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6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举办“小麦藏粮于技计划优异抗逆种质资源田间展示暨研讨会”,展示了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筛选出的455份表型多样的抗旱耐热小麦种质。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副院长万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程顺和、康振生、胡培松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景蕊莲研究员介绍了小麦抗旱耐热种质资源科研成果和鉴定评价方法。专家对该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加强小麦关键抗逆基因的基础和理论研究、完善鉴定评价体系、抗旱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会议指出,作科所牵头中国农科院小麦“藏粮于技”重大科研任务,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承担着为整个小麦“藏粮于技”项目提供共性新技术、抗逆新种质的重任,筛选出的抗旱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抗逆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为顺利实施小麦“藏粮于技”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强调,一是支持小麦科研要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口粮要保证绝对安全;二是小麦科研要高点强攻,尽快抢占全球制高点,尽快追赶世界单产平均水平;三是对小麦基础科研要加大支持力度,坚持长期性,坚持战略性,坚持不间断。
据悉,作科所历时39年,通过田间和人工模拟干旱、高温条件,先后对2.4万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分别进行了抗旱性、耐热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和耐热性比较突出的种质资源,其中抗旱耐热材料110余份,为小麦抗旱耐热育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保守测算,应用抗旱耐热小麦新品种每年至少比普通品种节省“一水”,按常年易旱小麦面积1亿亩计算,抗旱品种在增产19.95亿公斤的基础上,可节水40亿吨,相当于北京市3年的生活用水总量。(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