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林绪武:新时代主场外交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
返回列表
查看: 345|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林绪武:新时代主场外交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4-22 09: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林绪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一般而言,政党形象有国内与国外之别,政党的国外形象即政党的国际形象。政党的国际形象,通常是指国际社会对于政党的有形表象、精神内涵、国际行为及其结果的总体评价,即是说,政党的国际形象,既包括有形的看得到的形象,也包含内在的看不见的形象,是综合性的认知和评价。良好的政党国际形象,能够提升政党的国际地位,增强政党的国际话语权,赢得国际认同,有助于为国家稳定和发展赢得国际空间。良好的政党国际形象,也可以间接增进国内民众的政党认同度。当前,学术界谈论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比较多,实际上,政党认同亦极为重要。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且长期的执政党,对内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对外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国际认同以谋求国家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长期以来,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和话语体系下,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在相当范围存在被妖魔化、神秘化、边缘化的情形,这既体现西方政党和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与误解,也反映了双方一定程度上的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外交主动作为,成功举办多次主场外交活动,拉开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的大幕。新时代的主场外交活动,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突破,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形象;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梳理这些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01
新时代主场外交的显著特点

2013年底,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首次谈及“主场外交”。“主场外交”一词作为官方话语出现的时间较晚。但中国的主场外交实践,自改革开放后就逐步受到重视,21世纪以来,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步增大。2001年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及同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开始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活动相继举行,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一时期的主场外交活动主题,基本上是聚焦对话、合作、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主场外交活动举行更加频繁,规模更大,涉及内容也更加广泛,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2014年5月在上海举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9月在杭州召开二十国集团会议,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9月在厦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2017年12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2018年6月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9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上海连续举办第一至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新时代的主场外交活动,与以往相比具有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与经济相关的活动比重逐渐增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全球产业链参与度的加深,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新时代主场外交活动对经济领域日益关注也是应有之义。多年来,中国持续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会议等区域或全球性经济类外交活动,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增强与其他国家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并加强相互信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二是部分主场外交活动逐渐制度化。博鳌亚洲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均已成为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的金字品牌。主场外交活动的制度化,既是中国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也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日益重要角色的反映,甚至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中国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实现了由参与到主导地位的转变。
三是积极展现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新时代广泛而频繁的主场外交活动实践,使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甚至引导议题设置、表达中国理念、提供中国方案、寻求国际认同。尤其是制度化的主场外交活动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会议机制,每一届议题设置的前后衔接,每一场的议程设置安排,都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表达提供了重要的机会,有利于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的展示。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在主场外交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形象,国际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扩大。作为中国唯一且长期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也因此得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传播。

02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展示和传播

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国家的形象紧密相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在宣传中国国家形象的同时,无疑也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观察的窗口。
致力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执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同全世界进步力量组成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进程,用4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新时代,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国际事务,借助更加频繁的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新时代主场外交活动举办的地点不仅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一线城市,也有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以及一些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等,遍布中国东西南北,让参会的国家、企业、组织和媒体等各界人士,能够切身体会中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2015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苏州会晤期间,李克强总理就带领中东欧16国领导人乘坐和谐号高铁从苏州出发前往上海,展示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水平。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馆以8个单元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表达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借助主场外交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的展示与宣传,传播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务实执政党形象。正因如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下,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和治理经验,成为有价值的、可与他国分享的、能够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作出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和民族所肩负的责任担当。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世界上最大执政党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的样子”对内而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大担当、大抱负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继续努力。人民的公仆、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始终体现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
新时代,促进国家发展仍然是主场外交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对外开放,则是已经被40多年实践证明的促进中国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一招。面对近年来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抬头的现象,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既向世界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取向,表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变初心,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推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一以贯之的信心与决心。
务实合作、开放包容的现代政党形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再次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就导致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甚至“历史终结论”喧嚣一时。作为世界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树立起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以现代化的政党国际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中,而开放包容是一个现代化政党的重要属性。因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利用重大主场外交这一重要渠道和舞台,主动向世界展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积极传播中国共产党务实合作、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敞开国门搞建设”,倡导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关系,同时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以务实合作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区域乃至全球各国合作。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针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碎片化风险,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打破亚太内部的封闭之门,敞开面向世界的开放之门。”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促进务实合作,并预计投入约3000亿元人民币用于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专项贷款。为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家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在“金砖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承诺设立首期5亿元人民币用于加强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由中国所促成发布《北京宣言》《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北京倡议》《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等一系列文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务实合作的体现。
为更好地推动区域和全球国家合作,借助主场外交活动的优势,中国设置议程,升级、创新了国际对话机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提出“金砖+”对话合作模式,并非是既有对话模式的简单升级,而是让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为他们参与全球经济、寻求共同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汇聚各国集体力量,联手应对风险挑战”。此外,中国还借助主场外交活动对国际对话机制作了诸多创新,先后创办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等。
在推动区域性或全球性务实合作之外,中国共产党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倡导相互尊重,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借助新时代更为频繁的主场外交活动,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的态度有了更多的对外展示平台。比较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包括在议事安排之外的演出、宴会、参观等,既展示了活动主办地的风貌特色,又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水立方举行欢迎晚会,展示的便是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2016年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会议,则是江南水乡、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此外,中国共产党的开放包容态度还体现在国际合作和国际对话中。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面对多重风险和挑战,二十国集团应“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包容性发展”。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倡导“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倡议“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务实合作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世界上400多个政党和组织保持紧密的联系。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共产党将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1.5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以支持各国人民加强人文往来和民间友好。为开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个领域的民间交流,中国政府承诺每年将提供10000个政府的奖学金名额。为加强世界民众对上合组织的了解,习近平主席承诺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名额。
新时代主场外交活动中,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与承诺,展示了作为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唯一执政党务实合作、开放包容的态度。因诸多国家和组织参与而备受瞩目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务实合作、开放包容的形象,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国际传播。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先进政党形象。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大势的科学判断。然而,纵观整个世界局势,不和平、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安全与和谐。针对中国提出的和平倡议,有些西方国家总是怀有猜忌和误解,总是抱着零和思维与冷战意识,认为中国崛起和强大后必然会走上大国霸权的他国老路,中国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对国际秩序的新塑造,是“地缘政治战略”的再伪装。中国共产党必须回应这些异样的声音和眼光。
2016年二十国集团会议,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珍惜难能可贵的和平与安宁,为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并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强调“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倡议各方努力把世界建设成“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等等。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的讲话都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的决心。截至2017年,中国累计派出维和人员多达3.6万余人次,500多名中国官兵在8个维和任务区进行着维和任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发展的政党形象。
中华民族经受了百年的屈辱,国际地位一度不被承认。从新中国成立到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前,中国实际上一直是被拒绝于国际社会体系之外,致使中国的“大国”形象空有其表而无名无实,承担“大国责任”同样心有余而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渐树立起大国的形象。然而,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时断时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起对世界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有力回击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2008年后,西方世界普遍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有效应对危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并焕发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大有“一枝独秀”和“风景这边独好”之势,这无疑使世界的目光转移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那么,作为这个东方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责任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中国智慧”,这恰恰是负责任大国的标准之一,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因此,在近年来举办的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习近平主席多次为世界经济出现的各种问题“开方抓药”,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期望各国相互合作和实现互利共赢。
二十国集团会议上,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重申“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发展中国家开辟一条经济增长发展的新路径,也为处于经济迷途中的世界各国带来了一道新曙光,创建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关系新模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倡导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不管是“一带一路”倡议,抑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国内外发展需求,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鲜明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坚定立场。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中国政府将同世界各国政府、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华社记者 田定宇/摄

03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认可与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对外工作要“成为展示党的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新时代主场外交活动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手笔”,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机遇,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和主持主场外交活动并进行演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务实合作且开放包容、和平发展并互利共赢的国际形象,可以说主场外交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长久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各国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偏见与误解颇多。但“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中国频繁的主场外交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时机和平台。主场外交活动令世界各国政要、商界和学术界精英,以及西方媒体记者齐聚中国,切身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倾听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实践,评估中国制度与中国道路的有效性,从而对执政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有了全新的正面评价。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对话的同时,持续聚焦与亚洲、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等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的务实发展、互利共赢,从而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回应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国际责任的质疑,也有力回击了“中国威胁论”,不仅赢得国际媒体的积极评价,而且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偏见和误解,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正面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至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大约6年的时间里,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超过900亿美元,为沿线国家创造税收超过20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近30万个,为沿线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数字与其背后的中国共产党形象联系起来,就从整体上展示和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务实合作的国际形象。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务实合作,逐渐打破了西方人的傲慢和偏见,使得“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国的朋友”。
二十国集团会议首次将发展问题放在核心位置,议题涵盖了金融、贸易和投资、能源,以及发展全球治理四个重点领域。阿根廷智库国际关系委员会专家纳迪亚·拉杜洛维奇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中国在其发展道路上始终胸怀世界”。正是肩负胸怀世界的大党、大国的责任感,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上的“疑难杂症”进行“望闻问切”,并开出一副标本兼治的“中国药方”,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真正彰显大国风范,传播大党形象,展示大国大党责任担当的世界情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借助主场外交活动的积极传播,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外交主动性,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同和更为有利的执政环境;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04
结语

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研究,可以从不同层面和多个视角展开,本文选取新时代主场外交活动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这为学界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同时,这一分析主要是基于习近平主席在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来阐述。其实,这一视角还需要结合世界各国政党、政要、传媒对中国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的认识和评价,也需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在这些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所宣布的重大政策的具体实施和落实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同时还可以从中国民众对这些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的认识和反应来作具体分析,因时间和篇幅所限,这些讨论将留待另文作进一步探索。
总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极为重要,而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即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既会促进党和国家的国际传播工作,也能提高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能力,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所以,下大力气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能力建设,新时代主场外交则为此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要进一步运用好、发挥好主场外交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积极作用。(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2年3月下(微信有删节)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2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