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农业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
返回列表
查看: 195|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农业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4-13 1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佳霖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的敖汉旗境内,有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聚落遗址——兴隆沟遗址。该遗址发掘出土的一尊高55厘米的整身陶人像,被誉为“中华祖神”,出土的炭化粟,经研究检测,是我国北方最早的小米种子。依托这些考古发掘成果,近年来,敖汉旗多措并举,展示其厚重文化内涵,并为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

厚重的文化内涵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与敖汉旗文化馆(现为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在文物调查时发现了兴隆沟遗址。之后,考古人员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了房址、居室墓、灰坑等遗迹。

2012年5月,考古人员在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采集到了比较独特的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片。通常考古人员从地表采集到的是如陶罐、陶碗之类的陶器残片,然而这次发现的陶片却很独特,通过拼对,发现这是陶人的面部残片。随后开展的抢救性发掘,又采集到了一些陶制头部残片及胳膊残段。考古人员用了10天的时间,基本复原了一个整身陶人。陶人通高55厘米,用泥质红陶烧制而成,外表通体磨光,局部施黑彩,双臂下垂,臂肘弯曲,头部戴冠,长发盘折,面部五官清晰,神态逼真,似男性长者形象。“整身陶人作为重要考古实证,表明红山文化晚期已经正式进入文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认为,雕塑、烧制整身陶人,体现出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人戴冠、佩“帽正”等显示身份地位的服饰,证明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形成等级化的社会分层,说明红山文化晚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兴隆沟遗址的发掘还为小米的起源提供了答案。2001年,考古人员选取了一些土样进行浮选,找到了数量较少的炭化粟。2002年,在遗址的堆积层内,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了更多的炭化谷物标本,其中黍占90%、粟占10%。对这些炭化粟检测的结果显示,这些小米已经是人工栽培的形态,而且比陕西鱼化寨出土的要早几百年。

之后,这一结论也经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实验室进行了验证,最终结果显示,兴隆沟遗址出土的小米是我国北方最早的小米种子,比欧洲早2700年。与此同时,对敖汉地区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遗骨标本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约8000年之前,敖汉地区古人的主食中粟或黍占60%至80%。再结合定居村落的出现以及成熟的掘土、谷物加工工具的制作和使用,证实在8000年之前该地旱作农业系统已经形成。2012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又被农业部列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连接公众生活

历经8000年的风雨变迁,粟和黍等古老物种不但没有在敖汉旗灭绝,反而得到代代传承。敖汉旗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国强介绍,粟、黍多生长在旱坡地上,且株型较小,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农户世代传承着保留农家品种、施农家肥、轮作、套种等耕作方式。耕作方式、机制的延续,使得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实现了可持续的绿色农业发展。多年来,谷子、高粱、糜子、杂豆等农家传统种植的濒危作物品种得到保留和传承,流传在敖汉旗境内的祭星、祈雨、撒灯、呼图格沁、跑黄河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农耕文化习俗也得到保护和延续。

“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这是‘敖汉小米’的根和魂。以小米为主的旱作农业为依托,敖汉推进相关产业发展,以更好连接公众生活。”梁国强介绍,敖汉旗成立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全球化视野致力于发掘农耕文明内涵,传承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以来,敖汉旗建设改造新式水平梯田和旱作高标准农田47万亩,发展以旱作农业景观梯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观光游,萨力巴乡三十二连山、老牛槽沟村等打造的以绿色谷子为种植主体的“五彩梯田”年接待游客量20万人次。完善旱作农业主题公园、敖汉小米博物馆、御延堂小米研学院等研学点,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同时,建设敖谷香田园综合体、小米饭农家院、小米宴主题餐厅等,发展展览展示、采摘、教育科普等产业,让大众在体验敖汉旗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整身陶人在敖汉旗博物馆(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常态展出,同时,“辽河源的文明曙光——史前文化基本陈列展”“八千年前原始聚落——兴隆洼人生活场景复原”等展览,对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相关文物进行了展示。在整身陶人出土地,敖汉旗还建设了一座小规模的展示馆——“中华祖神”出土地,复原了陶人当时出土的场景。“每年的5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众到此参加祭拜仪式以及相关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最多的时候达6万余人。”梁国强说。

助力乡村振兴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助推了敖汉以小米为代表的杂粮的经济价值的提升。据记者了解,在2012年之前,一斤小米卖一元多。如今,普通包装的小米价格9元/斤,有机小米价格达23元/斤,礼品装的精选小米最高价可达80元/斤,当地农民获得丰厚的收益。小米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种植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其中发展绿色谷子生产基地15万亩、有机谷子生产基地7.4万亩。敖汉旗还根据农民的传统种植习惯,建设了优质荞麦种植基地、优质高粱种植基地、优质杂豆种植基地等。

与此同时,利用优质的小米资源,敖汉旗还不断延伸小米的产业链,提升小米的附加值,比如利用当地农家传统品种开发了月子米、石碾米、四色米、红谷米等小米产品以及小米锅巴、小米酥、小米酒等系列食品,推动小米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据统计,敖汉旗目前有以小米加工为主的杂粮企业184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小米加工企业22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

“敖汉小米以及杂粮产业的发展和成长,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成果。”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徐峰说。下一步敖汉旗将牢牢把握敖汉小米文化深、品质好、环境优、品牌响、覆盖广的优势,将小米以及杂粮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小米以及杂粮种养循环经济,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文化之力推动敖汉旗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来源:中国文化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2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