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建设农业强国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把握它的内涵特征?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怎样体现中国特色?我国农业还有哪些亟待补足的短板?(一)如何把握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等14个领域强国和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等建设要求,构成了全面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系,其中农业强国被单独列出,体现其特殊重要性。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必须认识到,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基,而现代化强国建设又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既要体现世界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性特征,也要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华文明特质,既包括相对先进的农业生产力,也包括比较成熟发达的农业生产关系,还包括上层建筑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突出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经营体系强、科技装备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国家支持保护强以及全球农业影响力强等几个方面。(二)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怎样体现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主要从特殊的国情、特别的优势、特色制度三个方面体现中国特色。第一,特殊国情。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从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业强国建设必须直面这一长期现实。大国之“大”主要体现为人口大国、生产大国、需求大国、小农大国和资源贫国等。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世界上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照抄照搬。我国超大规模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满足我国农产品需求。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农业增加值多年位列世界第一,粮食、棉花、茶叶、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消费量、贸易量等指标世界长期居世界首位。但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没有根本改变,2亿多农户家庭占全部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现状也没有根本改变,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光热条件与水土资源匹配度不高。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走自己的路。第二,特别优势。建设农业强国要传承弘扬农耕文明,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的大趋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成就灿烂辉煌,精耕细作、勤劳智慧、达济天下的文明传统,创造了世界最具有生命力的农耕文明,创造出最优耕地利用率和融于新时代的可持续农业模式,要赓续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增强大国文明自信。相对于发达国家“串联式”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我国现代化建设则是在外部力量冲击刺激下的赶超式发展,必须在一个压缩的时空场域内推进,走“并联式”现代化之路,利用多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果,形成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第三,特色制度。建设农业强国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托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保证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不动摇不偏离,又遵循农业再生产规律,容纳不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体制支撑和制度保障。(三)我国农业还有哪些亟待补足的短板农业强国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而不强”。其中既存在科技创新、装备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又存在核心种源、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软肋命门。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产出效率不强。农业产出效率是一国农业强大与否的最直观体现。目前,我国劳均农林牧渔增加值与高收入国家整体水平的差距在2.5万美元以上,甚至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整体水平,仅相当于欧盟的1/5、美国的1/20左右。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二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仍然远低于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第三,装备设施配套不强。我国水土资源先天不足、光热匹配度不高,必须注重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但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还不高,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农业机械装备短板突出,仓储冷链物流建设依然滞后。第四,产业组织能力不强。我国农业高度分散,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仍占主体地位,产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亟待提升。特别是我国缺少一批像孟山都、杜邦先锋等创新活跃、资源动员和市场组织能力超强、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水平较高的涉农跨国公司。第五,国际竞争优势不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是否明显,国际规则制定权、产品定价权、资源掌控权是否强大,体现着一国综合实力和农业强国建设水平。近年来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物质服务费用、土地租金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抬升,严重挤压农民收益空间,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二、如何看待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设农业强国是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目标和路径的关系。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总目标就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也要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既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农业强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外一内、一体两面的有机统一体。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核,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构成了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农业强国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外在表现,是国家现代化现代化的底线和标志。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不存在冲突矛盾,而是属于同一个逻辑自洽的“三农”话语体系。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内蕴逻辑,不仅有助于推进“三农”重大理论研究创新,也能够指导基层实践,避免基层干部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出现概念不清、主次不分、方向不明等问题。三、科技强则农业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有哪些突破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出“科技”关键词,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基石,是维护国家利益、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创新体系逐步完备,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总体水平还有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存在着部分领域对外依存度高、部分底盘技术、颠覆性前沿技术差距较大,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要种源、核心算法、现代农业装备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能力不强等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优化农业科技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抓紧制定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统筹协调,集中力量,瞄准短板弱项,强力突破,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水平。二是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立足我国国情农情,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围绕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优势力量,协同发力、联合攻关,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掌握科技发展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三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计划和市场双轮驱动,大力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和企业等多主体融合创新,加强政策扶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一大批以企业为主导的协同创新联合体。四是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农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农业领域卓越工程师等人才队伍,从源头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明年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哪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应采取哪些举措确保这些任务要求落实到位?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集中体现为“1+222”。一是“一个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这是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内涵的进一步阐释,是对“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凸显了当今时代特别是2023年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的极端重要性。二是抓住“两个要害”。就是要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既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保数量、保质量、保用途上下功夫,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又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三要“健全两个机制”。当前影响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是在经济利益分配上,农民的积极性和主产区的积极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要着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得利,多得利;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主产区抓粮经济上不吃亏、政治上有待遇。四要实施好“两个行动”。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重大任务,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单产,争取跃上粮食总产1.4万亿斤大台阶;把减少粮食浪费损耗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挖掘粮食减损降耗潜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2023年要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强化粮食安全思想认识。从政治高度、历史维度和国家安全角度,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情况下的极端紧迫性,克服疲劳、厌战、麻痹等思想,坚持连续作战,确保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降、支持水平提高。二要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坚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护耕地也是国之大者,实行“辅之以义、辅之以利”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利用价格、补贴、投资、保险等多种手段,健全“两个机制”,把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三要强化农业生产指导服务。认真总结2022年抓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指导经验,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各项政策,在确保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增加的基础上统筹抓好稳粮扩油等工作。加强农技、农机作业指导,促进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技融合;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着力减少病虫害损失。稳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提质。四要强化多元食物供给保障。统筹安排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既保数量、质量,也保多样、保时令。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