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代表委员纷纷建议,要加速推进我国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快步迎接数字乡村的春天。
尽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近年来,网络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在《关于重视解决数字农业关键问题的提案》中提出,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注重推动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启动数字乡村系统设计和部署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认为,数字乡村发展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为乡村产业巩固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撑和条件。数字经济推动涉农产业系统重组,优化城乡与区域要素流动和配置。当前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智慧农场进入大众视野,电商也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方式,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8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4.3%。以拼多多为例,其农产品上行增速连续5年超过3位数,仅相关助农活动和专区,2020年2月以来就帮助农户卖出农产品20亿公斤。随着电商平台发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升级为“产-消”对接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在政府支持下,新型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新型电商平台成为解决农产品“卖难”的主要通道,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数字乡村的前景与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孙昌隆建议,对交通、产业、人才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加大重点投入、补齐短板,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尽快打通数字农业瓶颈
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及市场渗透率达到36.0%,但农业产业领域仅为8.2%,农户仍然面临季节性卖难、结构性卖难及非标准化生产导致的卖难等问题。赵皖平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单户农民较难大规模自主销售;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农业专用物流体系发展较慢,关键节点的冷库仓储、冷链物流建设依然不足;数字化农业需要长时段、多维度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难度较大。
霍学喜指出,农业相关经营主体对农业物联网的认知与意愿亟待提高。如何形成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参与机制,促进网络尽快增值到一定程度,以带动涉农市场主体主动加入农业物联网,是数字农业基础建设阶段的关键问题。
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提出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赵皖平认为,做好产品分级、冷库、冷链等“最初一公里”,能最大限度减少产后损失率,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建设乡村数字生产高地
发展数字农业,要构建数字技术支撑的农业经营体系,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融合。霍学喜认为,以硬件为核心的基础层,以运算平台和数据资源应用的技术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农业产业领域使用的应用层,需要大力建设完善。建议加快制定农业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市场参与式农业物联网建设体系;健全数字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物联网环境支撑的数字农业商业模式;提升基层数字乡村治理能力。
赵皖平建议,重视电商平台与科教机构的协同,启动大规模培养既懂电商又懂农业的新农人计划。以新农人为关键,联合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户的供应体系进行标准化整合,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建立和扩展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动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溯源体系,探索畅通订单农业、合作农业、远程农业等模式,打造乡村数字生产高地。
李学林建议,加快农村信息及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物流、产地仓建设补贴力度,充分运用拼多多等新型农产品电商平台高速发展的势能,推动涉农新型产业规模化发展。
针对部分传统线上平台交易成本日渐增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建议,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让农民通过线上出售农产品得到更多实惠,促进乡村电商走上安全快车道。据了解,拼多多等新型电商平台通过创新“拼”的方式,降低了产业链中间损耗和成本,并以“零佣金”的方式,为同时让利农民和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来源:温室园艺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