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4月十大粮农新闻回顾及独家点评
返回列表
查看: 77|回复: 0
收起左侧

4月十大粮农新闻回顾及独家点评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778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5-9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3-5-9 10:07 编辑

一、黑海粮食协议前景未明

当地时间周日(4月2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示,如果七国集团(G7)全面禁止对俄罗斯的出口,莫斯科方面将以终止黑海粮食协议作为回应。美国彭博社2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考虑几乎全面禁止对俄出口,G7官员将在今年5月19日至21日的G7峰会前讨论全面加码的提案,目的是拉拢欧盟各个成员国,一同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在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出口禁令的同时,G7却又要求俄罗斯“全面延长、实施和扩大”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在目前的框架下,除非某一类产品被明确列入黑名单,否则向俄罗斯出口这些产品是允许的。然而,根据媒体披露的内容,G7考虑改变其制裁措施,在新的框架下,除非相关商品被列入允许出口至俄罗斯的指定商品清单,否则默认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商品。G7农业部长周日发布公报称:“我们意识到联合国和土耳其促成的《黑海谷物倡议》(BSGI)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坚决支持其延长、全面实施和扩大。”

点评:黑海粮食运输协议的延期前景未明,为当前较为沉寂的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一点提振,但力度有限,主要因为目前大宗需求较为低迷,炒作意愿下降,而且俄乌战争爆发一年多,市场早就进行了动态调整,形成了新的均衡很大程度地消化了其影响。

二、阿根廷主粮减产超四成,粮食出口同比大降

阿根廷油料工业商会和谷物出口中心发布统计报告称,2023年4月,该国粮食出口额达到16.05亿美元,同比下降24%。今年前四个月,阿根廷累计粮食出口额为5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8.79亿美元。

报告称,受国内持续严重干旱影响,阿根廷小麦、大豆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将继续出现大规模减产。2022至2023年度,阿根廷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将比上一年度减少近45%,约合5000万吨。

报告还预测称,旱灾引发的持续减产以及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阿根廷2023年农产品出口创收总额减少180亿美元。

点评:受大幅减产影响,2022/23年度阿根廷小麦、玉米出口量总计减少接近2000万吨,至3050万吨,占全球出口比例7.8%,较上一年度下跌4.5个百分点。阿根廷大豆出口量在300万吨的规模左右,影响非常有限。小麦虽然减少超过1000万吨,但在其他国家的补充之下,全球出口量较上年度不降反升。玉米出口下降近1000万吨,叠加部分国家减产,全球出口量减少超过3000万吨。

三、正邦科技一年亏134亿

4月底,正邦科技发布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去年亏损133.87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11.79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到156.99%。公司股票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正邦”。正邦科技曾经是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领军企业,被誉为“猪王”。然而,近年来,由于生猪市场的波动、公司的资金困境、业务的调整等因素,正邦科技陷入了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预重整延期等危机。

生猪养殖是正邦科技的主营业务,占据了公司营收和利润的绝大部分。因此,生猪市场的行情对公司的经营影响非常大。近几年,生猪市场经历了非常剧烈的波动。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国内生猪存栏大幅减少,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分别同比下降了21.6%和21.3%。供给市场的萎缩,导致生猪价格飙升。正邦科技也借此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根据同花顺的数据显示,当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6.47亿元,同比增长1288.94%,不仅仅是转亏为盈,而且是大幅增长。然而,2020年,疫情发生,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保民生的政策,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全国生猪的存栏和出栏都出现了双位数的增长率,在10月份达到顶点后,生猪价格开始下跌。同时,受制于公司资金情况和养殖效益等因素,正邦科技出栏量也大幅下降。2021年,公司亏损188亿元,比上一年利润下降了427%。

正邦科技在2019年享受了高额利润之后,并没有有效地改善自身的资金状况,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债务危机。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资产总计为234.59亿元,同比减少49.62%,负债总计为348.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48.41%。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 。为了摆脱困境,公司于2022年10月25日收到法院申请预重整通知。然而,在预重整期间,公司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春节假期、生猪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与债权人、投资人等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工作进展缓慢,尚未形成可行的重整方案。因此,公司于2023年4月20日向法院申请再次延长预重整期限3个月,即至2023年7月21日。

点评:2019年以来猪价大涨大跌,猪企的经营状况也是随之起起落落。今年五一前夕,多家农牧企业陆续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大部分农牧企业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实现了同比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且亏损程度不一。而正邦深陷泥淖,2022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均大幅收缩,实际上,2020年下半年开始,就已危机四伏。业界总结有以下原因:养殖模式过于分散,管理效率低下;产业链布局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战略过于盲目,资本运作不善;业务单一,调整和转型困难。2019年“暴发式”的增长之下,既带来了强劲的光环与荣耀,也深刻地考验着企业后续能力能否与此匹配,承接得住这样的光辉。

四、惠誉:全球大米市场将显20年来最严重短缺

美国著名咨询公司惠誉解决方案最新警告称,全球大米市场在2023年将出现20年来最严重的短缺。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从供应角度,一些大米的主要生产国受到洪涝和干旱天气的影响,大米产量下降。占全球大米贸易7.6%的巴基斯坦,去年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米年产量同比下降了31%。美国农业部称,洪涝灾害的影响比最初预期的还要糟糕。此外,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国还在遭受2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 马洁岚:我们需要认识到气候变化不仅是关乎能源转型,实际上,它首先会影响的是食品安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可耕种土地如今正处于长期干旱之中,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粮食系统更具韧性。

一方面是供应不足,另一方面需求还在增加。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俄乌冲突之后,小麦的价格飙升,大米就逐渐成为小麦的替代品,这就推高了大米的需求。而供需的失衡,就推高了国际大米的价格。惠誉的大宗商品分析师查尔斯·哈特表示,全球范围内大米短缺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国际大米的价格一直处于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哈特指出,由于大米是亚洲多地的主食,大米的涨价可能会成为亚洲地区食品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并影响粮食安全。

不过,惠誉估计大米短缺的情况可能会较快得到缓解。根据惠誉的报告,全球大米产量将在2023年至2024年稳步反弹,预计总产量将同比增长2.5%,未来五年,印度可能会成为全球大米产量的主要引擎。惠誉预计,全球大米市场的供需水平在2023年至2024年,会恢复到近乎平衡的状态。而到2024年至2025年,全球大米市场将恢复到供应过剩的状态。预计未来大米的产量仍主要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分析师指出,虽然印度的气象部门预计该国将迎来正常的季风降雨,但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高温可能还会影响印度的收成。

点评:该报告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关于稻米短缺的担忧,在全球不确定性风险仍然很高,且国际大米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种担忧尤其容易被发酵,从而形成扩大效应。但总体上看,大部分出口国均有望实现增产,全球大米供应仍较为充足,本轮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上行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实际影响有限,对我国的影响更小。报告的后半段也明确表示:估计大米短缺的情况可能会较快得到缓解。

五、深圳前海将建全球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中心

证券时报报道,据深圳发布,近年来,深圳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一系列重大交易平台建设。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正式运营,交易额超40亿元;深圳数据交易所、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作;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平台、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上线运行……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简称“联交中心”)交易额794亿元,增长1.4倍。

据介绍,联交中心是由香港交易所集团与深圳前海金控于2017年共同发起设立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从诞生之初便承载着“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建设全球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中心”的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务境内外客户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

联交中心自2018年10月19日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在4年时间里陆续推出铝、铜、天然气、水泥、大豆等5个大类9个品种,建成全国性商品现货交易交割体系,34个指定交收仓库基本覆盖国内主要产业聚集地、消费地和港口集散地。

目前,联交中心已形成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双轮驱动格局。联交中心已上市大豆交易品种,组织开展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境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相关市场主体可通过联交中心开展大豆进口业务,并办理相关进口手续。用于离岸现货交易的大豆可是自境外直接进口的,或是存放在保税仓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大豆。境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相关市场主体(以下简称境内主体)可通过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开展大豆进口业务,并办理相关进口手续。

不仅是大豆,联交中心还将在天然气、原油等品种寻求突破,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达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年人民币结算量5000亿元,不断扩大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影响力。

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交易的离岸现货大豆在进口报关时,持有货物所有权的境内主体可授权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或自行申领《自动进口许可证》,并应符合商务部、海关总署令2004年第26号和商务部令2018年第7号的相关要求。

点评:深圳联交中心已上市大豆交易品种,组织开展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境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相关市场主体可通过联交中心开展大豆进口业务,并办理相关进口手续。据悉,诸如大豆这类大宗商品因其物理特性和贸易体量,最适合作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切入点。在此之前,中国每年进口大豆约9000万吨,绝大部分以美元结算计价。如今,依托现货交易平台开展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为离岸市场注入人民币流动性,为后续拓展至一般贸易、服务贸易提供路径。

六、欧洲多国陆续禁止进口乌克兰谷物和其他食品

4月15日,波兰和匈牙利两国相继宣布从即日起到6月30日,禁止从乌克兰进口谷物和其他食品,以保护当地农民利益。波兰禁止进口乌克兰的谷物、糖、肉类、水果、蔬菜、牛奶、鸡蛋和其他乳制品,同时还禁止乌克兰农产品通过。匈牙利禁止进口谷物、油籽和其他几种农产品。

波兰和匈牙利的做法引发其他中东欧国家纷纷效仿。此前斯洛伐克政府已下令禁止加工乌克兰粮食及在本国市场出售,在波匈两国实施“禁粮令”后,也准备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乌克兰粮食进口。18日,波兰和乌克兰达成协议,允许乌克兰谷物在波兰过境。但波兰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泰卢斯强调,波方将维持乌粮食进口禁令,并已设法建立过境监测机制,“确保不会有一吨粮食滞留在境内”。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9日,保加利亚宣布对乌克兰谷物实施临时禁令。同日,匈牙利政府宣布扩大乌克兰食品禁令。罗马尼亚也可能跟随这四国一同颁布禁令。

乌克兰粮食之所以招致中东欧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对,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乌克兰谷物受到农药污染,尤其是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欧盟不允许的化学药品。经检测,大部分出口粮食已受到污染,在许多样本中甚至可以检测到欧盟禁用的基因改造产品污染。例如,匈牙利粮食生产中不允许使用任何转基因技术,但在检测中,除发现禁用化学品残留外,还发现乌克兰玉米受转基因污染。而据当地媒体分析,乌克兰危机导致黑海港口无法出口粮食,大量比欧盟农产品价格更低的乌克兰农产品因此滞留。与此同时,为援助乌克兰危机,欧盟给予了基辅“完全免税和非常自由的贸易机会”,这就使得乌克兰的廉价农产品不受控制地流入一些欧洲国家,导致当地农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影响本土农产品销售,冲击本国粮食市场,并引发本国农场主和种植户的强烈反对,这才是最终出现了上述的“乌克兰谷物禁令”的原因。

点评:瞬息万变的俄乌局势导致黑海粮食运输协议能否延期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而欧盟多国对乌克兰粮食的低价冲击表示强烈不满,两面夹击之下,乌克兰今年的粮食外运将是个大挑战,也将对全球粮食的供应造成一定的波动。

七、中法、中巴发表联合声明

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双方承诺维护市场稳定,避免不合理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出口限制。声明表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据联合国统计,2022年3.23亿人面临粮食危机。在此背景下,双方承诺维护市场稳定,避免不合理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出口限制,从便利谷物产品和化肥出口着手畅通国际粮食供应链。双方致力于通过中方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粮食和农业韧性行动等实现上述目标。中法两国均认为,提升对非洲伙伴等受粮食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国家的支持力度对于构建有韧性、可持续的粮食体系十分重要。为此,双方愿推动节粮减损、促进粮食本地化生产的国际合作。根据这一目标,双方共同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相关组织,以及金融机构和双多边出资方。

4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双方积极肯定双边贸易良好势头。双方赞成继续扩大贸易往来,积极促进贸易多样化,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服务贸易及农产品贸易,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双方肯定两国在海关及检验检疫领域的良好合作,并承诺为双边贸易涵盖更多更具竞争力、高附加值产品创造便利条件。双方肯定在农业及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对双方主管部门在卫生和植物卫生及食品安全等领域达成的共识表示满意,承诺将在这些领域加强对话,以坚定推动两国粮食、农产品贸易的安全顺畅发展。双方高度赞赏完成关于巴西输华陆生动物蛋白饲料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的磋商及签署工作,并承诺积极推进巴西碧根果、芝麻、高粱、大米输华议定书磋商。在全球面临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再次上升的背景下,双方忆及两国在抗击饥饿与贫困、采取措施保障低收入群体享有健康食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双方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认可“联合国家庭农业十年(2019-2028)”倡议,认为社会政策和家庭农业政策在抗击贫困和营养不良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鉴此,双方同意通过技术合作、合理使用机械、在小农户应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密切合作,制订共同工作计划,探讨与抗击饥饿和贫困、农村发展相关的议题,包括改善收入转移的政策合作与经验交流、经济社会包容性、粮食可持续生产等。考虑到将农村发展计划和抗击饥饿计划统筹关联起来的重要性,中国农业农村部与巴西社会发展和援助、家庭和抗击饥饿部、巴西农村发展与家庭农业部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深化社会和农村发展领域合作,共同抗击饥饿和贫困。

点评:中法、中巴相继发表联合声明,在多个领域多重维度扩大合作。其中都提到农业、粮食方面,要共同维护粮食市场平稳,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农产品贸易等,合作才能共赢,这些都是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系数不断升高的必然之道。

八、中澳解决大麦争端达成共识

4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澳解决大麦争端达成共识事答记者问。中方表示,近期,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双反措施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体现了互利合作精神。中澳同为世贸组织成员,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愿与澳方一道,继续本着对话协商合作精神,照顾彼此产业关切,妥善解决经贸争议,包括目前仍在世贸专家组阶段的两个案件,共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2020年5月,因为裁定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政府对其征收超过80%的关税,为期5年。此后,澳上届政府将这一问题诉至WTO。此前据ABC报道,澳外长黄英贤11日表示,不过,黄英贤11日表示,澳现政府“正在寻求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她强调双边谈判有助于澳大利亚大麦生产商更快地重返中国市场。

点评:澳大利亚曾是我国主要的大麦进口国之一,2020年5月,因为裁定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政府对其征收超过80%的关税,为期5年,自此之后,自澳进口大麦数量降至冰点。本次就大麦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达成了共识,这一僵局有望被打破。

九、一季度全国饲料产量同比增长3%

全国饲料工业协会报告显示,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3年3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11万吨,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5.5%。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环比以降为主。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8.1%,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2.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2023年一季度,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7052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6542万吨、15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11.8%;浓缩饲料产量324万吨,同比下降7.0%。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以增为主。

点评:一季度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同比增长3%,海大集团的财报也印证了这一态势:2023年一季度,饲料行业、养殖行业逐步打破下滑惯性,在市场环境确定性增强、消费复苏、宏观经济回暖背景下触底反弹。海大集团也延续了业绩增长态势。同时,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也继续提升。这两个信息表明,一季度饲用需求其实不差,但玉米价格仍然如此疲软,主要还是因为在市场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跌预期之下,各渠道出货积极,供给冲击较强,使得价格快速下移。

十、FAO:3月食品价格指数连续12个月下行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3月平均为126.9点,环比下降2.8点(2.1%),自一年前达到峰值之后已连续第十二个月下降。 自2022年3月以来,指数已在12 个月内回落32.8点(20.5%)。谷物、植物油和乳制品价格指数下行是导致3月指数下跌的主因。食糖和肉类价格则出现上涨。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3月平均为138.6点,环比下降8.2点(5.6%),同比下降31.6点(18.6%)。本月的跌势反映出所有主要谷物的国际价格均有所下跌。全球小麦供应充足以及出口国竞争激烈导致国际小麦价格录得最大跌幅,为7.1%。“黑海谷物倡议”延期,乌克兰因此得以继续从其黑海港口出货,也促成小麦价格下降。澳大利亚预估产量上调,以及本月欧盟作物状况的改善,进一步提振了全球供应前景。俄罗斯的大量供应继续为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支撑,由此形成的激烈竞争也使市场持续面临下行压力。3月份世界玉米价格同样承压,4.6%的跌幅是南美收获形成的季节性供应、巴西产量创纪录预期以及“黑海谷物倡议”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其他粗粮中,受国际玉米和小麦市场疲软的溢出效应影响,世界大麦和高粱价格分别下跌6.7%和5.7%。受印度、越南和泰国等主要出口国正在或即将收获的影响,3月份国际大米价格下跌3.2%。

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3月平均为131.8点,环比下降4.1点(3.0%),同比降幅则为47.7%。该指数下行源于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报价下跌,世界棕榈油价格上涨仍不足以抵消其影响。国际棕榈油价格连续下跌三个月后于3月份出现反弹。除部分种植区遭遇不利天气和洪水导致东南亚产量下降外,印尼实施临时出口限制导致全球出口供应受限,为棕榈油价格提供进一步支撑。相比之下,世界大豆油价格伴随国际大豆报价走低而继续下探。同期菜籽油和葵花籽油价格进一步疲软,原因分别是前者全球供应充足,而后者全球进口需求低迷。

点评:2022年3月全球粮价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而迅速达到创纪录水平,谷物指数同比上涨37%,这属于非理性上涨,经过一年的调整,价格已经回归常态,但对比近十年的指数,仍属于高位水平。(点评者:郑文慧)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