育老年人健康的投资文化与理念,进一步增加老年人投资风险意识。当然,金融发挥作用的程度、交易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需求方的条件与质态,也取决于养老金融供 给方结构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分析,目前关于养 老金融的探索以及发展养老金融的迫切性认识较为统一和充分,但是对养老金融的普惠性及由于普惠性带来的金融压抑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处理好养老金融的普 惠性与金融机构商业性的冲突研究不多。在解决思路上过多地关注养老金需求侧的管理与运用,对于市场机制对养老金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认识还不到位,由此带来的是政策上扶持不充分,精准度有偏差,措施上效果不明显,且对于调动各金融机构投身于养老金融有一定负面影响。本文从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站位看养老金融的战略地位,立足于解决养老金融普惠性与金融机构商业性冲突,根据养老金融发展的需求,从金融机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尝试对养老金融需求上的掣肘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进一步厘清养老金融发展路径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养老金融制度设计
   (一)养老金融存在问题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不足的逻辑渊源
   养老金融在金融体系中属于服务于特定对象的金融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深层次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不足。
  1.养老金低质量运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养老金低质量运行表现为:一是养老金供给与需求缺口持续拉大。基本养老金融就是将众多民众的养老金累积起来,通过金融机构的有效管理与运作,达到增值目标。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金管理现状,大部分养老金是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储在各级政府的财政专户上,并没有进行投资运营。而财政管理人员并非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能力及水平十分有限,渠道也相对较少。根据这些年收益率情况来看,基本与同期通货膨胀率持平,并没有跑赢同期其他资金收益率,没有实现增值的目标,有时还面临利率上的损失。二是养老金规模与支出需求缺口较大,市场化运作养老金的能力较差。OECD 有关数据表明,到2017年底,如果用私人养老金储备规模进行排名,我国在全球的排名是第20位,另外一个占比指标我们显得差距更大, 我国养老金储备总量不足2000亿美元,占同期GDP的1.6%,而在全球排名靠前的国家,其储备金占GDP的比重大多超过50%,有7个国家还超过100%,最高的丹麦高达204.6%。三是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养老金结构发展不协调,市场化程度高的业务发展乏力。根据我国目前的养老金融管理现状,三大支柱业务发展不均衡。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养老金融第一支柱占比高 达76.9%,第二支柱占比18.8%,第三支柱占比4.3%。而 美国与我国的三大支柱结构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其第一支柱约占10%,第二支柱占比则超过了60%,第三支柱不到30%。目前我国公共养老金已经积累到一定的规模, 但个人养老金体系尚未建成,特别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风险分散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方面的原因: 一是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重视。当前养老金融管理体系在顶层设计上有一定的不足,各金融机构没有将养老金融列入其发展战略。二是提供的投资运行渠道不多。养老金的 稳健投资渠道偏少,不利于收益与风险的有效平衡,直接 阻碍了其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
  2. 老年金融服务方式较少,金融机构服务赋能不力
  养老金融服务方式较少具体表现在:一是养老金融服 务简单化,缺少针对老年人群体特殊需求的服务;二是服 务便利性不足;三是缺少特色性服务;四是缺少增值服务。老年群体,内部分化也十分严重,依赖社会养老保险生存 的这部分人一般属于低净值客户,收入相对较低,金融知 识认知水平也不高,医疗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高从而挤占 其他消费。因此,金融机构服务赋能不力体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出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考量,一般不太愿意主 动开发老年金融产品,导致养老金融产品以低收益型的居 多。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不多,在产品供给 上明显不足(见表1),对于纷繁复杂的其他金融产品,养老 金融产品相对较少。三是养老金融产品较为单一。在我国 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养老产业金融产品明显要少于 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目前国内的信托、保险等机构已经 开始涉足养老社区建设以及养老养生企业的发展。四是商 业银行推出的养老金融产品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是传统信 贷产品通过改头换面冠名为养老产品,难以满足多元化养 老金融服务的需求。五是同质化较为严重。特别是投资收 益类的养老理财产品,不少是养老理财与低风险资产的简 单结合。少数机构打着养老金融旗号实质上仍然做的是传 统业务。六是新型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养老金融技 术智能化程度较低。数字养老金融缺乏,养老金融服务类 型和方式创新不多。各类金融机构间缺乏相互协调、共生 发展。
11.png
  3. 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信贷投入力度不大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国家养老政策红利 持续释放,我国养老领域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供 给主体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较大的养老产业生态。我国 养老市场2019年规模已经达7.5万亿元,根据有关数据预 测,202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2050年养老市场 规模将突破100万亿元。但当前的养老产业发展仍相当滞 后。具体表现为:一是养老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二是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三是没有形成成熟可复制的 商业化盈利模式;四是投资人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主。研究数据显示,与养老体系完备的国家相比,我国养老市 场仅占 GDP平均水平的 10% 左右,而OECD国家养老市场占GDP平均水平的80% 左右,存在较大的差距。金融供给 侧结构方面的问题是: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养老产业信 贷投入不足。二是没有形成特定的养老金融条线。在组织 管理体系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养老金融业务管理和服务条 线,没有形成系统的组织管理架构,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 板块和业务体系,没有形成养老产业金融产品体系。三是商业银行基本上仅仅将养老金融作为公司或个人业务产品下的子项目,养老金融没有形成系统化、批量化。四是没有培养出养老金融专业队伍,在人力投入及重视程度上, 往往将养老金融当作附属业务,没有突出养老金融发展的 重要性。
   (二)深化新时期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设计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必须根据其特征、环境、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发展目标,继而围绕目 标选择具体发展策略。
  1.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养老金融发展战略
  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增强供给机构主体的战略意识。一是要把养老金融列入金融机构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从战略高度树立全员的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以保证全机构养老金融的发展有序、有效、有创新。二是成立养老金融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养老业务发展进行提档加速。我国现在有五千多家金融机构。目前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成立了养老金融业务部,但大部分银行是将养老金融放在投资银行部,如浦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各金融机构总部应当设立养老金融一级管理部门,各分支机构也要设立对应的承办部门,基层机构可以明确专人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养老金融服务组织网络体系。总部管理机构要制定系统金融发展目标、重点、策略,要制定对分支机构的考核奖惩办法,要具体对分支机构的养老金融发展进行全面的指导,基层机构要积极调研市场,加大养老金融产品的开发力度和营销力度,构建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对于分散在多部门的养老金融业务宜归口一个部门管理。三是要配套可持续性金融支持机制,加强养老金融业务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确保养老金融业务的商业性和盈利性。
  2. 发挥各金融机构优势,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养老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商业机会多,具有周期长、回报慢、利润低等特点,但同时又具备产业链长、稳定性强、风险较低的优势,仅靠单一类型的金融机构无法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大力开发和发展符合养老金融特点的,资源配置合理、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这就需要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充分参与到养老金融领域中来,构建融资、投管、运营等跨界、跨业、跨境、跨市场的服务机制,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自身功能、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形成金融产业链合力,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3. 搭建数字养老金融模式,提升养老金融的竞争力
  养老金融的数字化有利于优化传统养老金融的业务流 程 , 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大数据、区块链、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集成内嵌到养老金融服务的全流程中,提升风控能力、精准服务能力、产品迭代能力,以增强养老金融的竞争力。一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点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如通过开放系统接口将养老金、医保、生活缴费、交通等功能嵌入银行卡 中,形成一卡通,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提供远程服务。二是大力发展线上养老金融服务平台,借助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开发线上产品和线上金融服务, 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三是深化养老金服务改革。商业银行可通过构建养老金融服务平 台,以全流程方式提供企业年金服务,大力支持企业职业年金改革。四是引导养老金投资多元化,在分散风险的前 提下,投资期限极长的养老金,不应当局限于商业银行存 款,可以将养老金投资到资本市场,将养老金与证券、保险、基金等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融合,既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又有利于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进入,稳定资 本市场。五是构建以医疗保险、养老产品、养老地产和养 老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搭建养老金融服务平台,将政 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各种老人的代缴代付业务、电商业务融合起来,实现一站通。
  4. 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系列化、智能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养老金融领域的目标。只有产品契合养老需求,养老金融的发展才有存在的基础 与生命力。一是做好养老投资类产品。这一类产品主要是 金融机构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推出定期、保本、稳定高收 益的“低风险高收益”类的定向理财产品。二是推广“倒按 揭”金融服务产品。结合老年群体的住房资产优势,通过 金融机构产品设计及配套政策支持,探索“以房(地)养老” 模式,提高养老服务社会资源利用率,将巨大的隐性市场转化为显性业务。三是研发养老护理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可以积极开展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创新养老保险产品种类, 设计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在费率上实行有限度的优惠。适当的金融产品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也可以激活老年人的投资欲望,同时也促进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现在国内老年人不易分割、处置的住房资产在整个资产中占比最高,金融资产相对较少。因此,盘活住房资产十分必要,通过合适的产品将老年人的个人资产较多配置在金融资产上可以降低老年人对房产的依赖度,从而提 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 科学布局养老产业金融,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对养老事业的支持,养老产业的长期效益十分可观,并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 擎;它也可以为优化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提供多样化的资金供给渠道,为分散金融风险提供一个新的通道和平台。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理念服务养老产业,形成金融业与养 老产业的良性互动、共生发展。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提升养老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对于同等条件下的信贷项目,实行养老产业项目优先的原则。二是积极做好政府指导下的养老产业项目的信贷金融服务,积极做好政 府养老产业的配套支持,积极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 PPP 模式。三是通过公投民营、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资金投资于养老服务产业。四是在合规的前提下可以加大对养老金、年金、商业保险抵押贷款、托管类投融资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五是将企业养老产业与企业集团进行综合授信。通过与集团打包授信平衡各方利益。六是做好养老产业供应链金融。延伸传统养老金融服务半径,加强存款、理财等传统金融产品的个性化 设计,以便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扩大老年 客户群体、挖掘养老金融潜力。
  6. 拓展养老金融业务边界,延展养老金融服务供给
  老年群体是众多金融机构关注的对象,潜在的业务需求挖掘空间大。以养老金融为纽带、源头,金融机构做好养老产业的金融服务,构建金融业和养老服务业互动、协调、共赢的发展生态。一是大力发展个人消费金融。以家庭为单位,大力发展成长链金融,从银行内部可以将资产 管理、零售、对公等多个业务品种进行打包设计,各年龄 段的客户都会成为不同金融机构的重点客户。二是引导个 人积极了解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大商业银行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产品的开发力度,建立个人养老账户服务平台。三是提高养老金融综合化服务水平。老年人有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金融机构要积极与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形成“金融+医疗+保健+N”多功能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7. 建立复合型养老金融人才队伍,提升养老金融专业服务能力
  养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养老金 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在人才结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金融涉及到多门学科和金融类别,需要懂人口学、精算、 理财、法律、税收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也要求经办人员具有较高的养老业务素养和综合服务能力。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养老金融专才,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金融 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二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自身的人才资源进行内部培养,打造自身的养老金融人才储备队伍。三要推动养老金融产学研一体化,通过金融机构、养老机构、高等院校等资源融合,优势互补互享, 以实现“1+1+1>3”的产学研成效。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发展养老事业是当前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
  发展养老事业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国策,只有将约占总人口20%的老人问题彻底解决了,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结构也才能保持合理与稳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养老金融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经济 驱动力与保障力。
  2. 养老金融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
  从政策设计的角度必须将养老金融纳入政策优惠的覆盖范围之内,要对养老金融实行优惠中性原则,即要通过建立健全养老金融服务税收优惠政策,使发展养老金融的金融机构获得平均以上更多的市场回报,从而激发更多的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律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3. 养老金融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从三大支柱来看,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金融机构最应当发力也是最有空间的金融业务,这也是养老金融发展 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养老金融需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养老金融能否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能否具有可持续性,除了要有政策提供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环境外,最主要的是金融机构确定、选择、设计什么样的的养老金融盈利模式,因此,要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激发和促进养老金融的供给动力。
  (二)政策建议
  1. 加大养老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既然养老金融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政府有关部门只有通过政策手段、经济杠杆来使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利益 回报,从而使养老金融成为金融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的金融 业务,为养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
  2. 加强养老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
  养老金融的本质与立足点仍是金融。养老是目标,金融是手段,两者的融合发展必须遵循金融发展的规律。防范和化解养老金融风险,一方面金融机构必须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适度监管的关系,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养老金融创新的力度,用规范的法律制度来守住养老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总而言之,发展养老金融充分运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银发资源”,这不仅满足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为金融机构开辟了“银发金融”新业务领地。在兼顾平衡好老年人金融需求和金融机构老年金融供给的同时,加大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发挥“银发金融”对“银发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