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微妙变化:随着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是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以数据为证:虽然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预期增长4.5%,但是一系列先行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回升基础仍须巩固。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 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经济运行处在持续恢复之中,但是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地方、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尚需时日,大宗消费需求尚未有较大起色,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持续性不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仍面临不少阻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英华也告诉本报记者,经济仍然处于持续修复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须增强。正因如此,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中央释放的政策信号非常明确,既要兼顾短期内的经济复苏向好,进一步缓解来自需求、供给方面的约束,稳定和改善预期;又要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充分发挥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等政策效力,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引导长期预期改善,增强市场信心,及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石英华如是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志明对本报记者说,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标志。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持续面临阶段性困难,以致推动16-24岁青年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运行。同时,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贸发展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面临的困难增多,可能会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成果带来持续不利的影响。因此,此次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帮助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实现就业,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 刘向东认为,巩固经济恢复成果的当务之急是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本报记者说,疫情3年以来,由于多数民企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因而受到的冲击远大于国企。中小企业PMI恢复情况不如大企业;民间投资持续走低,累计增速从2021年2月的36.4%降至今年一季度的0.6%;民营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平均降幅均低于国有企业。 “要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就要先保障民企利益,改善民企环境,提升民企信心。”在连平看来,下一步,应通过完善立法、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益、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明确“红绿灯”边界,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给民营企业以信心和方向。 至于如何恢复和扩大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继续加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从加力提振消费信心、着力增强消费能力、大力创新消费场景、有效增加服务消费供给、加快改善消费条件及合理降低消费税费负担等方面入手,更好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向好。 深化改革开放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崔卫杰向本报记者说,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以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眼于高效集聚和配置国内外高端要素资源。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国际大循环,聚焦人才、数据信息等高端要素,构建有助于高端要素资源自由便捷流动的良好环境,有效集聚和高效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特别是要聚焦制约高端要素资源自由便捷流动的深层次问题,查找短板,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集聚和配置各类高端要素资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要素资源保障。 二是着眼于服务和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破除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深挖产业发展潜力。要根据不同产业特别是不同服务业的难点堵点,精准定位产业发展诉求,真正把解决产业发展诉求放在突出位置;要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准确把握产业链主、产业生态等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新特征,制定前瞻性的定制化产业开放发展策略。 三是着眼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要依托自贸区港等前沿开放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服务于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设立具有开创性、标志性,且能够引领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推动中西部地区由跟随型开放向引领型开放转变。同时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设计实施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助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政策制度。 四是着眼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针对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贸易、投资、转变政府职能、行业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是要通过自贸区港建设,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水平。(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