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一位乡村振兴局局长谈乡村振兴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
返回列表
查看: 397|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一位乡村振兴局局长谈乡村振兴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4-3 09: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哈福海3月10日,在天水市县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上,天水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哈福海作了题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报告。报告立足全市“三农”实际,向轮训班县处级干部辅导性提出了“乡村振兴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的建设性课题。本公众号特此分享,供广大朋友参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哈福海20233月)同志们:大家上午好!迫于形势的需要、基于工作的职责、鉴于组织的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关于“乡村振兴”的课题,也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
[color=rgba(0, 0, 0, 0.9)] 11.jpg
[color=rgba(0, 0, 0, 0.9)]  哈福海以自身为市级层面乡村振兴决策“执行者”、政策“搬运工”和信息“传导员”的职责为出发点,梳理多年来工作经验和方法,以辅导报告

开白:最近两年,我在全市纪监系统培训班、乡镇长和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新任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和业务性专题培训班上围绕“乡村振兴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的主题,宣讲政策措施、提过意见建议,和乡村振兴干部进行了很多次的交流,但前期大多是面向县区和乡村两级领导干部的培训,主要突出了业务性和操作性。今天,应组织部培训的需要,我给县处级领导干部作工作“汇报”。汇报之前,我非常忐忑的、诚恳的、虚心的给大家阐明我个人的三个出发点:第一,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文字的“搬运工”。在座的各位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战线,接触过各阶层、各方面的工作,大家才是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乡村振兴,又是如此系统、复杂、庞大和全面的课题,大家才是承担乡村振兴重任的主力军,我纯属应景性的“讲课”,甚至是揣着文件照本宣科、按图索骥,以供大家听取更多的资料;第二,我不是教授,我只是一个信息的“传导者”。“扶贫开发”有着30年的历史积累期,八年的集中攻坚期,是一项机制成熟、体系完备、路径清晰、目标明确、考核统一的战术性任务,而“乡村振兴”是一项机制灵活、内容广泛、载体丰富、目标长远、任务艰巨的战略性工程。目前,诸多三农领域的领导干部、教授专家在研究、党员干部在探索,全社会都在集中精力的抓“有效衔接”,可以说,过渡期内,乡村振兴的机制和体系的正是一个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我仅从履职尽责的角度,将我能够涉猎到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大家,或者传达给各位,以供大家更多的获取更多的知识;第三,我不是学者,我只是一个政策的“二传手”。本着增进交流、相互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学习到位,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传达到位,将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落实到位的目的,我带领大家将最新理论成果、有关政策和会议精神与再作一次“重温学习”,将大家能从书本、文件、网络上办到的事重复一遍,结合我们乡村振兴系统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看法、想法和做法,通过谈谈粗浅的意见表达,让大家了解更多的政策。不妥之处,还请同志们多多担待、海涵包容。)我今天所“汇报”的主题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乡村的富庶是历史盛世的重要标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的二十大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性的汇报:一、面对乡村振兴,探讨“应该怎么看”的问题(宏观看)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强化对“乡村振兴”战略性决策的认识,既要处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也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去度量,还要生在社会的温度去权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从最顶层的总体规划设计,到最前沿的具体实施方案,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去探讨。既:战略前提、战略背景、战略意义、战略目标等。这也是一项伟大战略确立的政治流程逻辑和基本构成体系。1.战略前提。我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农业提取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进一步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让农村要素交换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改变,“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角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战略性考虑的原因后面我还会谈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确立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酝酿和积累阶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相继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又确立“城乡一体化、改革征地、新型经营主体”的重大任务,提出了三农工作“四化同步”目标(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4个同步发展)。我们能够看到,历史发展中关于“三农”工作从“导向”转为“方向”,从“引领”转为“引导”,从“概括”转为“具体”,从“面上”到了“点上”。第二,形成和提出阶段。党在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七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二十字方针”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主攻方向。十九届历次全会上,党中央多次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安排部署,设置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区、到乡镇,甚至到村一级,但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工作任务和配套措施。可以说,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正在逐步、有力、有序的统揽起“三农”工作全局,党也实现了新时期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的战略性目标。三、完善和成熟阶段。去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首先是对新时代10年“三农”工作成就的深入总结,对面临形势的深入分析,对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关于“三农”工作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工作,可以概括为:“4处成就、2处问题、1节集中部署、30处涉及‘三农’的工作部署”。(4处成就。一处是“三件大事”中,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三处分别为16方面伟大变革中,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处问题。一是粮食、产业供应链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1节集中部署。在第四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用450字左右的大篇幅,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课件上有)。30处涉农部署。在第四到第十五章中,有10个方面30处涉及“三农”的工作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可以说,自上而下这一系列的举措,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也是统领我们农村发展的总抓手。因此,我们务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逐字逐句分析研究,逐条逐项细化落实,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扎扎实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2.战略背景。战略性决策确立的历史原因,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学习。党中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由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因为党的十九大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在乡村表现得最为突出。(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当前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比如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资源丰富、机会众多,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里务工就业,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等等),要解决这个时代性复杂难题,就要实施乡村振兴。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看,中国是社会主义道路,总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因为我国国情与国际发展需要,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如今一二线城市富有了,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强国,乡村不振兴,居住在乡村的人民群众就难以富裕。只要有一个群众不富裕,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因此,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二是从经济层面来看,我国发展初期,为了使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前面讲到的“从农业提取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这是我们当时必须补齐“工业发展先天不足”的唯一途径。如今,城市得到了发展、工业得到了强大,反过来就需要城市真正反哺农村、工业真正反哺农业,让农村振兴、让农业兴旺、让农民富裕。另外,我国沿海地区及一二线大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业也暴露出了一些“疲弊”问题,在发展速度上限、经济承受能力受限、市场总量饱和的短期内,很难出现较大的突破性发展。党的二十大也指出,未来五年,我们主要目标任务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而乡村振兴给城市所带来的增量是极大的、空间是极大的,乡村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速的广阔天地。因此,乡村振兴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需要。三是从规划层面上看,我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是指到建国100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央发布的2035目标指出,我国要到2035年,也就是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很明确:国家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用15年的时间作为现代化的巩固和提升,保证205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现代化,目前最大的短板在乡村,因此,乡村能否振兴,是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实现大事。四是从文化层面上看,当前中国在国际世界的崛起除了经济崛起以外,更需要的是文化崛起,只有文化昌盛才足以对外输出各种优势资源,世界人民才会信服中国的崛起。而文化发展仅靠现有城市发展规模,在文化影响力上是远远不足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除了体现在已较发达的大城市之外,乡村中许多文化风俗习惯也是走向世界的文化精华,具有十分强悍的文化潜力(今年,好多国家在赶时髦过春节,对于国外就是“洋节”,我们以前过“情人节”“圣诞节,现在大有扭转之势)。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指出,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五是从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上看,多年来,我们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底线,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使用,使得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是国家粮食进口量依然巨大。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却大量土地闲置浪费、杂草丛生,土地并没有发挥粮食生产功能。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村美起来、农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并以此来激发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大任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需要。六是从人口结构层面上看,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占比达到36%,流动人口比例达到90%,乡村人口数虽然比2010年在逐渐减少,但流动人口中有大量的乡村人口,乡村人口进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40%,大量乡村人口进入城镇,降低了城市的生产供应能力,要完成生活补给,只有乡村振兴可以推动产业兴旺,促使内部发展结构趋于稳定,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因此,我们从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国家安全、人口结构等各方面看到,乡村振兴势在必行。3.战略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第一个要实现乡村振兴与繁荣的国家战略,对中国社会和农村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巨大。其中最直接的意义,就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使我国乡村经济社会从滞后、落后的发展状况中扭转过来,实现乡村与城市共同走向繁荣。这里,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衔接”之路。从历史来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搞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面消减,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农村已经开始转向相对贫困的治理阶段。从现实来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要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特别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5年过渡期内、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在巩固成果中防止发生和坚决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依然是核心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从设计上来说,第一阶段就是从根本上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问题。从发展来看,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于破解三农发展制约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看成是“两项工作”“两个阶段”“过去和现在”,要系统化、融合性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同一项工作,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初级阶段,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解决国家层面创新驱动发展制约性问题的根本举措。建国以来,我党一直将创新置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民族发展现实需求,应时、应势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理念,这是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全球产业大变革时期国家或民族富强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这透漏出三个问题。问题一:改革开放后,城乡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落差与不平衡,我国拥有8亿多农民,是实实在在的实质型农耕国家,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整体性脱贫后,持续全面发展,迈入现代发达国家门槛中的明显标志。问题二,我们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立破并举、洗旧革新,全社会治理体系发生深刻性变革,生产关系最具革命性变化的乡村治理模式,我们党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提出的“乡村振兴”是势在必行的新型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与此同时,农业对于我国来说是重中之重,是步入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生命健康、自然生活的实力标志和必然途径。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对于我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4.战略目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领导、参与主体、实施推进、实施保障等方面党中央都作出了安排部署及要求。其中着重强调了要注重战略推进的节奏和力度,要分类推进、梯次推进,也就是要着重防止搞遍地开花式、一蹴而就式的表面政绩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前面提到的形成探索实践和丰富完善阶段);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乡村振兴,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过程。那么,第一个大的方面,“乡村振兴怎么看”,西方国家早在十几年、甚至几百年前就开始着手农业农村方面的建设工程,比如日本造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德国村庄更新荷兰农地整理瑞士乡村建设法国农村改革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等等,早在乡村挖掘到了优势和资源,那么相信我们有着中国模式、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能够迎头赶上西方国家。这些乡村治理模式尽管类型多样,有些是自上而下产生的,有些是上下结合驱动的,有些是外生的,有些是内生的,等等。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国家都发挥了由政府主导,各阶层共同参与主体的功能作用和内在价值,充分体现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思路,从而实现了乡村的稳定繁荣发展。如果要在国际上描述乡村振兴,是不是与时俱进的叫做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这里,我们从政策层面强调:既要把乡村振兴看成是一步一步、一件一件,像搞脱贫攻坚一样,将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用“绣花式”功夫破解,精准推进任务落实的过程,又要围绕乡村振兴需要,围绕“缺什么干什么”,做好规划,逐步实施,长远结合,有的放矢,既不能泛泛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想着“一步进入社会主义”,也要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二、衔接乡村振兴,探讨“应该怎么干”的问题(中观看)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的构建和机制的运行完善中,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党政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各自辖区和领域的谋划推动,对天水市未来三年我们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就我市领导层面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是对接国家顶层设计、省级安排部署政策衔接不紧密、目标不明朗的问题,要不将“乡村振兴”作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与有形与无形当中“号召性”工作,等待乡村振兴部门列出具体性工作任务,主动性不高;二是将“乡村振兴”作为包罗万象、可容纳百事百科、可包含千方百计、可拿来我用的“标志性”工作,在各自领域和行业中,乡村振兴成了各种工作、各类活动的“万能标签”,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知度不深;三是将“乡村振兴”视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和涉农部门的主责主业,加之目前因机构改革中未能明确乡村振兴部门职能,仍有个别领域“悬空”和“等待破土动工”的问题;四是我市乡村振兴目前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动能不足、任务分散、保障不力、归宿不明,缺少规模性载体和突破性抓手的问题,等等。我前面所讲的国家战略“政治流程逻辑”的意思,就是当前我们务必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各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安排和部署。首先是进行乡村振兴的整体格局布置,然后才能调动资源给予动能安排,确定乡村振兴发展的任务内容,建立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最后就是向着目标方向发展前进,即乡村振兴发展的归宿,要很清晰、很完整地构成“一盘棋”谋划,“一张图”作战,“一张网”调度的运行体系。1.要构建好乡村振兴的新格局。我市目前开展乡村振兴,需要形成怎样的格局,按照中央和省上的有关实施指导意见,主要分四种情况:一是对各县区、各乡镇乡村区域的土地要优化功能布局,虽然这两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做好编制规划,但是大多数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考虑到乡村土地充分发挥“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布局作用,这和我们修建一座庭院是相同的道理,生产、生活、生态分区设置,分功能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划分及其优化,做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保护青山绿水。二是对乡村与城区、镇区之间土地关系的布局要优化布局,做到统筹安排。主要是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要统筹谋划城乡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不能顾此失彼、出现盲区或者重复性破坏。三是要针对村庄的类别格局,进行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村庄分成了四大类:1.城郊类村庄要率先做城乡融合发展,向城市化转型;2.特色类村庄有自然特色资源或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对它们既要保护,又合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3.搬迁撤并类村庄,生态原因整体搬迁或者因为行政管辖撤并的可以直接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做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衔接;4.集聚类村庄,是农村人口聚居在一起而形成的较大规模的村庄,这类村庄占村庄的大多数,对它们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推进、改造、提质。四是要针对当前乡村相对贫富状况格局,着重做好防止致贫防贫动态监测。这是因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在当前乡村相对贫富状况格局上,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有的家庭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风险。我们既要推动农村全面小康、推进共同富裕,又要重点解决脱贫区域和风险人口的防止致贫问题。这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在领导决策层面,特别是县区党政领导对于乡村振兴机制建立完善期的“格局摆布”,对赢得和争取未来发展空间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对过去的发展布局、发展动能要有所改变,有所改革创新,有所进步提升,否则,就难免陷人“唱老调、走老路”的困境。2.要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乡村振兴这个宏大工程的推进,离不开强大的动能资源,其动能可以概括归纳为“三个升级赋能”。第一,农业生产能力升级赋能。农业永远是农村主业,乡村振兴不等于专门搞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国家层面,近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农业头等大事,虽然天水不是产粮大市,但也要为“粮食安全”力所能及的作出贡献,我们近两年持续开展了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但是,要实现全市农业生产能力现代化,生产技术、设施设备、创新能力和从业队伍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不然会不知不觉与其他省份和地州拉开“硬件”和“数量”上的差距。第二,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升级赋能。当前,我市农产品整体质量堪忧,农业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脆弱,最突出问题就是部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果品质量不优、畜牧没有规模,品牌不亮,中药材加工有待提升的问题。因此,我市“四大产业”的质量和品牌的升级突围方向,就是走绿色环保化、无公害化、有机化和优质品牌化的道路,这是长远之计,今后的必然路线。而当前亟需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监管有效机制、亟需解决农药残留超标和农田被毒害污染的问题、亟需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尤其要大力探索和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体系的运用。第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升级赋能。一方面,我市要促使小农生产升级赋能,这就是要把目前单干的、分散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进行有机衔接,因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推进全市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探索性尝试衔接方式,通过组建产业协会和产业联合会,组织小农户共同对接市场,共同提升市场竞争力(如张家川牛肉拉面发展模式);创新农业合作社机制,使农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当前简单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再进一步升级,培育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联合体”,从而在更高层次水平上对接省内外市场,提高全国的市场竞争能力。3.要找准乡村振兴的新对象。乡村振兴的对象内容就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和发展内容,主要是对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和阶段性任务的体现。因此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发展:第一,农业现代化发展。就是要实现全市农业生产能力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即要推动农业由注重提高产量的增产导向型向注重提高质量的提质导向型转变,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第二,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即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先行发掘和整合一批资源优势明显的乡村多元功能和多元价值。我们的发展重点村,除了提供农产品,还可以发展带动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养生养老、户外活动等其他多种功能和价值,要发掘和整合这些靠近城区、交通便利、又有功能价值及其资源的村,从而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多元化增值;二是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比如,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三是打造大载体、大平台和园区新模式。就是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以及发展乡村产业特色小镇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大载体,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农村电商产业园等新平台。第三,农村生态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决不是农村的城市化,也决不是走类似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工业化“先污染再治理”的支付环保代价发展模式,而是自始至终都要注重保持生态环保,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主要是要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等,尤其是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文化道德价值观、遏制农村传统道德水平大幅滑坡现象。第五,创新发展农村治理新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要强化乡村社会的自治、法治和德治;要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机结合,从而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我们已经对乡村治理新体系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路、新对策(市农业农村局也探索出了适合我市发展的“六治融合”模式),比如,在自治方面,要求健全和创新现有的村民自治机制;在法治方面,要求强化法律在农村各领域的权威地位和法律公信力;在德治方面,要求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是一个新提法,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机制创新。我们以前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什么一直很乏力、不太有效?社会道德和文化为什么不断严重滑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激励和约束,而这个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已经通过发展城乡居民道德表现征信制度,以及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科学技术在技术层面得到实现。4.要构建乡村振兴新的支撑保障。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当有充分足够的支撑保障,这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第一,组织领导保障。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是乡村振兴最坚强的保障(比如“五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因此要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乡村治理体系的支撑保障。乡村治理体系既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对象,又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支撑保障。第三,农村民生的支撑保障。这要求大力发展和扎实推进各项具体的农村民生事业。第四,制度供给的支撑保障。制度供给,就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完善,要用好用活制度改革、土地改革和产权改革完善等。第五,人才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都存在着支撑性人才短缺的问题。第六,投入保障。要建立多元投入格局,着重是做好三个方面:1.政府财政保障,2.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3.培育农村自身投资发展能力。第七 ,用地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必会新增大量用地需求。但是,我们国家是实行最严格的耕田保护政策,严格管理土地的使用。农村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经过严格审批,否则就是违法违规用地,要承担风险。最近几年,国家国土等相关部门制定政策,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来发展休闲农业,开了一些政策“口子”。今后的用地保障,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各县区要提供农村新增用地的规划指标;另一方面,要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的存量。第八,金融支农保障。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5.要明确乡村振兴新的发展归宿。大家务必要按照前面我提到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连续五届关于“三农”工作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不同,但有一个中心目标不变——城乡一体化。因此,乡村振兴的发展归宿是城乡一体化。当前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居民户籍权益融合发展。在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实际性破除情况下,当下很多农民到城市务工发展,明显感到进退两难,正所谓“城市容不下肉身,农村安放不了灵魂”。进城农民首先要面对的是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福利方面的歧视性差异,构成了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的壁垒。二是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三、推进乡村振兴,探讨“应该干什么”的问题(微观看)面对国家而言,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面对乡村本身,乡村振兴也是一种“乡村综合体”模式,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乡村的落地实施,是战略从顶层设计、到推动完善、到落地落实的系统性“国家工程”。如,我们原来每位县级干部都履行一项“乡村振兴联络员”的职能,现在所有的部门也包抓各自的帮扶村,但具体来讲,我们进入真正的村级层面,主要在村级规划、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利益机制等作为突破口开展工作。如果说乡村振兴战略类似于造“一座机械化工厂”。如果国家层面是指挥部,我们就是“后勤库”,村级才是实现真正接轨的每一个实际“操作盘”。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全面把握、统筹规划。在这里,结合咱们天水市的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让规划找得到动力。村级规划是村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构成要素。制定和实施一个科学可行并能有效破解当前影响农村发展瓶颈问题的村级规划,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落地至关重要。村级规划既要符合国家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指导、政策要求,又要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项目等。但是,制定和实施村级规划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难度,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村级规划涉及乡村发展的领域很广,关系很复杂,诸多影响农村发展的瓶颈和困难还有待破除,并且这种规划还需要我们具备跟上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另外,我们做村级规划,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村,都千篇一律的规划、打造成乡村旅游目的地。对于没有独特乡村旅游资源的村,我们应当着重从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多业态整合发展上找出路。可见 ,乡村振兴战略的村级规划及其具体操作实施,确实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策划运作水平,县区和乡镇党委政府应鼓励相关企业和专业机构对接乡村振兴基层实务。,让产业找得到效益。俗话说,村无产不兴,民无业不富,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也处在一个需要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农村传统种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规模性经营的大格局尚未形成,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农业企业的市场占有量低。一些村还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限的资源并没有产出更大的效益,比如苹果产业的销售每年都不同程度存在滞销,(有时是产业大户把钱挣了,可有时又是储存大户把钱挣了,都是没有把握好市场需求),蔬菜产业结构不适应逐年变化的市场需求,养殖产业没有形成链条发展模式,特别是近几年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打高了“数量”的冲击,降低了“质量”的效益,乍一看,人均收入上去了,但持续增高已经顶到了“天花板”,特别是产业基础薄弱的地方,还需要“培育”产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基础好的地方,还需要“培优”产业质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我们做一对比:在产业取向上,脱贫攻坚中,我们看中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而乡村振兴中,我们要解决把“种什么、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种什么”的问题,让单向的“种得好”转变为双向“卖得出、卖得好”。产业管护上,以前是让那些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人摆脱土地的束缚,让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留在土地上,而现在需要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要强化技术服务,让所有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去“办公”,用良种、良法、良策,让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向香港、澳门输出精品蔬菜)在精细加工上,以前是培养“种养”与“加工”两条线分线运行,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延长产品链,而现在,重在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建立优质农产品直营直销,进展会、进超市,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上,也就是让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让好产品卖出一个好价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让资本找得到平台。当前,大量的人口和资金仍然从农村向城镇单向流动,农村土地大量撂荒,而城市资本因农村土地资源难以流动,导致宝贵的资本大量沉淀,难以进入农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期将再延长 30 年,这为盘活农村资产和城市资本双向互动提供了政策支撑,我们一定要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同时,针对农村闲置资产,要以“土地流转”和“高效农田”建设为抓手,让农民从农村走出来,让农产品从农村走出来,吸引城市资本再进农村,鼓励城市企业再进农村。要管住规划、放开市场,守住底线、多元供给,以资源为新郎、资本为新娘,让“资本下乡”,这才是关键,城市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参与农产品策划、包装、运营(网店销售、三专一平台、专柜专区专馆建设,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参与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要让“市民下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刺激农村消费,倒逼农村文明程度提升,通过人员流动、资源互换,释放出农村发展巨大空间,让市民下乡有盼头、能人回乡有劲头、企业兴乡有干头、农民挣钱有奔头。当前,我们业看到了城市资本进农村这一趋势,现实的讲,一些农民已经难以回到“田间地头”了,因观念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们国家的“逆城镇化”还没有真正到来,面向农村投资的企业家无非是看上了现在国家扶持农村的好政策,因此,我们乡镇要大力吸引一批真正有经济实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企业家去干事创业,决不能将巧设名目,“套项目、骗资金、害农村”的人去乡村圈地运动、建设厂房,甚至搞空壳旅游项目。,让村庄找得到韵味。这些年,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对照生态宜居的要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要是呵护乡村环境。要从改厕、改厨、改水、改圈做起,深入开展“清洁”和“八差治理”行动,(这是原来市委提出的做法,现在也不过时,既劳动能力差、家庭结构差、家庭氛围差、邻里关系差、精神状态差、居住条件差、生活质量差),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实施山地森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镇园林化等工程,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其次管护基础设施。要对脱贫攻坚中完善的村级设施进行全面的提升改造,加大管护力度,推进农村“水电路网”等建设,水要户户通,电要稳定通,路要条条通,网要高速互通,对农房房屋要加强修缮改造,对一些传统建筑要申请上级文物部门保护,让农村有气息、有神韵、有味道。第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要深入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物流、法制等公共服务沉下农村,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提升乡村生活环境吸引力,让农村更像“农村”,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让活动找得到场所。如今,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富裕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需要“有办事、有交流、有娱乐、有学习”的场所。一是要让办事有场所,加快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功能,发挥功效,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要让交流有场所,针对农村老弱病残群体,探索建设流动幸福院,网络亲情群,建立群众交流服务站,配套活动室、休息室、爱心饭堂等,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帮办完成“微心愿”等(如今年开展“一行动一活动”中,关于留守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满足“微心愿”行动,每月上门办理等服务)。要让娱乐有场所,建设一批村级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组建一批群众演艺团体,引导广泛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娱生活。要让学习有场所,现在我们每一个村都有农家书屋,要给予足够的开放时间,倡导读书、学习,开办农民讲习所,引导农民更新知识和观念,要引导大批有网络直播爱好的农民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引导树立健康文明的学习交流平台。,让群众找得到组织。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基层组织“典型引领”、基层党员“先锋引领”和基层治理“创新引领”,让支部找到道路,让集体找到思路,让党员找到门路,让群众找到出路,让产品找到销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探索建立村级自管组织或“三自组织”(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确保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得到组织,解决社会事务有人管,组织说话有人听矛盾纠纷有人问,生活困难有人帮,让群众更有依靠感,增强村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让基层找得到认同。要重点抓好村级事务公开公示的广度和精度,通过村民议事会、网络议事会,村级大喇叭等,对全村重大事项进行全面公开,乡镇党委派人直接参与村两委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等方式,推行干部下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把公权力用到群众心坎上,抓好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作风建设,坚决杜绝优亲厚友,让镇村干部的公道正派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让群众找得到认同感,让公权公平使用成为群众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让致富找得到门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需培训、按需帮扶的原则,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提升致富本领、找到致富门路。门路一: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每户有一个技能人、就业人;要就近转移农民就业,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门路二:着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引进和改良产业品种,推动规模化发展,提高质量,增加农业直接效益;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要以乡镇为单位培养拳头品牌,畅通市场,增加农业附加值,形成多次收益。门路三: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以创业促生财,主要抓好提供创业补贴和服务,实现创业增收;要以土地改革促生财,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出让增收;要以股息促生财,发展股份合作社,实现分红增收;要以余钱促生财,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财产性收入。门路四:着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要用足农业补贴政策,扩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良法补助、种粮大户补贴试点等农业补贴的受益面;要落实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等等。,让乡愁找得到归属。乡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系,是所有人的情怀所在,乡愁就是植根于广阔无垠的田野间,绵延于依山傍水的村庄里,浓缩于祖辈相传的老屋中的乡村灵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乡村的记忆不再清晰,乡愁的丝线逐渐淡去,大多事业有成的人也无法回到过去的乡村,那么,我们要严格按照大保护、大传承、大发展的要求,在振兴示范村想方设法找到原有乡村的印迹和味道(乡村记忆馆要有特色,整合资源建设,要有体验性),而不仅仅是复制和还原。乡村的回忆就是利用好乡村特有的优势,让美景成为一种追求,让美德成为一种传承,让美味成为一种生活,让美好成为一种感觉。一是要塑造生态美景,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核心,保护好传统村落,修复好生态环境,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村建设成为家园、花园、果园、乐园,有意识的留有空间,保留传统农耕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融入农村记忆之中。要传承乡土美德,把本土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弘扬开来,实现“德”润万家;要深入挖掘本土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民间艺术、观念信仰等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乡村文明,让每个人感受到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推介乡间美味,乡间本味是城市缺少的那份亲切,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乡间土菜、农家小吃等食物遗产,恢复传统工艺做法,给予乡间小技艺、小加工、小厨房定向扶持,让乡间美味回味一生。要留恋乡村美好,乡村的记忆是美好的,是每个人的情感寄托,是一个人的感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示范性乡村,要唤得起儿时美好的记忆,或是“小桥、流水、人家”,或是村口老树、村中老泉、村里老屋,或是那些锈迹斑斑的农耕用具,等等,都能触及到刻骨乡愁、铭心乡谣。要唤得起友好和谐的记忆,听到的仍然是远亲不如近邻,看到的仍然是家庭其乐融融,感受到的仍然是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要通过建设乡村记忆馆、童谣馆等,唤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同志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工程要系统推进,系统思考、系统谋划、系统实施。我们即为乡村振兴时代的“兵”,就是现在的乡村振兴人,我们乡村振兴局就是大家的“娘家人”,希望我们紧密团结,精诚作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弹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钢琴,下好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围棋,以昂扬的姿态、优异的成绩书写乡村振兴美丽的画卷。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