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返回列表
查看: 179|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0903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8-1 0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贞源
去年三月,有幸被单位安排下乡驻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近两年来,吃住在村,深入田间地头、经常入户交流,与乡镇干部、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基于开展的工作实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入基层的实践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并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20字”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问题的题解,实质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石,乡村建设发展犹如“木桶效应”中的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全面建成和建设质量。
早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十九大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5年开始脱贫攻坚,历经五年集全国人民之力,于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整体进入小康,但并不是高质量的全面的小康。
然而,乡村振兴到目前为止,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效果并不明显,仍然延续之前的状态,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性问题,必须要开展梳理,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发布了今年的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无论是从战略政策的高度,还是从具体的微观建设方案来说,已经很具体了。在这个大背景下,乡村振兴之乡村建设行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链条,就是乡镇一级的现代化建设和链接点的快速发展问题。
乡村振兴首先要有县、乡的振兴,带动农村振兴,县乡一级政府是排头雁,他们掌握政策、人才汇聚,干部队伍熟悉村情、熟知乡情,要立足实际规划在先,辐射带动农村振兴,是正确的发展之道。要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严格土地用途区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优化村庄分类标准和布局;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深化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形成乡村振兴的整合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逐步推荐城镇化建设,农民虽然进城了,但进入乡镇的数量很低,即使中国城市化率达到国际上比较发达的标准70%—80%,仍然有四五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占地面积仍然占国土面积的95%以上。因此,中国三农问题以及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问题并非可以一朝一夕解决,但这又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粮食安全保障、农副产品的后勤保障,我们每一次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和动荡,都得益于广大农村的稳如磐石,仍然是重中之重。大部分村庄仍然是生产性的,农民离不开土地和农业生产,城市更离不开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作物、农产品的供给。因此,为农村提供与城市匹配的基础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休闲等方面,这对于保持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农村、建设乡村尤其重要。
乡镇一级是链接较为发达、资源较为集中的城市和较为落后、分散的农村的重要节点,但缺少县级及以上城市的人财物和政策优势,远离农业生产,多为消费性乡镇市场环境。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主的集镇建设,发展工业的基础薄弱,缺少进行城市化建设吸引农民入住的条件,因此,下一步,着重增强乡镇一级的集镇投资,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增加吸引力,围绕乡镇集市的发展核心圈,带动周边农村的产业发展,是打通乡村振兴较为发达的县级和较为落后的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关键点,是一条必行且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
集镇是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拥有基本的行政、商业、交通、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集镇基础设施远高于村庄的利用效率。因此,城乡均等基本公共服务首先应当是集镇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及乡村建设反过来讲,不能离开农村、农业和农民,少了这些,或者说许多空心化的农村,并不是社会发展的理想化状态,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乡镇的集镇建设水平,吸引农民留在集镇、资源也吸引进来,逐渐增加生态乡镇建设资源性的投入,产生辐射效应。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个振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乡村全面振兴”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升华和具体化。“五个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内涵,是乡村振兴的五个关键的支撑点,其中,产业振兴是龙头和根本,人才振兴是持续的动力基础,文化振兴是保留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生态振兴是保持长久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组织振兴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组织保障,“五个振兴”各自成篇、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整体。
乡镇振兴快速发展目前具备的良好的优势和条件,处于发达地区的县域、城市下游,交通便利,可以分享城市的文化、科技、信息、产业等优势,人才相对集中,知识化程度、技术水平、思想意识、科研能力较强,可以借道城市的发展快轨,接通快速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它们又链接广大的农村,像一张蜘蛛网,将城市和农村之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乡镇的治理水平、发展能力、眼界意识等率先垂范实现产业、文化、治理能力、生态环境等发展,带动农村地区发展,扩展、延展;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投入,美化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就业环境、吸引农村地区人才、资金,避免农村人口过度向更大的县城和城市流动,就地发挥他们建设家乡的作用;
大力发展乡镇教育事业,引导乡村居民重视义务教育和高阶(包括大学、中职、职业等教育),三年育树、五年育人,十年育才,源源不断的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和腾飞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乡村振兴中,相对于村庄建设,更重要的应是集镇建设。应当在加大农村资源投入的同时,更着力于乡镇集市的建设和投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求是》杂志2021年第20期刊发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的文章《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章指出,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未来还会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十几亿人还要靠农业解决吃饭问题。农村改革要始终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看不准的先不要着急动,看得准的要大胆干起来。
由此,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大讨论尤为必要和必须,看准了就可以发展,可以在部分地区实施,看不准的,则可以学习周边环境、地域相同或类似的乡村建设示范点,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在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国度和广大文化传统深厚的乡镇及农村地区,再现文明的全面复兴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李贞源,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史在读博士,兰州大学教务处,驻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白杨沟村工作队员。)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43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