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厚植人文底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返回列表
查看: 237|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厚植人文底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38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9-23 09: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沿革、乡土人情、文化记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乡村的人文底蕴,人文底蕴是乡村的灵魂和标识,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不仅让乡村各具特色和魅力,还能激发村民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向心力。
坚持“系统集成”新理念,推动基层工作减负提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困境,务必树立“系统集成”理念,以县域范围内职能职责为基础,将有关联的、可统筹的相关工作集成起来,既可实现工作统筹、资源整合、经费节约的“减负”,又能达到集中力量办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提质”,变“下面一根针”的困局为“拧成一股绳”的新局。务必坚持“相融相促”思维,在规划、实施和管理各项乡村发展任务时,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务必创新“基层治理”路径,引入先进科技和管理理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推动基层工作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坚持“文明浸润”扬新风,培育向善向上主流价值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更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珙县属于典型山区县,长期以来,大操大办导致伤不起的“赶人情”(随份子),成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无比头疼的难题。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乡风文明作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回应社情民意的重要举措,紧紧抓住责任“牛鼻子”提站位、强考核、传压力。要始终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贤达人士引领,创新由内及外、抓两头促中间梯次递进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要始终坚持联动施策革陋习、树新风,疏堵结合,法律、法规、村规等齐发力,确保在基层移风易俗治理上有所作为。要始终坚持“做一件、是一件,办一件、成一件”的要求,推广运用好已经形成的城乡宴席新风经验、集体升学礼经验等,不断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本土品牌。
坚持“文化赋能”促振兴,激活团结奋进内生动力
  突出“党建引领”,健全完善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持续优化“党政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农村基层文化多元共治体系,激活“群众办文化”积极性,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阵地闲置、质效不高、人才缺乏、形式单一等问题。突出“资源整合”,整合文旅、体育、农业等资源,采用“微改造”、融合发展等方式,提升片区中心镇科普阅读、文体活动、文化艺术、非遗传承等四大空间,实现文化阵地共建、文化队伍共育、文化服务共享、文化活动共兴。突出“品牌效应”,推广珙桐之乡、珙玉之乡、书法之乡、蜡染之乡、鹿鸣贡茶、龙茶花海、篮球之乡“七大文化名片”,打造“二十四节气”文化品牌,推动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突出“文化经济”,立足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将非遗、特色文创、旅创、农创商品展示展销融入文体活动,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和文化经济,进一步丰富群众生活。(来源: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