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推进“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意义重大
返回列表
查看: 473|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推进“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意义重大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9-17 08: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01、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在
  价值目标上的共通性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通过连接不同地区、不同民众和不同服务,实现物品的传输,使人们获得公共服务,其本身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新基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形态,其公共性同样不容忽视。
  实现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是新基建的一个重要目标,从这一点来看,新基建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的使用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原有经济形态下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升公共服务的生产效率,拓宽公众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数字经济借助数据化的思路与理念,将共享理念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使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能够扩大服务半径,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和高品质的需求。例如,借助5G技术使远程会诊系统稳步推进,进而使落后偏远地区的重症、危症患者得到在线问诊和救治指导的机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更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和使命。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细胞”,同人民群众有直接的接触和经常的联系,为党的组织体系得以形成提供保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的路线方针任务的保证。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和新要求以及致力于打造具有集群联动性质的高效务实、先进坚强的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诉求,是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人民群众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先进性、始终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现实彰显。总体而言,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共通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新基建和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现实可能。
  02、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
  互促助力赋能基层治理的体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其中首次增加的“科技支撑”新表述,凸显出科技因素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到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新基建中的数字逻辑本身就具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突出优势,将其融入党组织各项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在理念、方式和效能上的优化提升,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促进治理理念优化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特定逻辑。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其建设指向主要是如何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而服务群众。党以强大的政治定力始终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方向,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和核心主体,超然于各种治理主体和治理力量之上组织和领导着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近年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也日益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趋势。新基建是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重大契机,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有助于使市场、企业等逐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成为重要的服务提供者,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和社会层级划分的困境,使多元治理特征更加凸显。
  新基建中各要素的深度结合可以迅速将各类型的治理主体聚合在一起,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也再次明晰了治理与管理之间的界定,这就内在地包含了智慧化治理理念的运作生成逻辑,推动着传统管理式的、单向式的、固版式的理念向智慧化治理理念跃升。
  智慧化治理理念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样性的治理模式,使多元主体在遵循治理运作规律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应对基层治理中面临的困境和各类主体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智慧化治理理念也有助于多元主体时刻注意到大数据应用的社会平等性,使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平等享受人工智能福利的机会,共享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时代带来的发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智慧化治理理念有利于破解基层形式主义困境,以智慧化的方式明确“权力清单”和“工作清单”,使基层干部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处理更为紧迫的事项,从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切实为基层减负。
  推动治理方式转型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将大数据的特有算法运用到治理中,将各项信息化应用和数据精准融合,为基层的智能化运行搭建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精细化和动态化方向发展。精细化治理导向往往可以打通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又为风险预警、应急处理和问题研判提供了依据,能够对现有的治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防范,推动治理方式由被动式治理转向主动式治理。
  后疫情时代,基层党组织将进一步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数据的横向打通和纵向下沉。全网大数据资源的广泛应用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动态监测信息,将基层的相关数据,包括动态、静态、宏观、微观等及时收录下来,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决策提供相应数字支持,形成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全周期”管理意识,这对实现事中的控制、事后的反思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新基建能为治理主体有效排除人为因素对数据分析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基层党组织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厘清各项数据间的关联性。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处境下,基层往往要面对诸多繁杂事项,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有助于提升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对复杂事务的应对能力和各治理主体对外界事件的敏锐度,从而有效应对已经面临的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二是新基建是对传统静态智慧城市、静态智慧社区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有效应对,它所具有的时空动态性将成为下一阶段智慧城市等建设的重点。这一特征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了动态数据支撑,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群众的真实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以智慧医疗为例,VR智能导诊、刷脸挂号、扫码取药等打破了时空限制,为一些不能出户的老人提供了便捷,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数字化服务有助于突破多个阻碍信息沟通的壁垒和层级制约,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一体化的共享平台,使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协同联动中实现多向交流治理信息、多方沟通治理举措的效果。多头互联和多层协作的合作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基层的执行力,形成基层在设施共建、产业共兴、信息共享、生态共保、文明共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态势。
  03、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新基建需要正确政治引领。新型基础设施是为保障人类社会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更加顺畅、安全、高效流动所建设的一系列系统性、整合性、独特性的软硬件服务工具,为实现创新型发展提供持久性公共服务支撑。在建设过程中,尽管从个人角度来说,党员和先进个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做到政治上不犯错误,但无法保证整体性的活动不受错误观念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政治方向不出问题,使新基建的方向始终正确,不会损害国家利益、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
  二是汇集智慧与力量。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汇集新基建团队的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新基建团队的聪明才智,在充分认识国情需要前提下,因地制宜借鉴西方先进技术经验,使技术在移植过程中实现本土创新。同时,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可以强化新基建团队的合作意识,在充分沟通基础上实现功能和领域的优化配置,依靠集中与分散攻关相结合的战略导向,提高工作效率,使团队更具创造力与创新性,引领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三是确保组织落实。新基建属于一项建立在团队能力基础上的科技攻关活动,受制于团队知晓领域的有限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发展与基层现实脱轨的情况,容易在盲目推进、重复引进中引起成本提升、产能过剩等不利于新基建的乱象,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而需要借助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指引下从需求端出发,改革新基建供给侧的发展方式和落地方法,使其在供给与需求充分对接中按部就班地推进,起到应有效果。
  04、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的表现与重点
  一是理念上融合互促。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在理念上是融合互促的,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目标,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始终紧靠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在意识形态上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线不动摇。
  二是政策上予以支持。由于新基建的许多内容都是第一次出现,属于新生事物,需要得到国家政策上的关注和支持。一方面,应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基础设施配以相对应的市场政策,为其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完善较为适宜的投融资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活力,鼓励新基建商业模式创新,有力投身市场;另一方面,新基建在与基层党建相互融合中也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规约,保证新基建既能顺应党的指导方向,又符合社会实际情况,有效推动新基建落实,更好响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行动上采购服务。融合互促要有项目与活动,因为基层党建工作需要通过成员参与来带动其正常开展。为此可采取购买服务形式,直接采购专业化的,能够较好融合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多样诉求的项目和活动。在此过程中,还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公共需求的精准识别、公共服务购买的精准决策、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监管、公共服务绩效的精准评价,提升所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强化新基建与基层党建活动之间的联系,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的目标。
  在阐明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表现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明确其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领域,这也是探讨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何以可为的必然思考。对于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可细分为三个层面:
  其一,从组织层面,设立有基层党建开展经验并与新基建相对接的社会服务机构。可对应七个新基建领域,分别设立不同的基层党建社会服务机构,提升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关联性,使得所开展的理论活动可以作用于指导现实的新基建实践,提升基层党建的实际效果。
  其二,在制度层面,完善政府购买基层党建服务的配套机制。鉴于新基建的专业技术性较强,政府为其购买对应的基层党建服务,需要配以更为细致的制度规划,以确保购买服务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可预期性。可吸纳新基建团队成员、专家学者一同商议讨论,针对新基建在技术层面表现出的特殊性,完善购买服务的内容设计、定价机制,并建立和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增强购买服务的价值认同。
  其三,在技术层面,在新基建上加附基层党建的政治思想。新基建有较好的传播优势,可以依凭该优势与基层党建相融合,开展技术上创新、思想上正确的党建活动,让新基建团队乃至更多人可以紧随党的领导,更好地开展于国于民有益的行动,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不过,推进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并非易事,还需要关注协调推进新基建与基层党建二者之间融合互促的程度,避免过度强调新基建,注重科学与技术的应用性,而不重视政治方向与党建对科技的引领;或者过于强调基层党建,而不重视新基建本身的运行规律,在党建活动中做出有违科学规律的指导。以上这两种倾向,应在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协商过程中予以规避,进而实现二者良性融合、互促共进。
  05、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的问题与解决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在融合互促过程中可能会反映出四方面问题:
  一是专业不匹配问题。做党建的人员,如果不懂新基建,不熟悉信息革命的相关内容,就会导致“外行指导内行”,可能在基层党建中出现错位问题,不适应新基建的发展要求。
  二是专人配置问题。目前一些地方虽然表面上非常重视基层党建,既有文件要求也有政策推进,但却并未设置全职人员做这项工作,使得政策文件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容易出现形式主义问题,党建缺乏实质性效果的情况。
  三是活动经费问题。基层党建多数时候是以活动形式为依托,但活动开展如果没有经费支持,就会停留在计划与口头上,难以在实际中得到落实。
  四是内容设置问题。基层党建活动与新基建业务之间联系较少,缺少内容上的连贯性,较难在内容设置层面实现基层党建与新基建的融合互促,这是基层党建面临的最大阻力,并且难以激发新基建团队参与基层党建的意愿和积极性。
  针对以上四方面问题,可以设立下列四类机制予以完善:
  一是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为开展党建的人员传播新基建知识,提升其对新基建的认知,使他们系统掌握在推进新基建过程中予以匹配的方式方法,对应开展有效的基层党建活动。
  二是专人负责机制。在培训基础上,设置基层党建专人负责机制,让人员固定化,集中精力参照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设计有效的基层党建活动,做好新基建党建工作。
  三是活动经费调配机制。必要的活动经费是开展基层党建活动的基础,根据基层党建活动对经费的需求,有计划地在新基建中调配资金或寻求一定的政府资金支持,推动基层党建活动顺利开展。
  四是活动内容协商机制。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一样,属于高精尖产业,对于这类产业的发展,基层党建指导要更具针对性,应在协商基础上设计彰显新基建与基层党建意涵的特色创新活动,以此提升基层党建指导新基建发展的效果。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