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逐步形成了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有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从供给侧来讲,是不断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并基于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可获得性建立我国的产业体系。但总体来看,关键的技术、关键的设备、关键的零部件和原料还是高度依赖进口的。
第二,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企业凭借优越的要素组合优势和独特的制度环境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所以物美价廉成为了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也不断地扩大。
从历史角度来看,上述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适应了当时国内国际的条件和环境,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发展阶段的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从供给侧来看,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的压力。过去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先进技术的差距比较大,这时我们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会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会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但是,当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显著提升,尤其是有些方面还处在比较领先位置的时候,不少产品开始与发达国家产品形成竞争关系的时候,矛盾和摩擦就会随之而来。
从需求侧来看,我国扩大出口的努力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出口份额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伴随国家间一些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甚至一些产业和一些企业会在竞争中萎缩,甚至被市场淘汰。这种情况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不明显,因为那时我们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体量比较小。但当我国达到了第二大经济体量,并仍然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时候,我们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和冲突也就会越来越多。
我国传统的、曾经十分有效且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压力。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种挑战和压力或迟或早都会出现,且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的变化,不仅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为克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关键和最根本的任务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扩内需的力度,更加充分地释放内需潜力,使内需在支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要补齐我国发展中的弱项、短板和“卡脖子”环节,提升现代化水平,增强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看似发展问题,实则是改革开放问题。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能力,补齐经济短板,还是充分利用我国的优势条件,挖掘内需的潜力,最关键的都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一,要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的主体活力。最关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打破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各种隐形的歧视,加强产权保护,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
第二,进一步优化创新的生态环境。创新越来越重要,但是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了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预见,下一步创新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着力改革我国的教育、科研、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着力营造与新时期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之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应着力创造能够吸引全球人才来华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充分为我国所用的良好的环境。只有我们的创新环境、创新生态比别人强,更有吸引力,我们才能最终在科技竞赛中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要处理好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顶层设计在明确改革开放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的同时,要给基层探索留下充足的空间,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很大,必须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创新。(来源:澎湃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