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邢自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在摩根士丹利新年第一场新经济峰会上,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处于小周期回升的通道中,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能保持在6%左右,因为从经济基本面指标出发,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有缓和、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跟去年力度相仿、经济自发性的见底回升。不过从长期来看,困扰中国的几个挑战,比如海外逆全球化、脱钩的风险、国内人口老化、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不会因为小周期的复苏有所改变。
邢自强短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库存。去库存很彻底,工业品部门的库存水平处于三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是2016年5月以来去库存周期比较快导致的,特别是贸易摩擦之后,所有工业品部门、制造业都在拼命把库存降低。历史上一般库存周期也是两年半、三年多,这次到了这么低的水平,如果外部环境不恶化,反而有一些改善契机,企业也会重新进入再库存的过程。
其二,很多跨国企业以及中国出口制造业投资处于十年以来最低点。由于贸易摩擦等种种原因,很多企业要么取消要么拖延了自己过去扩厂进行资本开支的计划,所以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在2019年下半年掉到了十年以来最低——2%。邢自强表示,光更新换代类投资,即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投资,每年趋势性的增速大概4%-5%。目前2%的产能投资连正常更新换代需求都满足不了。只要贸易摩擦不再恶化,国内市场开放还在进行,让外资企业进来享受到本地消费者红利,这种制造业投资一定会有复苏。
第三,从消费来看,截至2019年四季度,消费信贷里,来自银行以外的渠道基本清理得差不多,信贷增长都是个位数。同时储蓄率去年减税以后有所回升,截止到2020年下半年消费市场整体增速会有温和回升,包括汽车等大板块现在也是在触底过程中。
邢自强认为,综上来看,企业去库存很彻底,企业去产能不投资,主要是信心不足,但是国内毕竟还有正常的老百姓衣食住行消费升级和产能更新换代需求,消费者本身去杠杆,反而给2020年经济温和触底回升奠定基础,前提是外部环境不要继续恶化。目前来看,中美由于各自国内经济和其他环境变化,可能都倾向于达成阶段性缓和。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人口红利减退甚至逆转,今年出生人口只有1000万出头,全球化的红利变成了逆全球化甚至脱钩,中国过去享受到的产业链、科技链的知识外溢效应对GDP的推动作用还有多大程度存在,也是个疑问。这也是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过去一年深入研究的主题——中国能否通过新阶段深度的城市化抵御人口老化,通过科技产业链的减税、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开放,避免科技脱钩,以及通过金融、行业改革和开放,平衡人口老化之后的储蓄率不足问题,同时减少金融脱钩,吸引外资流入,为中国进行城市化和科技自主化买单。
邢自强认为,中国长期风险都是非常大的,但是也有非常明确的路径缓解这些挑战和风险,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路径就是通过深度城市化,挖掘农村人口转移向发达城市群的潜力,实现集聚效应、知识外溢效应,同时通过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持对科技产业链的吸引力,避免科技脱钩,最后通过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吸引外资流入,弥补储蓄率的下降。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原动力:人力、资本投入和科技。城市化、科技创新和开放、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恰恰对应着人力、资本、科技三个层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中国依然处于一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比较有利的路径上。
此外,摩根士丹利的研报《城市化2.0:智慧都市群》,也展示了这家老牌外资投行对中国城市化前景的展望。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有可能会出现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在内的五个超级都市群,每个都市群平均人口达1.2亿,相当于一个日本,在这个过程中,结构性改革和基建投资缺一不可。城市集聚之后的污染效应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手段缓解,预计到2030年可能接近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车都是电动汽车。现代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智慧城市而提高城市生活安全性,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方面中国的优势甚至比西方世界领先。中国城际铁路会从当前2000公里上升到1.7万公里,而5G、下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公路这些数字基建的投资接近一年1万亿人民币。物联网设备将会成为下一个计算机超级周期,到物联网时代后中国物联网设备可能会到160亿个,比上一个时代的智能手机多出5倍。在数字城市投资到位的前提下,物流成本会大幅降低,物流速度会缩短到今天的一半左右。而在医疗领域内,物联网设备可能为平台带来更多科技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