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东北春种已全面开启 南北豆市短暂企稳
返回列表
查看: 252|回复: 0
收起左侧

东北春种已全面开启 南北豆市短暂企稳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5-11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4月30日,东北产区国储政策性大豆收购全面结束,豆市明显缺乏支撑,行情趋向市场化运行,质价两极分化,优质豆源“身价”受挫。五一小长假过后,东北各地春种进入高潮,农户售豆短暂减缓,给贸易商释放库存留下机会,优等级商品豆价格或步入阶段性企稳过程。至5月下旬后,播后剩余种源连同待售的余豆,仍将出现一段时间的集中销售高峰,其间若无大的收购主体入市支撑,现行价格依然难以保持。

       关内豆区夏收时间日益临近,长江流域的早熟油菜已零星开镰,持豆较多的主体自4月底就开始抛售,而鲁、豫、皖等地的收购主体经历前期的价格下调后,库存基本释放,各地收购量出现阶段性锐减,其原因是持有余豆的家庭“主劳力”在外务工,夏收临近才会陆续返乡,5月中下旬则会出现一波集中售卖高潮。

       自此,关内各区域现行大豆价格如同东北产区表现出阶段性维稳。对于持豆较多的赌市主体而言,近期应积极借机释放,避开夏收前的集中销售高峰。届时,东北产区销售压力与关内重叠、南北行情相互抑制的现象大概率将明朗化。

       东北春种全面开启,售豆量减行情企稳

       国储政策性收购给东北产区大豆行情带来持续支撑,至4月30日,各收储库已完成收储任务而终止收购。国储大批量收购明显缓解了东北豆源滞留的压力,但终端转化与常年同期相比过于清淡,不同区域仍存在不同的余粮压力,但总体上质价得到更快分化,市场化运作步入良性环境。

       五一小长假期间,东北产区春种工作陆续进入高潮,农户无暇售豆,给贸易商释放库存留下较好时机,同时也给豆市行情带来阶段性企稳。维稳运营时间或持续至春种春管全面结束,5月下旬,豆农播后剩余的种源连同部分待售的余豆将再度迎来售卖高峰,若无较大主体入市收购,行情缺乏支撑,因粮质问题,部分区域现行价格依然存在风险。

       东北各豆区质价全面分化,部分39%蛋白含量的塔选商品豆因水分略高于13%,或有少量“虫口”等瑕疵,装车报价仅4960~5000元/吨,其质量不亚于去年同期国储拍卖的陈豆,而价格则低于去年同期1000~1100元/吨。受这类豆源价格影响,40%~41%蛋白含量的商品豆装车报价也被“拽下”,主流装车价5240~5300元/吨,同类豆质与去年同期相比,其跌幅也在900~1000元/吨之间。优特级高蛋白品种含量在42%以上的豆源主流装车价5400~5460元/吨,而塔选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视蛋白含量不同,价差明显,装车价在5260~5340元/吨之间。

       除了能向终端市场流通的商品豆外,各产区剩余较多的豆源便是向国储交售质量不达标的豆源,贸易商对这类大豆过于谨慎,“沉积”于基层呈无价无市状态。由于国储政策性收购价高于向市场流通的优质塔选商品豆价格,加上终端需求疲弱,大量优等级豆售予国储。销售压力使得贸易商产生恐慌心理。4月下间起,基层毛粮收购价全面下行,而贸易商因国储4月底将结束收购而不敢增仓,五一小长假期间,豆农已进入春种,售豆量锐减后,各区域优等级豆源难以循环增补,使得行情得以企稳。特别是一些运输优势区,优质豆源更少,价格提前趋稳。

       经过近期陆续向终端释放,在春种结束后,部分农户待售豆源连同播后剩余的豆源在5月下旬才会恢复售卖,届时,不同质量的豆源,价格分化将达到极值,但优质豆源下行空间不大,毕竟产区余粮中优等级豆占比不足50%,贸易商分散增仓后将对价格形成支撑。而其他质量“上不上,下不下”的豆源在价差拉大后,掺混现象难以避免,对未来整体行情仍有拖累的可能。

       关内夏收日益临近,豆市稳中潜藏风险

       立夏节气已过,长江流域夏收即将开启,其他以小麦为主栽品种的豫、皖、苏、鲁等地,自5月下旬起也将陆续进入夏收阶段。各地豆市前期跟随东北下调价格后,部分地区的主体大批赌市豆源也曾一度抛售,引起短暂的“恐慌市”,各地持豆主体库存全面减压后,收购量又大幅缩减,行情止跌企稳。

       南北产区大豆行情在同一时间表现企稳,此时东北与关内豆源流入终端市场的价差依然保持前期的最大值600~700元/吨。关内产区与东北不同的是,夏收临近,收购主体既要腾仓收购夏粮,又要迎来夏收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售豆的“小高潮”。近日各地短暂收购无量,是因一部分持豆主体务工在外,留守老人缺乏售粮主动权,5月下旬随着返乡人员陆续增多,夏收前各地均会有一波集中销售期。此时东北春播春管也陆续结束,转入集中售粮阶段,东北贸易商在经历阶段性承压后,优质豆价格跌势不会太大,东北收购主体便能挺过去,但关内大豆集中销售时间与东北重叠,加上夏收,5月下旬关内部分豆区的大豆行情仍存在阶段性的下跌风险。

       长江流域的皖南豆区许多赌市主体净粮售卖价仅5200~5600元/吨,与上市初期的毛粮入仓价6300~6440元/吨相差较大,亏损惨重。湖北主产区价格虽然下调,但幅度不大,即便亏损也仅300~400元/吨,至上周末,湖北“杂花豆”净粮主流装车价6400~6500元/吨,个别商户在6100~6200元/吨也有售卖现象,“大户买小户”的豆源较多。

       河南漯河、许昌、周口、永城,以及安徽阜阳太和、毫州谯城区,涡阳、利辛、宿州等豆区价格基本持平,普通筛粮主流装车价6060~6140元/吨,双比重筛粮主流装车价6100~6160元/吨;淮北地区已出现部分商户掺混俄罗斯大豆现象,真正的地产豆不多,多为外围区域流入,双比重筛粮装车价在6100~6200元/吨之间。

       山东济宁地区和江苏北部徐州市价格接近,精选“杂花豆”装车价6200~6260元/吨,部分手工豆装车价在6300~6360元/吨之间;江苏南部的南通、盐城、淮安等地“大乳白”装车价7100~7240元/吨,“翠扇”“腐豆”类主流装车价7160~7200元/吨,“黑脐王”装车价7000~7100元/吨。各地收购量较少,收购网点库存已无压力。

       关内除长江流域外,各地收购量均锐减,进入5月下旬,大多地区均有一部分持豆农户会选在夏收前集中售卖,此时夏收临近,大多数收购商会停止大豆收购,等待夏粮入市,剩余的网点为规避风险,对价格有施压的可能。因此,现行大豆价格维系至5月下旬,即会再度出现阶段性下行。

       终端消耗进入淡季,替代粮源不断增多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豆制品消耗已步入常态化淡季,受蔬菜和肉、蛋、禽价格低廉的影响,居民生活及各类食堂的需求替代效应不断放大。而豆制品价格自2021年全面上涨后就一直保持不变,除原料大豆价格下行外,其他辅料价格一直偏高,加上工人工资、水、电、气费用等上涨后,致使生产成本下降不明显,豆制品与其他可食用材料的消费差价较大,抑制了国产豆的转化总量。同时,各类进口大豆一直“踩着”国产大豆价格运行,加工作坊选择替代,降低生产成本难以避免。

       南方大部分区域经历上周大范围降雨后,空气湿度加大,经营商大多不愿增仓,以循环“少进慢补”为主,此阶段进口美湾大豆分销价不断走低,净粮装车价再度回调至5000元/吨以下。而俄罗斯大豆不仅在东北通关口岸出现增量,其他内陆港口价格也日益下调,不同品种不同蛋白含量的价格均在5200~5300元/吨之间,明显挤占国产东北豆的市场空间。

       乌克兰、加拿大豆源在部分港口的销售也较往年迟滞,其价格优势均比关内鲁、豫、皖豆源偏强。销区市场经营商在清淡的加工环境中,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而大型豆制品加工企业原料供应链逐渐被中粮、象屿等集团公司占据价格优势,中小型经营商则会失去更多市场。蛋白深加工企业目前的开机率总体不到40%,豆源转化量大幅低于往年同期,且有非转基因进口大豆替代。许多不利因素制约,国产大豆后市价格不容乐观。建议各类经营主体理性看待未来趋势,切勿持有“抄底”赌市心理。(来源:粮油市场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