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去年初我放弃了近二十年的商人生涯,回到了自己这个小山村。看着我在村里的山头上开始建立散养土鸡场,旁人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与不解。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都是向往大城市的,而我去背道而驰回到了乡下。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我心底那一缕不易捕捉的危机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商人的路会不会越走越窄?我隐隐觉得心里越来越不安,那就回乡创业吧。
这不是情怀作怪,也不是冲动而为。我这个人呢,一直有关注国家的农业问题,对农村的现状也有一定的认识。我想通过自己的再学习,拼搏一把,在农村打出一片天地。先养鸡,再搞点别的什么,路就慢慢走吧。反正农业这事,急也急不来的。
我的事急不来,我国几十年来积攒的三农问题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随着我在农村的时间一天天的增加,慢慢的,我似乎感觉到农村问题的解决也非常的不容易。
就在我这个鸡场的背面,曾经是一大片的耕地,土质非常优良。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近学野鸡坪时,这一大片荒山变成了耕地。那时,这一片地是我们祖上土质最好的。现在这一片地啊,荒芜了最少15年了。全长满了荆棘与野草,野草丛生一米多高,密密丛丛,人是不敢进去了。我这个人啊,就是爱幻想,看着这一大片土地扔在这里长草,就在想,我养鸡有鸡粪,要不我把这一片种植起来,又会怎么样呢?荒着真是可惜啊!
说干就干,我找到了村支书与村长,说明了我的意思,支书非常高兴,“某某啊,你放心干,村里绝对支持你。有什么困难你只管来找我,尽量给你解决。”村里的这种表态给了我无尽的信心。要种地,那首先就得把土地归拢起来,还要在山头挖山塘做水源。事要一桩一桩地做,说到土地流转,村长很是为难,“这个事怕还是要你自己和村民去协商,村里尽力给你支持。”至于山上开挖山塘的事,听说乡里年年有指标,“村里现有的水塘都还没有整修,这个,开新塘怕是为难哦。”
最终我独自一人挨家挨户地去和村民聊这个事。嗯,那一块块的荆棘丛,似乎一转眼都能生金长玉了。做事难,难做事,从事农业真心不是那么容易的。找了个在镇政府上班的朋友,让他帮我打听一下。“小规模农业,镇里只能给你手续方面的便利。”我的家庭农场梦暂时遇到了点问题,还是那句话,慢慢来吧。
我在乡下创业的这一年半时间,除了干活,脑子也一直在想一些问题,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庙堂之事,关乎小民利益。国家在三农问题,或者说乡村振兴政策上的每一个重大决策与方向,与我这等老百姓是息息相关的。吃着青菜的命,操着帝王的心,是有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农民不应当沉默下去,要大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能让不识五谷者主宰我们的未来。所以我想说说我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看法。
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出其实质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国家统治史,其实质就是一部乡村治理史,乡村兴,国兴,乡村安,国安。我国从三农问题的提出,到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关注,到乡村振兴口号的提出,表明中央对农村问题的极度重视,但同时也说明农村问题,已累积多年仍然没有好转。或者说,改革开放的红利,暂时掩盖了农村存在的重大问题。光提出问题,就养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
我认为农村问题的解决上,就存在这么几个误区,一是从纯经济角度看得失,算利益账。二是短时间必须出政绩,没耐心。三是做事只求表面光,得过且过。我说的这三个误区,我就不举例了,不想陷入什么路线之争。但各位尽可以去对照我国这些年提出的重大涉农政策去看看。凡此种种,也就导致三农问题迟迟不得解决,老问题年复一年,新问题层出不穷。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转移压力的增大。下列几个问题紧迫性是越来越大了。
首先,振兴乡村,并不是主粮第一,而是解决工业化升级后的人口就业转移压力。粮食增收与否与农村问题关系并不大。各丰产型主粮作物种子的大力推广,再加上平原地区的机械化种植,我国要保障主粮自给自足,问题并不是很大。振兴乡村是要全方位的利用乡村资源,尽可能多的安排工业化升级后的富余人口就业问题。这是个方向性的问题。
其次,抓典型不看全面,立榜样而不顾其余。片面性呈现中国农村现状,难于捕捉中国农村的现实主脉。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各地农村千差万别。如果去平原地区看,则形势一片大好;如果去大山深处看,则农村极度落后贫苦。如果以此为据出台政策就必然过于片面。农业问题的解决,出台政策时就应当出台普遍性的政策,或者大区域性的政策。那种个别照顾,突击猛赶的事,从长期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第三,从基层政府领导人到各部门办事人员,缺乏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性。农业是一个缓慢、长期投入才能见到收益的行业。附着在农业上的农村问题,也同样如此。在涉农问题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比如一个镇的镇长,他在任期间,对农业进行大力投入,并落到实处,那很可能在他的任期之内,看不到任何政绩。没有政绩,很可能使这位镇长升迁无门。冷板凳谁也不想坐啊。而任满之后,自己的付出又全部成了下一任的嫁衣。此事放谁心里也是不痛快的。相比之下,引进一家工厂,或建一个市场,或者大修基本设施,政绩榜上就好看得多。这账谁都会算,没利益的事谁会去做?
第四,分田土到户的后遗症,造成农村土地流转困难重重。虽然土地法上有明文规定,连续荒芜两年以上的田土,收归集体重新发包。但在现实中,这一条文基本成为了一纸空文。最主要的是,太缺乏可操作性了。土地荒芜之后,谁去收回?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收回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承包出去,那就是继续荒着。这无疑又是一个笑话。这一法律条文不能普遍执行时,面对成片的荒地,想要流转你也得一家一户的去谈,只要有一家不同意,所有的规划都是一个泡影。曾经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现在成了阻碍农村发展的绊脚石。
第五,补贴立项不透明。国家涉农补贴补偿,涉农支持项目,近乎于暗箱操作。中央在涉农补贴上,基本是大纲性指导意见,具体的事项还是要看县市一级的文件。这些文件在哪里可以查看?每年涉农补贴的项目,标准,涉及的人员,金额的多少……对农民来说,这都是满脑子浆糊,不清不楚。最终的结果就是,谁关系好谁就拿到了国家的补贴或立项。由此也在农村也催生了一个见不得光的新行当——补贴掮客。导致大量的涉农补贴打了水漂,而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没有一点点益处。去年下半年时对往年的涉农项目进行普查,这个普查的结果如何?估计摆在决策者案头的文件是不那么好看的。
在今天的中国,农村问题很多,但农村同样也是机遇最多的地方了。如何才能引导大量的民间人员与资金投身于涉农事业上,这是一门大学问,但我觉得,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可能有益于打消有志于振兴乡村的人们的心里顾虑。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也不少。在很多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土地荒芜的问题,也有很多的地方,漫山遍野的土地都成了荆棘丛生的天堂。有不少的地方,寻求土地承包的人络绎不绝;而更多的地方,曾经多年耕种的熟地也荒芜成野。这就是农村的现状。到底全国有多少耕地抛荒,占比多少?附着于这些土地的人口有多少?我并没有找到权威性资料。但我知道,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振兴中国乡村经济,就得盘活这些资产,不仅仅可以安排更多的人就业,更有利于平衡城乡结构失衡,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而更重要的一点,农村经济的兴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国家内部阶级性矛盾的消弥。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三农问题急待解决早已是共识,但解决这个问题,终归要落实到参与乡村建设的人上面去。人,是振兴乡村的主体。而这个主体到底应当是什么人?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资本下乡,它只会从最有利于获取利益的区域着手,也许单个经济规模很大,但相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只怕连星星点点也谈不上。如此面积广褒的农村地域,要做到振兴乡村,就注定需要那种万马齐奔的局面,需要海量的国人参与其中。
尽可能地吸引有志之士回乡创业,让他们能创得了业,安得了心,居得了家,这就需要一种更新更全面的体制来解决。一种公开的,可普惠的,有门槛的激励机制是需要政策制定部门考虑的事。这个机制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回乡创业的人员利益,也要考虑到最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才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公开的标准,明确的范围,合理的支持,重实效,重长期,让回乡创业者有人帮,有人教;让尽心发展农村的基层政府人员,沉得下心,升得了职,振兴乡村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政府部门更需要在涉农补贴、立项等事情上公开透明,杜绝那种政策掮客谋利,打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涉农生产中去,让有限的三农资金重点培育中小型家庭农场。
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国家战略性的政策,这关乎中华民族的长久兴盛。但农村地域的广大,涉及的人与事的繁杂,也决定了事情的极度复杂。只有迎难而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让中国轻装崛起,方能傲视天下。(来源:昆仑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