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主题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新基建资金保障和投入力度。可以预见,新基建未来在城市建设中的占比将会越来越重,将进一步获得发展的新动能新机遇新空间。
新基建的重点领域一般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对于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内涵与主要意义已经有很多讨论。当前提出加大新基建资金保障和投入力度,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这就是要提高新基建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为此,需要重视发挥新基建在实现投资乘数、产业赛道升级、统一大市场建设、空间格局优化等方面的效应。
第一是投资乘数效应。我们先前估算,新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简单乘数效应为1.5左右,也就是1元的新基建投资会创1.5元的经济总产出。其效果实现主要通过固定投资、劳动就业、消费等途径。但乘数效应能否实现,系数有多大,取决于一定条件。当前特别是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充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并且要注意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导致的财政风险。要注重激发下游用户需求。比如在5G下游用户需求牵引的动力还不足,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与5G的新基建建设还没有实现完全同步,一些基站处于空载状态。要避免重复投资产生浪费现象。比如一些地方有了数据中心,但为了迎合新基建,又再去建设同样标准质量的这类中心。
第二是产业赛道升级效应。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新基建与产业形成各种对应关系,如新基建本身的产业化、新基建搭载和培育新型产业等等,总的来说,当研究新基建时,一定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要从大建设、大产业的角度来统筹谋划新基建。在企业微观层面,要充分满足应用端需求,比如在线办公、云制造平台、网络协同制造等需求量大,这给新基建提出了建设方向。要推动平台经济发展,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新技术的工具化、软件化、微型化,使中小微企业低成本发展。因此,要培育发展企业研发创新模式。新基建改变了科技研发协作模式。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集中式科技创新,变成了以应用为导向、以全体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多种场景为载体的创新。
第三是统一大市场效应。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政府定义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分别涉及信息连通、能源连通、人员与物资的连通等。新基建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着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这为统一大市场建设奠定基础。
新基建是一股能够带来“统一”的强大的力量,要注意放大和延伸这种力量,促进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要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着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
第四是空间格局优化效应。新基建不能简单地搞成到处建、“全国建”,而应结合区域城乡发展的目标趋势,进一步促进空间格局优化。一是促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如应进一步统筹东部西部的土地、能源、产业发展,加大国家算力网络的顶层设计,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数算”空间格局。二是促进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这主要是要在城市群、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加快新基建的投资建设与应用。比如促进京津冀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化、信息化的黄河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其中一个重点是以新基建赋能建设强大的县城,促进城乡融合。比如要加强县城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化部署,建设高速光纤宽带网络。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等等。(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