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李晓红 7月23日,国民经济“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2021年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发布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Q2》指出,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2021年一季度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高增长、高通胀、高负债的“三高”特点。随着中美欧三个主要经济体的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202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将稳定复苏。
上半年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从上半年主要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恢复态势。上半年GDP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3%,比第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说明经济还在进一步恢复中。其中,生产端和供给端的恢复要更好一些,但从需求角度来看,相对要弱一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表示,从需求角度来看,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一是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二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制造业投资恢复较快。三是进出口需求依然强劲,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正山表示,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年6%的增长目标压力并不大。但结合当前与未来考虑,仍需要审慎乐观。基于“十四五”及2035远景目标的考虑,年平均增长应保持在4.7%左右,未来经济的增长需要有足够的腾挪空间。
刘正山表示,从上半年的外部需求看,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总体向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27.1%。从国内需求来看,尽管上半年的数据表现很亮眼,但仍要注意结构性问题。
张立群认为,尽管经济持续恢复,但进一步恢复的势头在减弱,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民生保障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态没有全面好转,资金周转不畅,成本压力加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受企业困难的影响,就业形势和基本民生保障仍面临压力。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困难较大,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仍存一定的隐患,国内经济大循环尚未全面畅通,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全面恢复的态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增长的基础还需努力巩固。
着力扩大内需
“从生产角度来展望,今年是‘前高后低’的走势。”许宪春表示。
在许宪春看来,随着下半年疫情不断好转,接触密集型的消费将持续恢复,带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进一步恢复。下半年,新经济、新动能相关行业将持续较快增长。出口带动作用减弱,这些因素导致上涨势头会有所放缓。消费需求有望保持恢复态势,但是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有一定难度。投资需求及制造业投资需求下半年有可能较快恢复。”
刘正山建议,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要着眼于优化结构,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处于合理的区间之中。
刘正山表示,有必要推行“乡村生活条件提升计划”。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水准和生活设施等的改进,会对内需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且从长远看,乡村的发展需要有配套措施,尤其是吸引城镇资源下乡。
张立群认为,当前要着力扩大内需,加快释放经济增长潜能;要积极实现从生存型增长转向发展型增长。
“从生存型增长转向发展型增长的关键是突破需求不足的制约,通过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显著回暖,支持企业订单和营业收入明显增加,畅通资金循环,提振企业扩大生产投资的信心,进而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需求扩大,促使发展改善的需求占比明显提高,社会生产活动普遍活跃,进而支持更充分的就业和民生改善。”张立群说。
张立群表示,必须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围绕扩大内需更好地形成合力。要注意到,企业和居民都是顺周期行为特点,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会谨慎投资,居民会谨慎消费。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充分发挥好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通过提振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
“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显著解决需求不足矛盾的前提下,预计中国经济国内大循环将全面畅通,中国经济将进入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带动下的持续回升轨道,2021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以上。”张立群表示。(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07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