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李水山:再论乡村振兴的现实障碍
返回列表
查看: 549|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李水山:再论乡村振兴的现实障碍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4-6 09: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水山

  一、土地宅基地
  土地宅基地,无论怎么变化流转到种田大户,产出效益好,但绝大多数农民祖祖辈辈不可能依靠土地宅基地养家糊口生活生存,生活依存度越来越低,尤其农二代三代更是游离在外,没有多少依恋,这是不争的事实。
  农村年轻人追求个人的求学就业与发展,离开故土乡村,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农村荒芜凋敝理所当然、也不奇怪。像黑龙江省的人口在统计上是3700万,实际人口可能少一千万。特大城市化,哈尔滨已经超过一千万,成为特大城市,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各一二百万左右,剩余一千多万,一个县人口二十万都不到,凋敝不只是农村。农场面积和美国相差不大,一户农民可能耕作上千亩地,绰绰有余,足以赶超美国现代农业,这是不计算特大城市化带来的冲击。
  为了农业和粮食安全,农民的耕作,确保耕地面积,是必须的,但是过去的一些现行政策阻碍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二、特大城市化
  特大城市化,包括北上广深,还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省会和地级市,现在人口超过一千万的特大城市已经有二十多,很快达到三十座。全世界有三十多人口超过一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国就占二十座。特大城市化的特大利好红利就是急功近利的聚合效应,把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资源人口都汇集在特大城市,急功近利、一本万利,单位面积资源价值暴涨,尤其是房地产和土地资源承载的所有资源。
  不相信世界各国看不到这一红利,可能他们还是从长计议,考虑到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对资源环境的毁灭性破坏,都没有选择这一条不归路。小城镇建设,依然是欧美澳加各国的首选,尤其国家最重要的企事业单位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小城镇,这对国家安全是有考虑和保障的。
  即使开特大城市化先河的日本与韩国,除了东京与首尔,再没有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即使第二大城市大阪和釜山,也没有超过五百万人口,而且疏解疏散特大城市人口资源也是有目共睹的。
  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和京津冀、成渝经济带,将虹吸全国各地的资源人口,首先吸收单位产值效益不高的省份,就像黑龙江省包括省会哈尔滨,资源人口还会被虹吸到上述经济带。县乡村包括小城镇,更不在话下,十年蒸发一二百万,不是危言耸听。三五十多年,可能蒸发一半资源人口。这些省份,连省会和地级市都保不住,小城镇乡村振兴,从何说起?特大城市化和城市群建设,都会毫不留情地卷走所有资源人口。乡村振兴,在特大城市化经济带城市群建设中还有一点运作可能、回旋余地,发展空间,但被虹吸的边缘省份,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
  特大城市化,对老一代农民可能就是命运,只能哀叹,而农二代三代可能还是发展机遇,他们毫不吝惜原来的生活环境融入特大城市,可能改变年轻人今后的命运。在特大城市化巨大的红利和魔力面前,乡村振兴这一高瞻远瞩的百年大计大政方针,可能还是十分脆弱,甚至微不足道,有些人都不屑一顾。
  三、为什么乡村振兴这么好的大政方针就落实不到位?
  土地宅基地不是农民自己的,农民祖祖辈辈不可能依靠土地宅基地生存,特大城市化红利魔力太大,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不能拒之门外、自觉抵制,不知不觉都被虹吸进去,人人受益,得到不小实惠。
  特大城市化,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也是巨大的市场效应,历历在目、功不可没,但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世界各国虽然也发生市场效应,但绝大多数国家没有选择特大城市化道路?至少一个国家没有出现几个十几个人口一千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而我们如果不再规划设计,还会愈演愈烈,这是因为行政命令和市场效应,发挥叠加效应,双赢共赢的结果。左右农村和土地的地方政府,希望农民上楼进城,不希望城市资源人口进入农村。特大城市化的巨大魔力,又加剧这种单向虹吸和流动,势不可挡且积重难返。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大政方针,也是推进全国一盘棋,全国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很显然特大城市化是不可持续的,特大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呈负相关,特大城市化应该从乡村振兴中找出路。
  有没有乡村振兴和城市群建设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靠市场调节作用,特大城市化成本居高不下,很多企事业单位就会选择成本相对低、效益高的地方安家落户。二靠国家宏观调控,制定各行各业区域发展和经济带发展规划,防范抢夺资源和恶性竞争,保障有序竞争。
  如汽车产业、粮食产业、生物制药、信息通讯、影视文化、钢铁有金产业、出口贸易、电子产业、纺织业等,全国各地,各有分工,分工协作。即使国家宏观调控,也要遵循市场效应和经济规律,不能拉郎配,乱点鸳鸯谱,如汽车产业或影视文化产业,让各行各业自主选择,做到最佳选择与配置。
  乡村振兴,大政方针,千真万确,但是有目共睹的现实阻力,为什么不少行业专家学者都不愿意深入解剖、分析和总结?这才是事半、功倍功德无量的重大研究课题,应该是三农研究学者们的历史使命和担当,是谁都绕不过去的时代课题。看来,实现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还是任重而道远。(来源:博客中国)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